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87/672b4/55f0f.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北京論壇(2011)】專訪意昂3体育藝術學院副教授周映辰:音樂創作需要豐厚的文化修養 - 意昂3体育

【北京論壇(2011)】專訪意昂3体育藝術學院副教授周映辰:音樂創作需要豐厚的文化修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創作的這首《送別》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有著很高的傳唱率,然而很少有人了解這首歌曲調的來源、創作的背景和李叔同的“學堂樂歌”。11月5日下午北京論壇(2011)藝術分論壇的討論中,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周映辰所作的題為《從李叔同看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的美學經驗》的演講,向與會者介紹了李叔同的藝術歌曲創作和他的音樂理念,通過李叔同糅合中西的音樂創作思考文化傳統與創新的關系。

周映辰的演講指出,藝術歌曲在中國的音樂傳統中,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但中國的藝術歌曲又植根於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土壤。李叔同憑借自身堅實的傳統文化根底和豐厚的西方音樂知識,采用“舊詞新曲”的方式,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中國藝術歌曲,形成與其他學堂樂歌“舊曲新詞”截然不同的創作方式,也構成了連接新與舊、融合中與西的獨特而復雜的美學經驗。

周映辰也指出,盡管中國人對《送別》耳熟能詳,但李叔同的音樂創作及其所蘊涵的深刻的中國傳統文化,卻並不為人們、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了解。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李叔同的音樂理念,了解中國藝術歌曲的過去與現在,周映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學堂樂歌”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究竟什麽是“學堂樂歌”?這種體裁在目前中國的音樂教育中還是否存在?

周映辰:學堂樂歌是清末民初我國的新式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和課本中所教唱的歌曲,引進外來曲調,填上具有新思想的歌詞,成為一種新的音樂樣式。由於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已經比較穩定和成熟,無論是專業的音樂教育還是對西方音樂的研習都已經很深入,“學堂樂歌”在目前的音樂教育中已經不存在了,而成為了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歷史概念。

可以說,中國近現代的音樂教育就是從“學堂樂歌”開始的,因為從此開始推廣了新式樂譜。中國傳統記譜使用的是工尺譜,而這時開始使用五線譜和簡譜,使學生接觸到新的記譜法。“學堂樂歌”的曲調都是“拿來”的,如歐美的民歌等,填上我們的自己詞,用新鮮的聲音來表達我們自己的文化觀念。歌詞都是從國外留學歸來的新型知識分子為宣揚新型的教育理念而譜寫的,因此當時的歷史時期也成為我國音樂教育和學生知識構成觀念發生重要轉折的時期。

“學堂樂歌”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音樂範圍,在整個文化範圍都有著重要影響,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並不了解學堂樂歌,也是因為流傳下來的歌曲並不多,李叔同的《送別》可能是廣為人知的,但是像《春遊》等同樣優秀的作品已經不為現在的年輕人熟悉了。盡管如此,學堂樂歌對我國音樂乃至整個文化所作的貢獻是很大的。

記者:您在演講中提到,李叔同的音樂創作“使得中國音樂史從此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歷史階段”,這是什麽樣的歷史階段?

周映辰:這個“不可逆”指的是,自此之後,中國音樂創作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開始引入了西方音樂的許多元素。

記者:李叔同的藝術歌曲創作存在著用西方曲調的“精神趣味”來激活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國學精神的矛盾,您用了“吊詭”這個詞?從審美上看,這種做法似乎是成功的。您怎麽看待李叔同藝術歌曲詞曲之間的“矛盾”?

周映辰:這種矛盾就是我後面提到的“張力”。李叔同在反思自己的《國學唱歌集》到時候曾說,“我國近出唱歌集,皆不註強弱、緩急等記號,而教員復因陋就簡,信口開河,致使原曲所有之精神趣味皆失”,指出了我們過去的樂譜記錄得太簡單了,“強弱”、“緩急”等表情術語都沒有。而“表情”是歌曲整個精神氣質的表達,同樣幾個小節的旋律,唱得重和唱得輕兩種處理方式,歌曲的氣質就會完全不同。李叔同認為我們過去沒有註重這些精神的表達,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因此他要將《國學唱歌集》毀掉不再流傳。他覺得應該嚴格遵守所使用的西方曲調的精神氣質,來表達中國的思想,弘揚中國的國學,但兩者是否能夠吻合,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李叔同不一定沒有註意到這個問題,但他認為西式曲調的流暢度,適合當時的人去接受,於是就進行了這樣的實踐,這實際上形成了一種矛盾,而這種矛盾恰好賦予了他的作品以生命力。我們常說,一個作品的戲劇性越強,其生命力和吸引力也就越強。李叔同作品中詞曲的這種矛盾也恰恰形成了一種戲劇性,越發使我們覺得這種歌曲融合了古典和現代,東方和西方,非常有值得品味的地方。

記者:李叔同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物,在書法、繪畫、文學、篆刻等方面都有著卓越的建樹,您認為這對他的音樂創作和音樂教育思想有哪些影響?

