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6 信息來源👉🏼: 教務部
今年🧑🏻🦼➡️,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本科生科研領域不斷傳來喜訊,多個有本科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取得重大研究進展👨🏼✈️,其中,本科生劉玲同學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了論文。本科生在化學科研前沿領域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拔尖人才項目的培養🕗。
動態選拔,階段培養
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是一個持續的、變化的過程,因此學院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進行自主選擇,以達到人才自我成長的目的。學院在項目實施中實行低年級統一培養、高年級通過製定個性化教學方案和本科生科研自然分流的辦法遴選拔尖學生🖐,使拔尖學生通過自由選擇而自然成長💪🏼👨🏽🎨。
學院要求所有學生在低年級統一完成基礎專業課程,並在大一期末時根據成績和學生意願選出30-40人作為初選學生,之後每學期根據授課老師評價、實驗課表現、學業成績😲、個人意願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動態選拔優秀的學生👝👩🏽💻,在大二結束時確定最終學生名單🕠🙍🏿♂️。這樣的遴選體系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人選擇和意願🧔🏿,為他們之後的科研自主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師資強大,科學管理
學院成立了以高松院士為主任、高毅勤院長為副主任👉🏼,由多位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教學名師以及著名教授組成的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委員會♝。由學院教學主管院長和教學委員會負責項目相關製度和方案的製定。由教授導師、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工作。不同委員會和工作組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保證了項目的高效運行🖕🏽。其中,學院成立的老教授顧問組對拔尖計劃課程隨堂聽課🙆🏼♂️🚶🏻♂️➡️、與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參與教學改革討論等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定期提交總結報告🚄🕧。這一舉措具有很強的創新意義🔪❗️,顧問組的研究總結對項目的改革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使項目取得了更好的培養效果*️⃣。
化學學院共有3位院士和10位長江學者參與本科生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7️⃣,其中高松院士、劉忠範院士和嚴純華院士分別承擔低年級本科生主幹基礎課“普通化學”和“無機化學”的教學工作。一批優秀的教師穩定在本科生教學第一線,實現了科研和教學的良好互動。其中從美國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農工大學)回國的長江學者高毅勤教授已連續三年為本科生講授“物理化學”英文課🕗🈺。
學科交叉,接軌國際
在課程設置方面,化學學院將主幹基礎課與拓展提高課結合,使全體學生掌握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同時為有誌於深造的學生展現前沿熱點領域的新進展🔻。學院還開設了環境化學🚑、核化學、材料化學與物理🩸、理論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專業選修課🧎🏻♀️➡️,為學生將來涉足前沿交叉學科甚至跨學科研究提供了知識儲備👩👩👧👦🚶🏻♀️➡️。學院還於2009年設立了化學生物學本科專業🧝🏿♀️。
化學學院的小班討論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今日化學”“無機化學”“結構化學”等基礎及前沿課程都配備了小班討論課。小班討論課采取啟發式、開放式教學方式。作為大班教學課的補充,小班討論課註重學生自主研讀文獻、講解討論👷🏼♂️。小班課程配備多位教師🪵,教師會對學生討論進行引導和總結⚈。小班討論課能很好地總結課堂教學內容,使同學們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化學學院設置了全英文講授的核心課程。課程包括“定量分析”(大一下學期)、“有機化學”(大一下學期、大二上學期)和“物理化學”(大三上學期)。為大一學生開設的英文專業課“定量分析”曾由李娜教授主講,被評為北京市及國家級精品課,課程教材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有機化學”課程由馬玉國教授、趙達慧教授和美國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學)的Brian P. Coppola教授主講。“物理化學”課程由化學學院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所教授高毅勤主講。英文課程對學生接觸前沿領域、了解國際化學科研最新進展有極大幫助,同時訓練了學生英文語境的科研能力🙇🏿,為他們以後走向國際學術舞臺的研究道路做好了充分準備🪔。
註重實踐🖐🏽,體系完善
在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化學學院形成了由基礎實驗課程、課外科研實踐🥳、畢業論文等三個層次構成的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基礎實驗課程屬於教學計劃安排,主要教授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思想方法。另外🌹,學院開設中級綜合化學實驗課,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除教學計劃安排的實驗課程外,學生可以參加課外科研實驗🧳。學院鼓勵低年級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開放實驗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鼓勵高年級學生參加單獨立項的本科生科研實驗實踐,進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質。在實驗條件保障方面🤾🏿♀️☂️,化學學院的本科生基礎實驗室,是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設備先進,保證學生每人能夠接觸到充足的實驗資源。學院的所有科研實驗室均向參與拔尖培養計劃的學生開放,因此這些學生在紮實的實驗能力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國際前沿科研項目中得到提高🐕🦺。
精益求精🎗,成果卓越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拔尖人才培養項目實施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9-2014年間化學學院本科生共發表SCI論文436篇,年均72篇,其中第一作者70余篇。其中一部分論文發表於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J. Phys. Chem. B, Macromolecules, Org. Lett.等化學類一流國際期刊🤰🏼。化學學院的本科生在第11-13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特等獎2項、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憑借優秀的科研能力,多位化學學院本科畢業生進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頂尖學府繼續深造。化學學院將不斷創新拔尖人才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本科生。
專題鏈接🧻:拔尖人才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