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7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5年11月7日至8日*️⃣,北京論壇分論壇“新常態下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暨‘一帶一路’倡議”的後三場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成功舉行。來自德國、日本🐁、韓國🗳、英國📯、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等地的19名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經濟形勢,和近期的經濟熱點話題“一帶一路”倡議🙆🏻♀️,立足中國國情和國際環境🏃➡️,從國際合作交流、中國發展現狀、未來創新協作等方面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和交流👨🏿💻🤼♀️。
國際合作交流
Christine Hackenesch教授來自於德國發展研究所,她發言的題目是“中國在非洲:改革中的歐盟發展政策面臨著什麽挑戰?——以國家經驗為例”🤸♀️。她提到✍🏼,在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聯系日益加強的背景下,減少中國與歐盟間競爭的爭論常常被提出來💑,因此,她針對中國參與非洲事務是否對歐盟發展政策造成挑戰作了報告。基於非洲各國經濟、發展政策不同的前提⛹️♂️🟠,她主要從貿易、投資👩🏿🦱、貸款等政策入手🙃,詳細分析了中國和歐盟分別援助盧旺達📠、莫桑比克、安哥拉三個案例👩🦼。她的結論是,中國與歐盟是競爭者,也有成為合作者的可能性;中國參與非洲事務也可能對歐盟的集體行動能力構成積極影響🔛,未來的經濟利益合作也許會變得更加重要。
意昂3体育官网的李安山教授延續了非洲話題的探討,他的發言題目為“一個長期被忽視的問題:中國與非洲人民之間的聯系”。李安山教授首先提出了中非關系的四個基本事實🏟:一是中非關系快速發展,二是為非洲發展提供另一種選擇😫🧑🏻🍳,三是對所有相關方都有好處,四是能促進外國對非投資。他說道,中非兩國人民之間的歷史往來可以體現中非雙方的共同點🧚🏽♀️,在於都有偉大的文明👂,均深受殖民主義之害,都具有屈辱的歷史,且都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新世紀中非的外交關系分為官方👱🏻♀️、半官方與人民聯系(P2P)三種類型🦵🏻,人民聯系又分為在中非合作論壇背景下的個人合作、個人文化合作、機構內部合作三種形式。在P2P雙邊交流模式中👩🌾🚶🏻♂️,中國的民間組織(CCO)將取代NGO的概念。他認為👩❤️👩,中非人民間的聯系既不是宣傳也不是軟實力的象征,而是文化互動🈵、文化輸出和文化融合,中非文化交流與學習將成為雙邊交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質上構成了優化雙邊關系🧑🌾🚻、促進世界和諧的基礎。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李小雲教授作了題為“國際發展援助”的報告。李小雲教授主要介紹了中國的國際發展援助情況,分為三方面內容🚜👩❤️💋👨。首先,他介紹了中國近幾年對外援助的發展情況和戰略變化👼🏿,他認為“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個計劃和路線圖,還是一項宏大戰略🏊♀️,盡管中國的援助政策還存在問題🚀,但這標誌著中國將采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第二🫷,在維和領域,中國目前是全球維和行動的第二大捐助國。第三🩷,“援助”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並納入“十三五”規劃🕳,其中的六個關鍵點為日後中國對外援助指明了方向。李小雲教授還強調,面對挑戰🚵♀️,中國的對外援助要符合國家利益👵🏻,並希望能與其他國家合作🌘✵。
來自印尼特利沙克蒂大學的Tulus T.H. Tambunan教授的發言主題是“從東盟視角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投資合作”🧜🏼♂️。他認為,東盟與中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有著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天然動因,東盟和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和地區性經濟繁榮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因此,他重點闡述了建立在自貿區的貿易聯系上🍷,中國與東盟相互之間的重要性,以及面對當前國際環境中貿易自由化、投資環境👩🏼🚀💆🏽♀️、領土爭端問題,中國與東盟應當思考加強聯系的做法。
Venkatachalam Anbumazhi教授來自於東亞東盟經濟研究中心,他作了主題為“新常態經濟下向夢想前進: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發言👨🏻💼。他首先提出了關於文明和諧與共同繁榮的“兩個夢想”和“兩個新常態”,分別是經濟發展和可持續性🧎、公益性的夢想,以及不同國家經濟融合和不同指標下經濟放緩的新常態。他認為,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與經濟問題同樣重要。因此,通過發揮領導力的協調作用,各個國家應該互聯互通🧑🦼,共同促進綠色經濟發展。中國擁有能源消費市場的條件👩🦲,需要向世界展示其領導力。
