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4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楊颯
11月3日,“語言的溝通與典籍的傳播”分論壇就漢學古籍的翻譯與傳播以及文化的發展問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各個學者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用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化的故事展現給聽眾無限的樂趣。
意昂3体育官网王邦維在闡釋翻譯中存在的文化差異時舉了古時的一個故事。唐朝時,玄奘出訪印度。印度國王向其打聽中國的情況,並派遣使節到中國訪問,從中國得到一批書籍,其中包含了《老子》。但這些中文書籍對於通用語言是梵語的印度人來說有理解困難。唐太宗便命令已回到中國的玄奘去翻譯這批經典,之後再送往印度。在翻譯“道可道非常道”中的“道”時便出現了文化差異。玄奘站在印度文化的角度去翻譯“道”,然而中國本土的道士卻與之持不同的意見。雖然這與各自的信仰有關,但也可反映文化上的差異。
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張英用自己朋友關於中外“AA製”的困惑的故事,為聽眾講解了中外大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差異。張英教授講到,她的朋友對中國人出去吃飯付錢的方式很不解。在西方一群朋友吃飯都是實行“AA製”,但在中國大家都是搶著付錢。張英教授的這位朋友每次碰到這種情況都非常迷茫,於是為了心安,每次付錢時都把錢包拿出放在桌子上,待到大家付完錢之後再放進去。張英教授笑著說,她是這樣給朋友解釋的:中國也是“AA製”,只是這種“AA製”是輪流的;吃飯的朋友都是輪換著付錢,如果某個人總是吃別人的而從來不付錢,這樣肯定會被排斥。
同時,趙揚教授認為中國的語境下,有很多陳述式的問句,如“你在這裏等車?”。這樣的句子在英語的語境下是無法用陳述式的語氣表達的,不符合英語語境下的語法規範。還有一類語句如“給我一杯水”這種陳述句,如果運用在英語的語境下會被認為非常不禮貌。沒有“please”(“請”)一詞,是很多人覺得中國人在有些時候表現的沒有禮貌的原因。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