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11/811fc/36284.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美美與共——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回顧與展望”分論壇綜述之一 - 意昂3体育

“美美與共——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回顧與展望”分論壇綜述之一

11月6日至8日,以“美美與共——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的2015年北京論壇分論壇舉行。眾多該領域頂尖學者匯聚一堂,從不同視角對人類文明交流互鑒進行了深入探討。

大量的東西方經典著作中都記載了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鑒的證據與事實,這些心靈相通的觀點,散發著東西方共享的智慧,對今天的文化交流具有很強的啟示作用。在“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鑒的東西方智慧”的話題討論中,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從人與自然的沖突與矛盾講起,強調了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關系。他指出,在科技文明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不應該忽視人文文明的發展,要註重文明的多樣性,在文化領域特別是人文文化這個領域加強交流和互相理解、尊重、借鑒,實現美美與共,構建和諧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從“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整體思維”兩個方面展開。他說,不同的共同體形式有著不同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共同體實現的核心,也是現代人真正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途徑。然而,現代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思維方式個人化趨向,加劇了社會分化,人們很難在“碎片”中找到整體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以整體性思維代替個體思維,對個體思維進行揚棄和超越,才能實現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Michael Welker教授主要從公正寬容和自由精神兩個方面同與會者討論了如何進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和相互學習,和西方的道德精神與觀念的形成。他說,早在公元前兩千四百年,蘇美爾領袖就已經建立了自由和寬容的觀念,並強調彼此寬容,《聖經》中也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這些觀念一直影響至今。我們今天要建立的公正寬容與自由精神基於家庭生活,並逐漸推進到社會、政治和法律領域,以此來保護權利的完整和社會的和諧。

意昂3体育哲學系教授王博從“德性和權利”重新分析儒家“仁”的思想,並提出全方位借鑒和學習西方世界的觀點。他強調了“道理”的重要性,並衍生出“一體”“差等”“倫理”的觀點來闡釋自己的思想,強調建立自己和他人和諧的關系,關註倫理本位和對他人的尊重。

韓國樸鐘天牧師通過對《羅馬書》與《中庸》的講解以及對比借鑒兩種不同的文化,得出了一些啟示。他引用《中庸》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觀點闡釋了“誠實的人才能發展自己的天性並在這個基礎上成事,實現天地人合一”的觀點。

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院長Stewart J. Brown主要介紹了歐洲的啟蒙運動在當今的現實意義。他說,17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激起了人們對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從思想層面為社會各方面帶來了革新,打破了宗教的思想束縛。宗教與社會具有緊密的聯系,當今我們應著重關註世界範圍內相似的道德標準與心裏期望。

美國加爾文大學教授Diane Obenchain已在中國教學多年,非常了解中國宗教與哲學,她通過“禮物互贈的回顧與展望”介紹了東西方交流互動的歷史。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系教授黎誌添同與會者討論了“宗教交流與互鑒的宗教學理論”。

Tiziana Lippiello教授通過對《中庸》文本的解讀,介紹了“誠”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Nicholas Adams教授主要以“黑格爾對中國哲學的理解”為基礎,闡釋了中國宗教中對神的觀點,並與西方觀點作了對比。

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張誌剛提出了重建“中國宗教概念”芻議,倡導宗教信仰多樣性,以此消除宗教沖突。

在“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鑒的歷史經驗”主題討論中,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朱孝遠從文藝復興與現代國家的起源談起,提倡世界和諧。他指出,在中國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將政治和文藝復興聯系起來,最終實現尊重人性和創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Mark Depauw介紹了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間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之間的文化交流。他通過對一些細節的介紹,證明古埃及受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影響,社會生活習俗發生的變遷。他說,歷史對現實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通過研究這一時期埃及的文化交流與社會變遷,對現代社會文明教育與發展大有裨益。

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梳理了猶太人與絲綢之路的關系,介紹了開封猶太人團體。在《希伯來聖經》和一些拉比文獻中,中國的絲綢早已有跡可循,可以說猶太人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維系者更是受益者之一。

