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3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王婷
11月2日上午10點45分,2013年北京論壇“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分論壇的第二場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本場的主題為“可持續的城市規劃”。意昂3体育官网政府管理學院李國平教授和倫敦經濟學院Athar Hussain教授作為主席主持了論壇。
來自南加州政府協會的Choi Seong-Youn先生首先作了題為“南加州區域規劃與可持續增長:參議院第375號議案實施”的報告。在報告中,Choi Seong-Youn先生詳細介紹了第375號議案,並指出這一議案的提出是為了解決溫室氣體的排放,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使“行走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Choi Seong-Youn先生提到,為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需要全面科學的規劃城市建設;除此之外,政府要重視同各界的合作,促進參議院第375號議案更好的實施。
隨後,以色列本古裏安大學的Dashti Yossi教授以“以色列農作經濟向技術中心的轉變:城市生態集群之間的多樣化合作網絡”為題進行了發言。Dashti Yossi教授首先向我們介紹了以色列的經濟發展現狀,指出以色列已經由以農業經濟為中心的國家轉變為以技術和技術創新為中心的國家。在報告中,Dashti Yossi教授還分析了以色列經濟模式轉變的原因和方法,指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強了各方面的合作,形成了政府機構、學術機構、風投公司為一體的比較完善的多樣化合作網絡。
接著,來自BRAC大學的Rubaiya Sultana Munni Sheikh女士以 “綠色街道:孟加拉達卡市針對城市化中環境問題的潛在對策”為題做了報告。在報告中,Rubaiya Sultana Munni Sheikh女士首先指出了達卡市交通過於擁堵、綠化面積太小等問題。接著,她提出了“把城市街道作為生活場地”目標,指出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科學規劃城市道路,增加綠色植被的覆蓋面積,建設環保型街道,為社區提供更好的服務,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稍後,來自嘉興學院的李斌教授作了以“綠色中小城市環境社會經濟系統規劃:中國浙江省嘉興市理論與方法探索”為題的發言。李斌教授以嘉興市的建設為例,提出進行城市建設,必須要把社會經濟和環境系統二者相結合,力求達到二者之間的平衡。李斌教授同時指出,嘉興市當前發展面臨很多困難,比如水資源的汙染問題亟待解決,需要製定出更加完善的環境政策。
隨後,來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羅赤教授以“非中心地區在自主城鎮化的需求與路徑——兼談城鄉空氣間要素與規劃的影響”為題作了報告。在報告中,羅赤教授分別介紹了山東安丘市、湖北宜都市、廣東揭陽市三個地級市的發展情況,分析了三個不同地方的發展模式,指出非中心地區的開發要根據當地具體的經濟發展條件。同時,羅赤教授還指出非中心地區的城鎮化地位逐年上升,政府在大力扶持大城市的城鎮化之外,還應更加關註小城市,促進小城市的城鎮化發展。
最後,華東師範大學的曾剛教授作了題為“中國新城鎮建設的科學基礎與策略選擇——以山東萊蕪市為例”的報告。曾剛教授首先介紹了城鎮化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指出城鎮化有新區域主義和全球生產網絡兩種類型。接著指出了萊蕪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如經濟實力薄弱等問題,同時指出萊蕪市管理方式傳統和市場化程度低等問題折射了我國很多地區城鎮化的發展情況。最後,曾剛教授提出了城鎮化建設的模式要從“經濟掛帥”轉變為“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共贏”,取得城市的持續發展。
11月2日下午2點,2013年北京論壇“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分論壇的第二場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本場的主題為“可持續的城市規劃”。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李小建和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Robert Shields教授作為主席主持了本次論壇。
首先,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Jean-Michel Guldmann教授作了以“城市設計和規劃減少城市熱到效應:空間統計學和模擬模型的綜合運用”為題的報告。Jean-Michel Guldmann教授在報告中展示了大量3D模型圖片,形象分析了地表溫度與綠色植被之間的關系。據此,Jean-Michel Guldmann教授提出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利用空間結構增加綠色植被,如利用房屋屋頂,建設屋頂綠色植被。同時,根據空間統計學所做的數據分析,Jean-Michel Guldmann教授還指出,綠色植被的增加與城市的發展相輔相成。
接著,來自米尼奧大學的Julia Lourenco教授以“利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生活質量指標和物理參數評價城市增長”為題進行了發言。Julia Lourenco教授首先指出,自己做這個研究的所有數據都公布在網絡上,公開給每一位居民,目的是讓居民了解當今城市存在的問題,然後貢獻他們的想法,使研究變得更加透明。同時,Julia Lourenco教授提到,雖然建立標準化體系十分困難,但還是應該對各項數據進行量化與質化的分析,明確城市增長中存在的問題。最後,Julia Lourenco教授提出城市建設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其中特別指出要重視綠化帶的建設。
稍後,來自孟加拉首都城市規劃管理局的Kamrul Hasan Sohag先生以”利用容積率指數審批建築計劃,促進綠色城市規劃:達卡案例分析“為題的報告。Kamrul Hasan Sohag先生首先提出“只有很好的城市規劃才會帶來很好的文明”的觀點,認為城市的科學規劃對文明的發展意義重大。接著,Kamrul Hasan Sohag先生指出了達卡市城市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建議政府要建設生態環保型城市。同時提到“容積率指數是可行的,不是僵化的,政府投資應多找相關專家進行考量”,Kamrul Hasan Sohag先生另外還提出普通民眾在政府做相關規劃時應多多參與,充分行使自己的話語權。
緊接著,來自麥吉爾大學的Christopher Barrington-Leigh教授又作了題為“碳價與依賴路徑的城市蔓延”的報告。在報告中,基於中國和北美普遍存在的交通擁堵問題,Christopher Barrington-Leigh教授表示這都是我們“太依賴車”的緣故;Christopher Barrington-Leigh教授認為我們出行應該依靠步行或者自行車等低碳方式,這樣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才會更高。Christopher Barrington-Leigh教授還指出道路一旦建設就是固定的,因此城市道路的建設決策不僅影響今天同時也影響未來。除此之外,Christopher Barrington-Leigh教授還討論了碳排放價格與燃油價格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提出了新開發一個城鎮一定要考慮道路和碳價等綜合因素的建議。
隨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的趙錦華博士以“設計的細節——中國管理汽車的經驗”為題進行了發言。在發言中,趙錦華博士首先提到中國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私家車消費市場,因此交通問題尤其突出。緊接著,趙錦華博士介紹了北京的搖號政策和上海的拍賣政策,指出雖然兩地施行的政策不同,但是成果都比較顯著。最後,趙錦華博士得出結論,由於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政府可依據具體的情況製定政策,這樣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
最後,來自南開大學的王家庭教授作了以“我國區域城市化與環境汙染關系的空間計量研究”為題的報告。王教授先簡介了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分析了中國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還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了簡要回顧與評價。在報告中,王教授還結合我國29個省區2000-2010年的面板數據,運用空間計量方法實證研究了區域城市化與環境汙染的關系。最後,根據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王教授還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建立一個更好的城市環境。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