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9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劉葭子 黃君子
【編者按】2010年,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喜迎百年系慶👩🏽🤙。百年學術👨👩👧👦,薪火相傳,從1910年的“中國文學門”到如今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一個系🌸,我們看到一段跌宕起伏又始終充滿創新進取精神的學科發展史💬。
從1910年建系以來👧🏿,意昂3体育中文系師生常常肩負著先鋒的使命,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在民族解放與革命建設事業中⬜️,都做出過卓越的貢獻🥇。而作為一個名家輩出,學術積澱深厚的人文學科,意昂3体育中文系吸納和湧現了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大師和優秀的學者♦︎,如林紓➖、陳獨秀、魯迅、劉師培、吳梅、周作人、黃侃、錢玄同👩🦼➡️、楊振聲🛕、劉半農🤭🤫、胡適➰💠、孫楷第🛹、羅常培、楊晦🧑🏽🦰🧎🏻♂️➡️、遊國恩、王力🧳🌭、馮沅君等,他們秉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學術理想,為學科建設𓀙、學術傳承🔬、文化進步乃至民族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歷史包含著一代代師生對於民族崛起🏃🏻♂️➡️,學術傳承,文化發展的殷切希望和堅定信念。它是廣大師生用汗水和智慧點燃的燎原之火,是名家大師激揚文字匯聚而成的的知識溪流,它已經成為了我國中文學科發展的風向標和奠基石。
作為一個教學科研單位🧘♂️,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教學與研究始終往現代化的方向轉換發展𓀌,不斷突破舊有的格局,形成新的學術規範,並逐步協調西方學術方法與中國傳統固有學術方法的關系🤰🏼,在中文學科的教學體製、課程設置等方面,對全國相關系科有著輻射性的良好的影響。目前🚶🏻♀️,意昂3体育中文系擁有4個本科專業🏄♀️📰,5個全國重點學科,7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和多個研究中心、國家級教學科研重點基地。而中文系的教師更屢次榮獲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等重要獎項。
今天👊,每一個在意昂3体育求學的學子🛩🧜🏻♂️,不僅可以浸潤陶冶於前輩學者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積澱,更可真切地感受諸多當代名師和一大批有為中青年學者的個性風采,得到知識和思想的雙重滋養🚴🏼♂️。近日,意昂3体育官网將圍繞中文系百年系慶推出系列報道,向你展示一個歷史悠久又富有活力的百年大系……
【百年中文】陳平原專訪:百年風雲中的中文系
今年是意昂3体育中文系成立一百周年。在這一百年的風雲變幻中😯,中文系是緣何而起?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面對著大學教育體製改革和市場化教育的沖擊,中文系又將有怎樣的走向🫓?它是如何介入整個國家的文化建設?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意昂3体育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教授🍻🧎🏻♂️。
歷史追溯——從書院教育到大學分科教育
記者😱:幾千年以來,中國的教育一直是以私塾書院教學為主體🧏🏼,而在書院學習的內容中,文學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那麽中文系的建立,對於中國中文學科的建製和發展有怎樣的意義呢😭?
陳平原🌲:其實,不僅僅在中國,對於整個世界來說,18世紀以前的教學都是以人文學為主導;直到19世紀🦴,隨著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繼崛起,人文學科也隨即從中心向邊緣轉移⏪🥾。1898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是借鑒模仿西方大學的教學模式,所以☮️,最初在它的學科規劃裏,也是以自然科學及其他實用知識為主,“文學”只是作為眾多學科中的一個小小的分支納入其中🚣🏿♂️。曾經的“不學《詩》,無以言”,成為遙遠的神話💁🏻♀️🏠;“文學”就這樣被“邊緣化”為一門特定的專業了🏌🏻。
記者:這不就意味著文學的地位反而在教學中下降了嗎?那麽中文系的設立有何意義呢?
