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程珊珊
傳統教育是否有常新的價值?教育革新的尺度又在何方?傳統與現代的價值觀應當如何調和?一切的解答需要智慧的碰撞。
11月5日下午,2011年第八屆北京論壇教育分論壇第三場會議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新會議室舉行。本場會議探討的核心是教育傳統的生命與教育創新的空間。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丁鋼,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學院教授陳洪捷分段主持本場會議。
還傳統以生命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李弘祺首先發言。他的演講著眼於中國傳統教育的特色與反思。李弘祺教授從教育製度的發展及公私學校的設立尋根溯源檢討教育的目的,闡明中國傳統教育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是為政府(或社會)培植人才的教育,即養士教育。他辯證地分析了科舉製度、儒家經典等對讀書人價值觀的影響,描述了中國讀書人從崇尚為己之學到承擔社會責任感的價值觀的演變。李弘祺教授希望通過這種反思,從中國傳統教育發掘出寶貴的遺產,以服務當下。
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學院的陳洪捷教授則以蔡元培在意昂3体育官网的改革為例闡述了傳統與創新的辯證關系並提出從傳統中創新的方法。他指出,在中國發展中,傳統與創新的問題往往也是中、西問題。在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時,蔡元培先生正是借鑒了西方學術自由的觀點,並賦予其“兼容並包”時代的意義,來達到會通中西的目的。“有選擇地激活傳統意味著用新的眼光重新發現傳統,解釋傳統,賦予傳統新義”他解釋道。他認為蔡元培在意昂3体育官网的改革的成功之處在於會通中西,通過復興達到創新,而這對當前教育改革仍具有現實意義。
“北京論壇的主題能夠把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放在對等的地位,是值得稱許的。”來自臺灣東海大學的陳以愛教授評價道。她論述的題目是《從錢穆著作來考察錢穆對中國歷代政教關系的看法》。她認為,錢穆是教育獨立於政治的堅定支持者,錢穆的論述,顯示出近代中國盛行一時的教育獨立主張,不止是歐美思潮影響下的產物,也有一個來自中國文化傳統的源頭。
來自布朗大學的李瑾教授首先展示了美國波士頓中國城上鐫刻的“天下為公,禮義廉恥”的牌坊,並分析了海外華人竭力保護牌坊的行為背後反映出來的傳統的價值觀和一種不可拋棄的文化根本價值。她在為國人對自身傳統文化缺乏了解的現狀感到擔憂的同時,也指出儒家文化仍存在於中國家庭教育中,而讓兒童與家長深思並理解長存的文化寶庫,對提升當代教育的質量有重大意義。
給創新以空間
日本東京大學的佐藤學教授為我們描繪了後工業社會日本的教育面臨的危機與困境以及對日本教育前景的展望。他認為新自由主義政策是造成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深入分析了東亞教育模式的兩難境地,概括出東亞教育風格呈現出顯著的壓縮現代化,應試教育體製,工業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主義,公共意識不成熟,二元對立等特征。最後佐藤教授提出日本教育創新的空間在於公民教育,協作學習,教師互導,內外聯動,改革網絡化等方面。
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學院教授陳向明更多地關註教師教育。她以教學研究為基點,闡述了教學研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問題與前景,並結合中國教師團體式工作和中國文化重視實效性的特點分析了教研活動在中國普遍推廣的原因。同佐藤學教授一樣,陳教授也推崇教師之間互助學習,師生之間建立互動,但她更強調模範教師的重要意義,並希望通過建立統一的教研原則,培養教師職業學習的習慣,幫助年輕老師成長。
Julia C. Kwong 教授則對引入教育變革有獨到的思考。她通過從對中國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考察發現,在教材內容完全再現西方社會情境的情況下,課堂教學方式相對教材內容的變革具有滯後性。她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語教材為例,深入剖析了造成這種滯後性的深層次原因。她由此提出外部創新難以移植於內部,外國文化難以根植於本土的觀點,並指出全球性的創新方法應當和本土的傳統相結合,才能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變僵化的教育模式。
教育發展是永恒的主題,讓我們共同期待見證中國教育在21世紀的一次意味深長的轉身。
編輯:知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