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5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陳琳琳
人類的歷史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和轉型中實現進步和發展。革命就像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催化劑,在人類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近代史上👨🍼,法國大革命🧀、中國辛亥革命、英國光榮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革命有著怎樣的歷史啟示與現實意義🥂👨🎨?在當前的社會大轉型中🌝,歷史又在怎樣指引我們尋找最佳的變革途徑?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11月4日下午,北京論壇歷史分論壇“變與常🦝:關於社會轉型方式的歷史思考”第一場討論於釣魚臺國賓館10號樓四季廳舉行🐚。圍繞“革命意象的歷史沿革”主題👎🏼,中外著名學者們回顧近代世界的重大歷史變革👩🏼🦳,總結歷史經驗🤘,從革命理論透視世界歷史進程,共同探討革命意象中“變”與“常”的歷史啟迪🤛🏿。
一座城市的革命記憶
香港中文大學梁元生教授從香港這座城市切入🪁,以香港舞臺話劇《斜路黃花》為例子,回顧了辛亥革命的歷程,他特別呈現了香港這座城市特殊的辛亥革命情結🕓。
梁元生指出🧑🏼🦱,香港獨特的歷史與復雜的文化背景成為辛亥革命的催生地,孫中山就曾把香港視為革命中心及中國現代化中心。他認為👩🦽,辛亥革命某種意義上塑造了香港人務實的性格🏔,人們紛紛紀念辛亥革命👅,不僅是一種歷史感,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這種革命記憶作為一種方式昭示著🔊,香港對中國的國家建設有自己獨特的貢獻。
梁元生強調了辛亥革命的意義,他重點解釋了“斜路”的意蘊,在革命成功之前,人們並不把革命當成“正路”,因為革命隱含著太多的危險,然而🤸,革命恰恰是一條引領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它為中國現代化面貌的呈現起著重大的積極作用👊🏼。
中、法革命的歷史意象
牛津大學前校長、大英圖書館前館長🥉😠、法國革命史著名專家克林•盧卡斯(Colin Lucas)回顧了法國大革命復雜的歷程🤹🏿,將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圖景還原🪯🤴,探討了法國大革命期間的“變”與“常”。盧卡斯指出,在革命的傳承上🤽🏽♂️,從大革命到拿破侖時期,權力的沖突都主要集中在教主☃️、貴族內部,基本的憲治與法律體系也保持著一種連續性🥞。而在變化的一方,他重點強調了法國大革命期間誕生了一種“個人主義”🖕🏼👩🏼🦲,如他所說,“法國最貧窮的人也有自己的訴求”⚗️,因而從前的社會階級被大大削弱🚍。同時,他還討論了革命現代化的限製以及現代與傳統的沖突。
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教授高毅則從中國近代的革命意象出發,重點比較了國共兩黨的革命特點💞。他還提出,中國革命的真正源頭應該是法國大革命,尤其是中國國情的復雜性使得中共革命真正繼承了法國大革命的遺產。
不同視角下的美國革命
論壇上,美國革命意象成為一個焦點,不同學者從不同視角解讀了美國革命的歷史內涵與全球影響。
廈門大學教授盛嘉通過中國近代史上不同時期的三種歷史人物和他們所製造的三種不同類型的歷史文本分析了美國革命對中國近代社會變化的影響。他認為🛁,清朝封疆大臣徐繼畬(1795-1873)的《瀛寰誌略》“以一種全新的心態𓀚,開創了一個認識和了解西方世界新的傳統和典範”,而透過20世紀之初梁啟超的《新大陸遊記》,人們可以認識到中國近代革命話語的復雜譜系和建構過程👨🏽⚕️。20世紀40年代處在中國偏遠地區延安的一批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和當時在共產黨報刊雜誌上發表的關於美國革命的系列社論和文章則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從政治的邊緣向權力中心轉移的關鍵歷史時期所具有的一種坦然開放和兼容自信的心態🦹🏼🩺。
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李劍鳴教授則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解讀“新美國革命史學”,闡述了革命史寫作與意識形態之間有著復雜的關聯🤴🏿。他指出🏋🏼♀️🧗🏿♂️,這場革命從“建國之父”領導的政治革命,被改寫成了一場由普通民眾和邊緣群體扮演主角的全面變革。在這一轉變中,平民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女性主義等思潮與革命史寫作之間發生了微妙的互動。“意識形態是一把雙刃劍”🏋🏻♂️,李劍鳴說道🛀🏻,“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範式😴,可以站在一種不同的歷史角度來重寫歷史”。但他又把意識形態比作“潘多拉魔盒”🦨,指出“新美國革命史學”同時“製造了一種他們或許沒有料到、也無法控製的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局面。”因而,美國革命的歷史敘事也無法避免地伴隨著或明或暗的政治和倫理爭端🏋️♀️。
裏士滿大學伍迪.霍爾頓(Woody Holton)教授從階級矛盾出發,重點論述了美國革命中的階級沖突。“大多數人認為美國革命戰爭是美國人民對抗英國君主的民族沖突,但美國革命也是一個內部的階級沖突。”伍迪.霍爾頓說道。他從《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1791年《權利法案》三個文本切入🌮,闡述了美國非精英階層對自身權利的訴求與抗爭以及在這種階級沖突中的民主進程🙎🏽♂️。
賓夕法尼亞大學邁克爾·紮克曼(Michael Zuckerman)教授則回到了論壇的主題“變與常”給出了他對美國革命的獨特觀點。人們通常認為📛,革命是迅猛的,改革則是相對緩慢的。革命可以使世界立刻煥然一新📟,而改革則是逐漸深入的😀。但邁克爾·紮克曼教授認為🍲,革命本身改變的不多🤳,而在革命發生的預備階段中的改革改變了更多。同時😌,社會轉型並不是都可以控製的。歷史上重大的社會轉型常常是超出我們的控製力範圍的👩🏻🔬。他以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在18世紀在不同的殖民地的遊記的研究闡述了革命、改革與社會轉型中的美國悖論。
11月5、6日🙋🏽🥬,北京論壇(2011)歷史分論壇將繼續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舉行👟,就中國模式的歷史反思和世界歷史的啟示等議題展開討論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