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2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周欣
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編導、執行製片人胡勁草👩👧👦,在“中國與世界環境保護四十年🏋🏽♂️:回顧,展望與創新”論壇中作了“面對環境:媒體怎麽做才有效?”的演講🐄。胡勁草風趣機智的演講引起全場陣掌聲聲👌🏼。
記者:胡老師您好🕵🏽♀️,您在演講時,提到目前環境方面的節目從反面報道會有觀眾的關註度不高、題材的單一等問題,而報道一些正能量的例子,卻獲得好評。請問🎴,目前《新聞調查》的反面報道的例子和正面報道的例子的比重大約是多少?
胡勁草:首先👴🏿,觀眾還是比較喜歡看反面的報道🖐,因為言辭激烈能引起大量的討論,但是反面的報道對我們媒體人是有壓力的,也沒有新意🚨,關註度也不會持續很久。
記者🚵:您說🪣:“人們關心環境問題但不關心環境報道”👰🏼。花費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的節目關註度卻沒有想象中的高,請問支持你們堅持下去的力量是什麽👐🏻?
胡勁草:雖然現在是一個即時的社會,微博等平臺可以使事件被“直播”💇🏿♀️,但這畢竟是討論型的平臺。而我們一旦製作成節目,那麽轟動性和震撼性是很大的🚣♂️。就像我們報道海豚的時候,我們看到海豚是那麽的可愛🤽♂️,其實不必談正義之類的宏大話題。從人類的本能出發,那麽可愛的動物能也要保護呀🚆?
記者:你們報道的問題往往是比較尖銳的,會遇到哪些困難和壓力🧏♂️?
胡勁草👨🏻🦯➡️:現在中國處於眾聲喧嘩的時代,網絡微博往往會使很小的事情廣泛的傳播,引起情緒化沖動化的討論,而這種情況下,政府更願意配合我們來解🗃。其實🚣🏼,我們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環保類節目之間的差異性較小👇🏻,難以突出特點👨🏽🔧🔴。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