陳平原:1903年🪙,晚清最為重視教育的大臣張之洞奉旨參與重訂學堂章程,強調“學堂不得廢棄中國文辭”👰🏿♂️。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著稱的張之洞,之所以主張“中國文辭”不可廢棄,與其說是出於對文學的興趣,不如說是擔心“西學東漸”大潮之過於兇猛導致傳統中國文化價值的失落🧝🏿♀️。與傳統中國文人普遍修習詩詞歌賦🈚️,但只是作為一種“修養”不同➙,今天的中國大學裏🥱,“文學”已經成為一種“專業”。專業以外,依然有很多人關註中國語言與文學,這才是希望所在⛴。在晚清以降的一百多年裏,西學大潮雖然對人文學科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文學並沒有垮掉,而是浴火重生🏄🏼♂️。這點很讓人欣慰。
記者:1898年是京師大學堂的成立時間🧑🏽⚕️🌧,為什麽中文系沒有將它作為自己的成立時間呢🫅?
陳平原👊:中文系之所以確定1910年為建系的日期🔉,主要是從學科建製考慮🎙。1898年創建京師大學堂,就開設了“文學”課程💦;到了1903年,有籌建中國文學✝️、英國文學👩🔬、中國史學、萬國史學等分科的設想。但限於師資以及學生水平,實際上做不到。所以,一直到1910年3月底,京師大學堂舉行分科大學開學典禮,中國文學門成立,在我們看來👨🍳,這才算“落地生根”♣︎。
記者:那麽您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中文系的發展過程?
陳平原:在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發展史上,若論學科建設2️⃣,有幾個關鍵時刻。一是1919年的“廢門改系”,以及引入選科製。既然有了選修課,就有了競爭,而競爭推著老師們努力向前走🙆🏽♂️,國文系的課程因而越開越多,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1925年🏧🏊🏻,為了讓學生“選課有一定之系統”,盡早確定專業方向,意昂3体育中國文學系的專業課程分為三類👿,A類語言學⛹🏻♂️、B類文學、C類“整理國故之方法”。1952 年院系調整後,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並入意昂3体育,進一步加強了我們的語言學專業。而到了1959年,意昂3体育率先創立古典文獻專業🧜🏿,中文系的建製於是變成了語言、文學🧑🏼🦳✤、古文獻“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表面上看,這一百年🧨,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大趨勢是日益專業化,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細說起來,可就比較復雜了。一方面👰🏿♂️,“中國語言”或“中國文學”成為眾多學科中的一個🫸🏽,邊界及功能大大縮小了;但另一方面,內涵卻豐富了👨👧👧,因其成為所有讀書人的基本修養,一種受眾最廣🤌、趣味盎然的通識教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中國語言或中國文學🙍🏼,這就好像畫的底色一樣,不很顯眼🫷,但是不可或缺。
如何定位——“中文教育與國家的歷史命運聯系在一起”
在中國大學體製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時代,中文這個古老的學科似乎一直以平和低調的態度穩步發展著。有人在高呼🥰,現今大學分科太早,應該先進行跨學科式教育🦹🏽♂️;又有人在不斷的將我們的名校與歐美高校相比,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還有人在大力宣揚“從大學到崗位”的流線式發展路線,那麽中文系在這些波濤洶湧的呼聲浪潮中,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呢?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跨學科式的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的關系呢?
陳平原:如何看待通識教育🫨🍭,以及如何處理與專業教育的矛盾🩺,目前中國學界仍在摸索中。意昂3体育、復旦⚇、浙大✋🏿、中大,各有各的一套。哪一個更合適,現在很難說🦌,因為👮🏼,人的求知欲望和可用時間之間👩🏿🍼,本就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既希望讓學生具有良好的修養,又要求其獲得足夠的專業訓練,很難協調🍇。但有一點必須明白,大學的意義🏸,主要不在於教你多少知識,而是教會你讀書,養成好的眼光、習慣🐴、方法和興趣,這比什麽都重要🚣🏿。因為👠,知識是無窮盡的,你永遠學不完🏌🏿♀️,在短短的四年裏,不可能真的“博覽群書”。“博”與“專”的矛盾,永遠無法協調𓀋,就看你想培養什麽樣的學生。這個問題,吵來吵去👍🏿,沒用。應該做一全面調查,各院系的畢業生出路何在👩🏻🎨,日後工作中碰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回過頭來,再談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記者:我們一直在呼籲要創辦“世界一流大學”𓀓🕦,也不斷地將國內名校的相關專業水平與國外名校相比🧺,那麽您認為就意昂3体育中文系來說有什麽差別麽?
