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信息來源: 本網編輯部
文字:新聞網學生記者 黃嘉瑩| 編輯:淩薇 | 責編:山石11月2日,在英傑交流中心第三會議室,北京論壇第十二分論壇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本分論壇主題為“數字時代的人性與法製”。在下午的第三場學者發言中,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與傳播學院師曾誌教授作了題為“重新部落化:多元主體權力博弈下的互聯網治理”的主題發言。
師曾誌發言
師曾誌是一名“老”意昂3体育人,從本科到博士階段的學習都是在意昂3体育完成的。師曾誌研究的領域有媒介社會學、媒介文化與公共領域、新媒介賦權及公民社會、公共傳播,她長期關註公益領域的發展狀況,在新時代的傳媒環境下重新審視麥克盧漢的經典理論,並從中汲取智慧,針對互聯網治理中的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到思考。
關照個體的人文關懷
在本次發言開頭,師曾誌講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引出了今天的話題。一百多年前,國外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當時很多人擔憂100年後的城市會不會被馬糞淹沒,但是歷史證明了這種擔憂是多余的。對此,師曾誌表示,大家常常會以現在的情況來限製對未來的想象,但是未來的技術發展,並不一定按照對現狀的想象來發展。因此,跳出現狀進行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師曾誌談到當今互聯網治理下的多元主體——政府、商業和資本等等。包括媒介在其中也起著重要的話語建構作用,但是,她強調了用戶的主體性作用。2018年被稱為“短視頻元年”,抖音、快手軟件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甚至促進政府的變革,推動相關監管法律的改進。師曾誌引用這一貼近生活的案例,表明在社交軟件上,普通人的交流和互動力量所生成的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在數字化時代重新全面理解“再部落化”
六十多年前,加拿大媒介學家麥克盧漢提出了“部落化-脫部落化-再部落化”的三個階段,分別對應著媒介發展的三個階段:口語階段,文字階段,電子階段,這是一種創造性地從媒介發展的角度來劃分社會形態的理論。師曾誌認為,實際上,當今的電子化媒介帶來了一種有機團結的社會,在這種社會中,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變得更為重要,這種微觀的情感的團結是有別於一種在國家製度、宏大敘事和法律規製下形成的強製性團結。這種有機團結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互聯網治理中應考慮的因素。
數字化時代的“重新部落化”帶來了時空的結構和重構,這是另一個理解“重新部落化”的角度。在數字化時代,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等多重傳播類型的邊界也逐漸消解,帶來了一種對社會關系、社會秩序、社會結構的解構與重構,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社會製度變革,從而對數字時代的社會治理提出挑戰。
師曾誌是一位博學的學者,尤其喜歡哲學領域的思辨和智慧。在演講結尾,借用英國著名文化批評家特裏·伊格爾頓的話——“現代性是這樣一個時代,身處其中的我們漸漸意識到即使在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上我們也無法取得共識。無疑,我們關於人生意義的持續爭論將產生豐富的成果。但是,在這樣一個危險無處不在的世界中,我們追尋共同意義的失敗過程既鼓舞鬥誌,又令人憂慮”,師曾誌表達了自己別樣的想法,她說,互聯網時代讓我們看到數字人性中的誘惑、頹廢、淺薄、焦躁等負面要素,科技與人文的交流可能而必要,這既令人憂慮,又鼓舞鬥誌。
隨著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如何在數字化時代下重新發掘“人”的價值,師曾誌的發言為大家打開了新的視角,展現了一名新傳學者深厚的理論素養和人文關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