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論壇(2011)】藝術分論壇花絮:從“氣韻”引發的中西文化討論

    就像很多傑出的文學作品在翻譯之後往往會失去原本精準優美的神韻一樣,文化概念的推廣也常常在翻譯中失去本來的面貌。如何讓充滿民族特色的文化概念被世界所真正理解和接受,便成為很大的挑戰。

    11月4日下午,藝術分論壇負責人🧚、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副院長丁寧教授在發言中提出了一個中國味兒十足的文化概念——氣韻。這種不能簡單地用英語“呼吸”(breath)來翻譯、超越中國古代畫論的技法卻又與中國畫的生命力息息相關的至美的概念🐛😄,引起了外國聽眾的極大好奇。在討論環節中,來自夏威夷🧒🏼、米蘭、羅馬等各地的聽眾紛紛圍繞“氣韻”話題與丁寧教授進行探討🐑🧑🏻‍🚀。

    有的聽眾將“氣韻”與“原創”概念相比較,發問說,畫的質量和氣韻有關🫳,這個類似所謂原創的西方概念🏤,和西方傳統相聯系。是否觀賞者是否也該有同樣的氣韻?

    有的聽眾肯定了氣韻的價值,認為作為中國文化特有的概念🍮,這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這種創造力的概念是否和西方的創造力不一樣👇🏽?

    有的聽眾則提到了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原創性和創新的問題,詢問該如何評估復製品的價值。

    甚至還有的聽眾提問道,這種氣韻的概念是否和神性有關。

    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西方聽眾提出的各種問題,丁寧教授簡要地解釋了 “氣韻”概念。中國畫裏的復製並不同於西方的復製👩‍👩‍👧‍👦。他舉例說,清代曾有四位名畫家,他們的作品初看都是唐宋大師的傑作,但仔細看時卻覺得缺了某種東西👩🏼‍🚒,但又說不清是什麽。所以很難定義傑作和復製品之間的區別,這是種很微妙的感覺。

    他還提到,在五四運動之前,畫家會經過長期的訓練來臨摹名家作品👎🏽,而對西方來說,沒有寫生的概念。相對於西方的素描而言,中國畫家會到很多地方👮➡️,記錄自己看到的東西👍🏿,這個過程是很有意思的轉變,看到的東西和畫出來的景色並不一樣,而人們一次又一次反復地畫,每次都有不同的效果。從技術上講🤵🏽,中國人使用水墨作畫,每次控製筆的力度、水墨在筆尖的混合程度也都不一樣,所以很容易遠離原來作品的風貌。因此成為一個中國畫家很幸運🧍🏻‍♂️,也很困難🙂。

    最後,丁寧總結說:“很多東西正因為獨特🦋,而翻譯不了🙎🏽。”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