Alan Hunter教授介紹了基督·克裏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的教育思想,探討了教育對民族關系的影響。基督·克裏希那穆提是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的第八個孩,這位二十世紀最卓越、最偉大的靈性導師,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為“中觀”與“禪”的導師,而印度教徒則稱他是“徹悟的覺者”,他的思想對今天解決民族爭端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Jose Buscaglia教授以“同一個世界如何可能——對現代/殖民環境中不平等結構的理解與匡正”為主題,介紹了殖民歷史在21世紀的影響。種族差異與意識形態的差異導致了民族間的爭執與不平等,這是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障礙,特別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影響深遠。他還批判了殖民主義,分析了當今全球化趨勢,企圖匡正現代環境中的不平等現象。

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董經勝分析了中國與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關系。他指出,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加勒比海地區國家同新中國建交相對較晚,近年來,隨著國家關系緩和和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加勒比地區工作、生活,中國和該地區的關系得以重新重視。

Shalom Salomon Wald教授以“當中華文明遇見猶太文明”為題講述了兩種文明的發祥與碰撞。

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顏海英從“末日審判”觀念入手,同與會者討論了古埃及宗教對當今宗教與文明發展的影響。

在“人類文明交流與互鑒的理論”的專題討論中,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教授趙敦華通過三個文本,講述了宗教寬容與文明進步之間的關系。早在17世紀末,“英國自由思想之父”洛克就已經完成了討論宗教問題的著作《論宗教寬容》,趙敦華以洛克的思想為主要文本之一,分析了宗教寬容的重要性。他認為,寬容是宗教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教派之間應該互相寬容,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文明的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熾昌以《聖經》中的十誡和開封的猶太人為例,分析了聖經禁像傳統在中國宗教文化中的詮釋,在有像和無像之間闡述了自己的宗教觀念。

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長梁燕城教授通過“中華文化共同體”,闡釋了儒、釋、道三者的關系。文化共同體是很多有共同信念的小群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禮”和“樂”的影響下,正在形成新的中華文化共同體,它將與全球化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德國漢學家常誌靜,從三個方面闡釋了《化胡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他從中國儒釋道文化切入,講到中外文明的發展,從而引出全球文明發展的議題。

上海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晏可佳詳細介紹了徐光啟的宗教情懷。明清時期,中國和西方真正進入全方位的交流與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徐光啟對當時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經濟以及宗教產生了很大影響。

大理大學校長張橋貴借助大量珍貴的數據資料,同大家討論了“雲南少數民族基督教的本土化”的問題。

國家宗教事務局政法司副司長劉金光教授同大家探討了“中國宗教走出去”必須跨越的幾道門檻。他認為,中國宗教要走出去首先應樹立中國宗教的世界眼光,自覺擔當責任,服從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偉大戰略目標,這樣才能使中國宗教在世界立足,才有機會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學典以“與自由主義展開全面對話”為題,介紹了儒學走向世界之路。王學典認為其它宗教都是通過某種修煉讓自身獲得解脫,而不是關註共同體的解放,而儒學則關註創建世界文化新秩序,但儒學要走向世界,還需要創造一種高於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

意昂3体育官网日語系主任、宗教研究院院長金勛與大家探討了互聯網與全球宗教復興的關系。目前,全球“宗教復興”已經非常顯著,互聯網對宗教據有極大沖擊力,使宗教信仰碎片化,帶來了新的“信仰危機”。

廈門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Paulos Huang闡述了馬丁·路德的政教關系說,並聯系當今宗教發展,進行了批評和反思。

密教學者呂建福介紹了在亞歐多元文明交匯下不斷演進的佛教文明,及其變化所帶來的啟示。

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李四龍同大家探討了“天臺宗的本土化解經策略”。天臺宗是中國漢地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集合了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其本土化解經策略對當今佛教發展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文/付佳寧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