2015/03/13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王曉軒
能源與生態問題日益倍受關註。3月12日晚,“才齋講堂”在二教107教室舉辦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生態文明建設”講座。此次講座由意昂3体育官网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北京石油與天然氣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召傑主講👨👩👦👦。講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長姜國華主持。
郭召傑以《穹頂之下》紀錄片🔰、“APEC Blue”“Beijing Smog”等話題引入主題,從我國能源現狀與問題🤚🏿、能源安全保障對策、能源安全與生態文明三個方面闡述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與建設生態文明”。
郭召傑主講才齋講堂第九十二講
首先,郭召傑概括性地介紹了世界及中國各個時代石油工業的歷史,通俗地解釋了什麽是石油天然氣、石油地現代成因模式🤲🏿、油氣藏形成的要素。他說,從1859年美國人工砸下的第一口油井🦶🏿,到1917年委內瑞拉成為二戰時期生產石油最多的國家💋,再到20世紀60年代石油生產中心轉移至中東、西伯利亞,以及70年代國際上一些超大型油田的發現🈸,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從來是和世界大事聯系在一起。
“我國向來重視油氣開發,因為油氣的短缺是中國發展的瓶頸。”郭召傑從國家層面出發🦸🏼,用大量的數據和圖表分析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量的變化🛡,指出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格局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他將我國能源使用情況與世界平均情況、美國的情況進行對比📲,認為中國油氣工業正處於發展的早中期階段🐖,仍具有長遠的發展前景。
針對中國能源保障中的問題,他總結為五點:人均資源水平低🦟、能源結構不合理☦️;資源前景光明:探明儲量占資源量比例較低;國內生產能力與需求矛盾越來越突出;石油進口依存度越來越高(超過60%)💥; 能源利用效率低,節能是永恒主題。
在“能源安全保障對策”這部分的講解中,郭召傑以俄羅斯和美國關於烏克蘭“鬥氣”問題的例子闡述了李克強總理“能源仍是國際政治、金融🧝🏽♂️、安全博弈的焦點”的觀點,認為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與對策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他舉例說👨👨👧,世界公認的石油安全儲備量為90天,日本的能源儲備全世界最高🤷♂️,可以達到169天,日本的舉國一致🚣🏿♀️、官民一體的石油戰略儲備製度以及完善的石油經營管理體製值得借鑒;相對美國石油進口渠道大多數來自臨近國,中國則過度依賴馬六甲海峽⭐️,造成能源安全的潛在威脅🌦,“誰控製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控製了中國能源的進口渠道。”
郭召傑介紹了近幾年中國“多元發展”引入油氣的戰略,如緬甸方案——克拉地峽方案☛,2013年中俄天然氣管線的貫通,從03年到14年最終簽署的中俄天然氣戰略協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哈石油管道的開通等👎🏼🎦。之後,他對業界較為關註的可替代品新能源如可燃冰、太陽能、風能🚮、煤層氣🧑🏻💼、頁巖氣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在能源安全與生態文明方面🚴🏼,郭召傑以地質學家的觀點和“時空觀”的角度得出與氣象學家不同的結論🛍,即在更長時間周期的記錄數據中🙋🏿,“全球變冷”證據確鑿。這一觀點引起在場師生的強烈興趣🩺。隨後,郭教授通過一系列圖表和數據比較不同地質時期全球氣溫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關系,從地質學的角度提出更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如“人類活動是否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人和地球的關系是怎樣的”“人到底該不該敬畏自然”等。
隨後🤱🏻,郭召傑談到中國三峽大壩對中國的積極意義、為常常被誤解的三峽大壩正名♖;提出中國核電站的安全、核廢料的處置仍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最後👨🏿🏫,郭召傑闡述了自己對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的理解🤖,他認為“能源安全與生態文明,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和保證,沒有能源安全保證的中國夢是白日做夢,沒有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夢是惡夢”🤏🏿。
整場講座郭召傑用140頁的PPT配合講解,運用了大量數據、圖表和圖片,信息量極大🩰。另外,他通過介紹中國關於能源問題的政策、新聞報道及各國因能源問題引起的政治博弈,將能源生態問題與中國具體國情、國家政策、經濟發展、人權保障等問題緊密結合,並以全新的視角啟發聽眾重新思考社會上普遍流傳的觀點🔛。
本次講座高潮迭起,聽眾積極爭取提問的機會,講座結束後依然有很多學生、學者留下來與郭教授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