日本格付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師Atsushi Masuda先生的發言主題是“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一帶一路’”🪻,主要分析了援助項目中的國際合作與區域一體化的問題。他介紹了日本經濟合作的歷史沿革👨👦👦,並具體分析了南美洲和歐洲的區域性合作的例子。他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需要借鑒這些經驗,通過建立結構性基金📟、加強對專屬機構的監管等方式,實現區域一體化。
Brian Wright教授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的發言主題為“新絲綢之路的經濟考量”。他主要介紹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驗。他認為,新的道路有四個作用:一是空間性的創新,二是生態系統套利的一個普遍性新選擇,三是重新配置、重組💮、創造被破壞的市場,四是創造了新的可能性。他分析了主要糧食與道路的關系,列舉了青藏鐵路等案例🟨,結論是長途鐵路與公路的建造可以提升沿途經濟總體情況👩🎓,但在專業分工程度高的市場受益的同時👩🏻⚖️👨🏽🦲,自給經濟將受損。
來自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的劉民權教授的發言題目是“發展援助和社會行動”。他首先從接受國的治理和多邊主義偏好兩方面入手,介紹了當前國際援助的情況👨🏻🚒,其中還存在援助資金浪費、項目選擇不當、評估機製失效的問題。因此,評估和問責都很重要,應當從加強主導性、考慮地方偏好進行項目選擇兩方面提升公司之間(B2B)、民眾之間(P2P)和民間組織之間(C2C)的發展援助。劉民權教授還認為🤾♂️,這種自下而上的做法👨🏽⚕️,有助於增加人們的相互了解🦌,有助於文明的和諧。
中國發展現狀
來自韓國延世大學的Lee Doowon教授的發言題目是“中國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他將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分為成功組和失敗組進行分析,得出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對於中國而言,通過投資、教育、政府支出🙅♂️、機構體製質量等因素的考量🚴🏼,盡管很多方面做得不錯👩🏿🏫,但仍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機,還存在迅速的人口老齡化、收入分配惡化、資本配置效率低下的問題🤓。是否能解決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將決定中國能否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中國應該借鑒為數不多的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經驗,提高資本配置效率。
北京師範大學的李實教授從另一角度探討中國的收入問題🧙🏿,他發言的題目為“中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最新發展”。他指出🙇🏽♀️,中國正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收入差距過大,二是財富分配不平等,兩種情況日益嚴重。他根據中國家庭收入數據(CHIPS)和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參考基尼系數和恩格爾系數🤙🏿,對比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狀況,得出中國收入分配不平等挑戰嚴峻的結論🪪。他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有賴於政府行動,政府應改革收入分配體系🌌,切實施行相關政策,如:堅持扶貧轉移支付🦵🏼、堅持惠農惠貧政策等。
宋麗娜(Appleton Lina Song)教授來自於英國諾丁漢大學,她作了題為“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上消除非正規現象❕:進入的決定因素和退出的路徑”的發言🧑🏼🚒。基於非正規經濟在全球比重中增加的背景,她首先探討了非正規經濟的合法性,以及是否會帶來不穩定性的問題🫅🏻,並揭示了非正規現象在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具體內涵💇🏻♂️。她將工作分為工資型、自營職業型、一般型(臨時工)三種🎣,後兩種屬於非正規工作,通過對比三種職業從事者的教育、收入、健康等情況🖱,她認為非正規工作並非是完全負面的👩🏿🦰。最後⏳,她提出三個結論👌🏿:一是中國應重點考察非正規行業;二是對窮人而言,自營職業是更好的選擇🤱;三是要關註臨時工👳♂️。
來自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俞建拖先生作了題為“對比‘一帶一路’倡議與新絲綢之路”的發言。他強調,“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不是推銷產能過剩,不是武力威脅⇾,不是強化不平等經濟秩序✡︎,而是平等參與、尊重自主選擇👸🏻🆙、充分開放🙋,是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做了對的事情。與新絲綢之路相比🦤,二者在時代背景🦋、參與對象🎪、互動方式💘、目標、趨勢、地緣🧖🏻♂️、歷史、能力👩🏿🍳、價值𓀈🟦、範圍上都大不相同。最後,他還提到了“一帶一路”面臨的技術🖨、經濟基礎🏊🏼♂️🚴🏽♂️、治理能力⚈、社會發展🎄、文化與價值觀念等五方面的挑戰。
