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信息來源: 新聞網編輯部
文字:新聞網學生記者 楊周錦| 編輯:麥洛 | 責編:白楊11月2日下午,在北京論壇(2019)“書院中心的通識教育:國際經驗與亞洲探索”分論壇中,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石井剛教授和早稻田大學的Naoyuki Umemori教授與我們分享了兩校書院建設的經驗,以及他們關於通識教育與東亞發展的看法。
入鄉隨俗,從語言做起
“我的ppt中的內容是英文,但我會用中文來進行我的演講。”隨後,石井剛教授便從容而流利地用中文為我們講解他眼中的人文研究教育以及成立東亞藝文書院的願景。遇到不會用中文表達的專業詞匯,石井剛會向在座的中國教授們虛心求教,力求用最精準的詞匯達其意。謙遜言辭背後,他所期望表達的是對主辦方的感謝與對中國文化的尊重。
追憶往昔,共敬開拓者
NaoyukiUmemori教授在談及早稻田大學與中、韓學者學術交流之往事與現況時,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張有趣的照片。照片中,NaoyukiUmemori佇立於李大釗先生的雕塑前,向其鞠躬致意。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先生曾在早稻田大學政治學部學習馬克思主義,並結識了一些思想進步的教育家。這一經歷對其救國理念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介紹至此,NaoyukiUmemori風趣地說:“我特意去拜訪了李大釗先生的塑像,並向他致以感激。正是他當初在早稻田大學的學習經歷,讓我今天有機會站在這裏與你們分享我的觀點。”
中日合作,聯學術之誼
當談到東京大學與意昂3体育官网合作開辦的“東亞研究”聯合項目時,石井剛教授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表示,這是東京大學與意昂3体育長期建立的友情,雙方的合作交流在人文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將對東亞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學術和以學術為中心的友誼是不分東西的。”演講漸進尾聲之際,石井剛如是說。或許正是學術的純粹使曾經的仇恨與隔閡消弭於無形,讓我們能夠著眼於全人類的共同命運,攜手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