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信息來源: 國家發展研究院
文字:郭天翊| 編輯📎:山石 | 責編🧜🏼:白楊2019年11月8日上午,國家發展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在三教203教室舉行🏇🏽。此次黨課由意昂3体育博雅特聘教授👃🏻、國發院黨委書記余淼傑主講🎫,主題為“堅持‘四個自信’👰♂️,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國發院師生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及團校學員參加專題黨課🧍♂️。黨課由國發院黨委組織員蔣少翔主持。
余淼傑以學術講政治,圍繞中國70年經濟發展理解“四個自信”🫱,從學術研究的視角梳理了各階段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發展的形勢,並在此基礎上談到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余淼傑講黨課
余淼傑認為,70年來中國經濟的輝煌成就,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四個自信”的內涵。我國經濟、脫貧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奇跡,詮釋了我國的道路自信。2018年我國貧困人口比例下降至1.7%🥎,預期壽命提升到77歲⚖️,與歐美國家不相上下🤦🏽♂️;兒童入學率從解放前的20%上升至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達94.2%。按不變價格計算💆🏻♀️,我國的GDP是解放前的174倍🥨,人均GDP增長了70倍,已經成為了中高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如此史無前例的輝煌經濟成就支撐了道路自信🙇🏿♀️。
黨課現場
余淼傑談到,對不平等問題持續關註和有力解決,詮釋了我國的製度自信🧚🏿。社會主義製度的一個重點,是強調公平和效率的統一。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減小,脫貧攻堅戰卓有成效,基尼系數不斷減小🕕,公平的願景歷經不懈追求🧔🏻🏃🏻➡️,終於照進現實🏞🛸。
余淼傑表示,提升理論自信🫅🏼,是提升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對經濟學研究者來說🤾🏻,就是要構造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經濟學研究🕵🏻♀️。同學們先接觸了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然後會經歷產生困惑,再去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會愈發體會到其深刻內涵,隨後再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將馬克思主義很好地和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如此一來🕵️♂️🧚🏻,馬克思主義得以動態發展🔕。
今天的中國已經深深融入世界經濟。改革開放前,中國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直到2009年超過美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目前,中國貿易依存度高達1/3,和美國相比⛹🏻♀️,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更大。
余淼傑梳理了我國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的幾個關鍵階段。第一階段,1978年前,重工業優先的發展戰略構建了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和產業鏈⛷🏜;第二階段,1978—2001年廣度開放階段♐️,貿易自由化是最大的主題,關稅從1992年的15%下落到2001年的15%;第三階段🚎🫱🏼,2001年加入WTO之後7️⃣🫶,進入深度開放階段;第四階段,2013年之後進入“全面開放新格局”🚴🏼♀️,並在黨的十九大中明確提出。余淼傑以“一帶一路”、自貿區改革和開放性經濟新體製綜合試點改革這三項設計為例,生動描繪了“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圖景。
余淼傑還與大家分享了從事學術研究的經驗。他認為,經濟學者的研究,一定是回應國家發展最最關切問題的研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學們寫文章不是為了發表而發表,而是為了做出好研究而寫🐀,而好的研究一定是同國家發展緊密聯系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埋頭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對中國和全球宏觀經濟有總體把握,積極關註國家的經濟政策。
余淼傑與同學交流
黨課結束後🧙🏼,余淼傑與大家進行問答交流。本次黨課不僅讓大家了解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外開放的步伐舉措,重新認識和理解了“四個自信”的深刻內涵👨🏼💻,更體會到一名經濟學者的初心與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努力奮鬥。
新聞專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專題網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