Tor Eriksson教授來自於丹麥的奧胡斯大學,他的發言題目為“中國的代際健康差距”。他的研究表明,中國的父母和子女健康關聯度高,存在代際間的健康差距,並受到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教育水平💁🏿♂️、城鄉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他認為,如果中國能減少收入和機會的不平等性,那麽當代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標準都能得到提高,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也意義非凡。
來自香港樹仁大學的李樹甘(Lee Shu Kam)教授的發言題目是“對‘一帶一路’的評估——首次以真實匯率進行非線性調整分析”。他提出,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PPP),如果存在名義利率🤏🏽、中國的價格和其他成員國三方協整的證據,那麽貿易套利將會影響經濟融合,樣本中約一半的國家存在非線性的均衡關系。他建議🙇🏽♂️,中國的政策製定者可以根據這一結果,選擇特定國家加入區域經濟聯盟。
未來創新協作
亞洲開發銀行前主任Biswa Bhattacharyay教授作了題為“加強亞洲基礎設施的聯通:地區和國際合作的作用”的發言。他認為,“一帶一路”能有效促進亞洲基礎設施的聯通。實現聯通性,需要資金來源🥿、銀行支持、創新觀念、項目建設等多因素的協同作用。因此他建議,創立新製度框架,及“亞洲基礎設施合作論壇的新組織架構”,促進國際合作👋、亞洲聯通🔏。
肖耿教授來自香港大學,他的報告題目是“中國的進化式發展模式:佛山故事”🤟🏽。佛山是廣東省的一座城市,近年來的經濟表現突出,肖耿教授以佛山為例🧑🏻🏫,介紹了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城市發展情況🛶。他提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佛山的經濟表現傑出🤩,成為了高收入經濟體,它的人均GDP水平已超過了世界銀行的高收入標準🕓。但是,盡管佛山是最具生產力的地方,其資金獲取渠道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融資渠道不夠寬。第二,佛山獨特之處在於民營經濟主導,工業內部專業化市場發達,一半人口是外來人口的現狀意味著佛山可以吸引人才,這種經驗具有可復製性。第三,佛山面臨的問題也是中國的問題,即地方債問題和產業升級的困難、如何提高附加值的問題。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徐立新作了題為“哈耶克、地方信息和中國國有企業權力分散化”的報告。哈耶克認為,本地信息是理解生產是否需要分散化的核心。而徐立新在研究中➞,通過評估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分散化的決定⛷,來測試哈耶克主義,結果表明中國國有企業的分散化是哈耶克理論的強有力支撐🐰。當地政府與企業的地理距離和溝通成本,對企業的分散化起到重要影響🤖。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地理距離越遠、溝通成本越高🎒,企業將更傾向於分散化發展🚨◽️。
來自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Daniel Trefler教授發表了題為“‘一帶一路’政策”的發言。他說道,中國在世界市場中,正在經歷極重要的從低收入競爭向創新競爭的艱難轉型🟠:通過生產更先進、高技術含量、高質量的產品,提升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力💍,不用擔心低收入、勞動力主導型產業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的企業層面數據顯示,R&D(研究與開發)模式將會帶來巨大的收益回報。同時🕖,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將逐漸提升🐳。而關於“一帶一路”政策🌯,他的建議是🧛🏼♀️,中國政府要通過提高透明度的方式建立解決腐敗的治理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不要過分依賴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
Harry Clarke教授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他的發言主題是“不確定因素下的氣候政策”🔀。在對未來氣候變化預測不樂觀的情況下,關於減輕因氣候問題而帶來經濟損失的問題被提上日程。Clarke教授談到,他的研究是建立在氣候危機和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上的👨🏻🚀,各國采取的氣候幹預措施與之相關🫵🏽。但努力減輕氣候影響的結果卻是極端的,相關的政策可能非常奏效也可能完全失靈,這更像是國家與自然之間的博弈。Clarke教授認為🔥,應該做出後悔程度最低的選擇,他希望能夠解釋政策失靈的可能性👍🏼,找出評價規則。(文/新聞網記者 鄧陳暉)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