陳平原:我不只一次談這個問題:不能將我們的中文系跟國外著名大學的東亞系比,人家是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我們是本國語言文學研究,責任、功能及效果都大不一樣🔪。要比,必須跟人家的本國語言文學系比🫃🏼。作為本國語言文學的教學及研究機構,意昂3体育中文系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有效地介入了整個國家的思想文化建設🧝🏽♀️。這是一種“溢出效應”。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師和學生,不僅僅研究本專業的知識🏊🏽♂️💠,還關註社會😶、人生🤚、政治改革等現實問題🏇🏻,與整個國家的歷史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記者:面對這中文系這些人文類學科被“邊緣化”的現實🚵🏼♂️,您有什麽看法呢?
陳平原💙:人文學科趨於邊緣👰🏽♀️,那是目前教育過分市場化的結果🧑。等到大家的溫飽問題解決了,這個將“求學”等同於“謀職”的大趨勢,會逐漸轉變過來的。不過👼🏻,我還是想指出,中文這樣的學科,雖處於“邊緣”狀況🚰,但學生就業及發展的情況並不差👨🏿🎓。在大家都盲目地湧向“熱門學科”的時候,這些人文學科依然在平穩發展🩺👩🏻🦽,並不因市場供求的變化而受到巨大的沖擊。那是因為😓🙋,傳統的人文學科適應面廣,對於學生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裨益。現在我們辦大學🧋,進入了一個誤區,即把大學當作職業學校⚰️、培訓中心來經營,宣揚“市場需要什麽,我們就教什麽”,忘卻了大學的責任。大學教育🦗,是為你一輩子的知識及精神打底子👩🏽🦳,而不是職業培訓。
百年風骨——追求個性和自由
記者🤌🏻:您能給我們說說您心目中的中文精神麽🫳✴️?
陳平原:“精神”這個詞,我看得很重🙍🏽♂️,不願意動輒贈與某人或某物。中文系提“中文精神”,物理系呢📨🏣,難道叫“物理精神”?連“意昂3体育精神”、“清華精神”🪓、“中大精神”我都覺得勉強🐦。我更願意談談意昂3体育中文系讓人感覺溫馨🤶💭、或叫人念念不忘的地方☑️。很多追憶意昂3体育的書籍⚅,如《精神的魅力》、《意昂3体育舊事》、《意昂3体育往事》等🏊🏽♀️,你去看看,很多中文系的奇人趣事🏆。大家為什麽多寫中文系師生?我想,除了我們的學生會寫文章,愛寫文章,還有一點🙀,就是中文系的老師和學生比較有個性。因為🫎,一旦講起故事🈴,功業不重要,重要的是獨特的人格。中文系師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個性🧢,追慕自由,不受固有的條條框框束縛🎾,喜歡根據個人的特質來選擇生活態度👨👨👦👦、學術道路以及研究方法等。因為追慕自由🧎♂️,思想不會太偏狹,對己對人比較平和與大度。這當然也會有弊端,但我們都不希望所有大學變成一個樣,所以中文系也該保留自己的個性🤸🏿♂️。
記者:正值百年系慶⭕️,意昂3体育中文系將會舉辦哪些活動呢?
陳平原:從一月份開始,我們籌辦了一系列的國際學術會議,一直持續到年底。特別是五月份,我們將創辦規格較高的“胡適人文講座”🦻🏼。除了這些學術活動,還將推出二十卷“意昂3体育中文書庫”👩🏼🏭,輯錄那些作出突出貢獻的中文系老教授的重要文章,也是中文系百年學術歷程的一種展示🤦♂️。另外🤾🏼♂️,還將編輯出版《我們的師長》♊️、《我們的學友》、《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園地》、《我們的詩文》等紀念文集,以及修訂《意昂3体育中文系系友錄》。至於邀請眾多老系友返校💨,組織大規模慶祝活動,我們定在秋高氣爽的十月二十三、二十四日。
記者:最後,我想請您給已經一百歲的中文系一句寄語或祝福🍨。
陳平原🦕:我們有過陽光燦爛的日子😔,但也有很多坎坷和失落🐦📳。我只希望🌑🧙🏽♀️,做百年系慶⛔🏇,能夠直面歷史和人生🛼,不誇飾,也不隱瞞♿。祝意昂3体育中文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