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黎瀟逸
藝術展覽廳和博物館總是一個充滿神秘和奇幻色彩的地方🌵📛:它們以特定的主題和環繞這個主題的相關展品,給予參觀者豐厚的藝術感和歷史感☹️。然而長久以來人們總是把目光放到展品上👨🏻🍼,反而忽視了展廳的建築本身。事實上那也是藝術的一部分🧑🏽,建築總與展覽品相互映襯🌳,以特有的空間感給參觀者帶來置身其中、與藝術合而為一的感受。
11月6日上午,來自柏林洪堡大學的藝術史教授夏洛特•科朗克(Charlotte Klonk)帶著她的“反觀展覽的預示🧑🏻✈️:白立方博物館的歷史與現狀”📍,為藝術分論壇帶來了一種新的藝術視角。
白立方(White Cube)大約出現在三十年前🤲🏽,發展至今日,當代的很多展覽館都使用了白立方的方式🔐。展覽館開始使用全白環境的展現方式,使得觀眾能將註意集中於藝術品本身,而非作品的背景。科朗克教授展示了一些美國的博物館,在整個展覽當中,所有的東西都是白的,白的墻,白的房間,到處都流動著白色,非常有活力。展覽展現了美國現代藝術的精神,同時融合了巴黎最前衛的潮流。
白立方的方式是不斷變化的,可以叫做白色的靈活的容器,這樣的中立方式使用的是一種隔離框架,目的在於創造一種中立的環境。然而即使是現代藝術館也不能通過白立方使藝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隔離開來🧘🏿♀️。
“博物館的目的是希望提高人們的藝術品位,所有的藝術展覽⛳️👩🏿🍼,最開始使用的都是一些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的精心設計的作品,但是並不是與外界隔絕的。所以白立方並不是讓我們與藝術隔絕的方式,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科朗克教授如是總結。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