周映辰: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一直在關註一個問題,就是早期創作中國藝術歌曲包括學堂樂歌的那一批作家用詞都非常考究,從品質上與西方藝術歌曲的概念是相符的,即用簡單、詩意的歌詞來營造一種音樂意境。但當下,中國的藝術歌曲是被忽略的,今天大部分人了解的都是流行音樂。同時,中國傳統音樂也更重視敘事,註重喜怒哀樂形象化的描述。而藝術歌曲來源於詩詞,比較安靜、內斂,富有學養,有濃郁的知識分子氣息。這樣的歌曲的傳播,是增加人們音樂修養的重要手段。只有“走進去”才能體會到它的優美,如果不走進去,只是隔岸觀火,很難發現它的好。欣賞藝術歌曲,也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和音樂修養。

李叔同那一代人之所以能創作出經典流傳於世,就是因為他們的文化修養非常豐厚,而我們今天的音樂創作者經常是“單打一”,一個歌唱家只註重演唱技巧,一個作曲家只關註作曲技巧的發展,而對相應的文化很少涉獵,知識結構不夠完善。目前,我們的音樂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國際上頻頻獲獎,但是我們音樂人的整體文化修養卻進入了瓶頸時期。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當下我們沒有好的、有生命力的作品誕生,就是因為我們的音樂創作群體處在一個文化匱乏、知識結構不豐滿的狀態。我也建議音樂創作者中的“技術派”能夠更多地了解哲學、文學和美學各方面的知識,豐滿自己的知識結構。

記者:提到藝術歌曲,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舒伯特、馬勒,而不了解中國的藝術歌曲創作。您錄製過一張藝術歌曲的唱片,其中既有“杏花天影”、“陽關三疊“這些以古典詩詞為題的歌曲,也有“一樹桃花”、“歲月悠悠”這樣比較晚近的作品,請您介紹一下目前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情況。

周映辰:“歲月悠悠”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一樹桃花”是2005年的新作品。但當下的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並不可喜。“一樹桃花”是比較新的作品,在音樂專業領域被傳唱得很廣,歌詞使用的是林徽因的詩,曲子也很好聽。林徽因的詩的意境很美,曲調對詩的詮釋也很好。但是從整體的創作情況來看,藝術歌曲的脈絡是很薄弱的。很大的原因就是藝術歌曲缺少我們習慣接受的“戲劇沖突”,確實是一個陽春白雪的東西,是小眾的。但如果我們在音樂教育中音樂欣賞的環節,著力去介紹這種藝術形式,今天的年輕人都具備較好的知識背景,我相信藝術歌曲的受眾群體會得到擴大,它的創作和傳播都會得到發展。

記者:意昂3体育官网有著深厚的音樂教育和研究傳統,您除了專業教學之外,也面向意昂3体育全校學生進行音樂的通識教育,您有怎樣的教學體會?有人曾提出希望通過意昂3体育藝術學院在意昂3体育恢復建立音樂傳習所,您覺得這個想法可行嗎?

周映辰:意昂3体育官网作為一個人文氛圍濃厚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的大學中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的。我發現目前我們的學生對音樂文化的了解還是比較有限,尤其在高考前的應試教育中對音樂知識的接觸非常少。我遇到一些同學不知道什麽是“室內樂”,真正聽過歌劇《茶花女》的同學並不多,一些經典音樂作品都沒有聽過,我覺得這不應該是今天大學生所應該具有的知識格局,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因此,在綜合大學中推廣學生音樂修養的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意義超過一個歌唱家在舞臺上抱拳而歌、獲得鮮花和掌聲。我覺得在大學從事音樂的通識教育,幫助人豐滿自身的文化修養,在課堂上與同學們發生共鳴,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很有成就感。

音樂傳習所作為一個文化機構,要恢復建設需要非常復雜的過程,目前藝術學院還沒有具體實施這項工作。但如果能夠恢復建立,秉承蔡元培、劉天華等人設立音樂傳習所的初衷,致力於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提高國民的音樂修養,當然是很有意義的。

周映辰,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音樂學、聲樂表演。曾獲第八、第九屆中國歌手“金號獎“聲樂比賽全國十佳歌手獎和最佳歌手獎(金獎),並錄製發行《周映辰專輯—中國藝術歌曲精選》(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