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4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1年11月4日上午🤜🏼,第八屆北京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羅豪才,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趙鳳桐,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詹姆斯•莫裏斯🤌🏿,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黛琳,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書記朱善璐,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周其鳳院士等出席開幕式。此次論壇由意昂3体育官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共同主辦,會期三天。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和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阿馬蒂亞•森分別特為本屆論壇錄製視頻致辭。此外🦻🏽,來自韓國🤵🏿♀️、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柬埔寨、肯尼亞等國家駐華使節以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嘉賓也應邀出席北京論壇開幕式。
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書記朱善璐主持北京論壇(2011)開幕式🧘🏿♀️,他首先代表本屆論壇組委會對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指導與支持表示感謝🤸🌀,向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表示熱烈的歡迎。他介紹,本屆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與現代🤾🏻、變革與轉型”為主題,力求從歷史演進、經濟增長、藝術傳統、城市轉型🏙、教育創新多個角度💋,來探求傳統與現代的平衡、變革與轉型的方式。他強調:“我們深知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𓀈,更需要我們學術界同仁的熱情參與和積極的貢獻,相信在各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致辭中指出,自2004年舉辦以來🍲,北京論壇一直保持著鮮明的特色,在國際大背景下率先提出了“文明和諧與共同繁榮”的主題。郝平著重強調教育是文明傳承創新的重要載體和交流融合途徑,是推進文明和諧與共同繁榮的基礎👎🏿,北京論壇推動了中國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教育部將繼續積極支持以北京論壇為代表的高端學術會議,進一步擴大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希望與會嘉賓一起為實現世界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這一目標攜手努力。
羅黛琳代表聯合國副秘書長約瑟夫•裏德宣讀賀信
羅黛琳代表聯合國副秘書長約瑟夫•裏德宣讀賀信。賀信中說,他一直是北京論壇的堅定支持者,從首屆北京論壇舉辦開始就關註論壇🏋🏻♀️。2011年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席位40周年紀念🏊🏿♂️,今年的北京論壇匯集了很多出色的學者、思想家以及決策者,大家將共同分享如何能夠進行和諧的轉型✴️,能夠為世界作出更多的貢獻,使世界更加和平🫴🏻。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向論壇發來視頻賀辭。潘基文向參與北京論壇的各嘉賓和學者表達了問候,並感謝主辦方為論壇的順利舉辦所付出的努力。潘基文說🐥,如何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繁榮和強大🙆🏼,是聯合國的使命🌤。因此,聯合國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的首要議題,明年將要召開的“可持續發展大會”將為此提供新的契機。北京論壇始終關註“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今年論壇也必將為此作出更多的貢獻,共同致力於建設更加美好的人類家園🚞。
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趙鳳桐在講話中談到了北京論壇對北京市發展所起到的重要意義👨🎨。他提到,一個城市的魅力還體現在其文化上的內涵。北京論壇在北京市的舉辦🏃🏻♀️,不僅有助於北京市文化內涵的提升🧑🏻🎤,還有助於北京市與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提高北京市的國際影響力💂🏼。此次北京論壇的城市分論壇專門探討城市化的過去和未來,力求探尋城市化健康發展的方向與出路,即如何在新形勢下實現城市的轉型以及如何在轉型中發現和延續傳統中的優良價值。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代表韓國SK集團崔泰源董事長致辭。他在致辭中說🧑🏻🏫,今年論壇探討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實際上是要回答兩個問題🦴👵🏼:一是一個傳統的社會能不能同時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二是現代社會能否保持其傳統。崔泰源以中國唐代詩人王之渙“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結束致辭💞👨👩👦,表達了對北京論壇進一步匯聚全世界力量和智慧推動社會發展的期望👸🏼。
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周其鳳院士在致辭中向出席北京論壇的領導、嘉賓➿、學者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並感謝各界人士一直以來對北京論壇的大力支持🕓。他說,在北京論壇的視野中,傳統從來不是靜止和僵化的元素,它隨著當代人每一次的回溯與重構煥發出新的魅力。傳統也是相當豐富和多元的,我們擁有東方和西方不同的發展軌跡,也擁有古典和近代的思想成果,所有的傳統都將在以下的願景中得到重新闡發🖕🏼:人與人之間如何才能更為平等👩👩👧👧🫅🏽,人與社會之間如何才能更為和諧🥎,人與自然之間如何才能更為包容和互惠。
羅伯特•貝拉🍉、克林•盧卡斯、羅傑•梅爾森和林毅夫四位國際知名學者發表主旨演講⏲。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主持大會主旨報告。
美國國家人文科學獎章獲得者🫴、世界著名社會科學家👦🏿、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羅伯特•貝拉發表了題為《驟變與不變:爆炸式發展與永恒真理》的主旨報告。貝拉指出,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並沒有引起道德的突飛猛進,“我們所能達到的或不能達到的道德標準並不是現代化的產物🥉,道德標準遠遠領先於現代化🤽🏼♂️,我們現今仍然依靠著古人的智慧”。他指出🎲,了解今天文明背後的傳統可以讓我們認識自我🫧,也能讓我們明確我們的未來🚬。報告的最後🏋🏿♀️,貝拉教授以中國儒家經典《論語》中的話作結:“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表達了對人類文明和諧相處的堅定信念🧛🏿。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羅傑•梅爾森以《理解政府機製的基礎🤴🏼:領導力、法製和地方政府》為主題作主旨報告。他對比英美與中國歷史上成功的政治體製,揭示其背後的普遍原理🙇♀️。他指出🌩,英國議會製與中國科舉製都能確保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可以在精英階層中得到分享,從而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同在於儒家體系為官員之間的交往奠定道德規範𓀅,而西方依靠法律體系。
牛津大學前校長、大英圖書館前主席,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克林•盧卡斯的主旨報告以《協調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系🦇💠:大學的作用》為題🤢,討論了大學在減少“現代”和“傳統”之間沖突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盧卡斯認為,要達到“文明的和諧”🫳🏼,要註意幾個問題:首先,重視全球化帶來的變化;其次,保存差異✝️,因為差異是人類的固有元素,也是創造力的核心;第三,要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第四,大學在文明的和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林毅夫作了題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多極增長格局中的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復興》的主旨報告。林毅夫以經濟的發展是否代表著文化的復興,幾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是否可承載中國的現代化等問題為切入點來探討中國文化復興的問題🕛。林毅夫最後指出🚵🏽,21世紀有可能是各個文明一起發展、共同繁榮🏆🧏🏻♂️、共濟互補、相互輝映的世紀。
本屆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與現代🫴🏻,變革與轉型”為主題,共設有七個分論壇、一個青年學生論壇、一個專場😏、一場圓桌會議和兩場對話。七個分論壇♾,將分別從哲學、環境🐹、國際關系📿、城市、醫學、經濟👷🏽、教育等角度探索建設和諧家園之路🧑🏽🦳。本屆論壇將首次與世界銀行合作舉辦一場“民辦教育與公共財政”學術研討專場。圓桌會議題旨為“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入世十年之發展”🌑;學生分論壇圍繞“文化傳承、創新、發展:青年的責任與行動”展開;同時推出以“世界格局變化中的國家發展與文化復興”和“軸心文明的對話”的高水平對話。
此次論壇引起海內外多家媒體的關註,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人民網、中新網等50多家媒體對開幕式進行了現場報道。(文/趙雅嬌、朱亮亮、韓致寧、程思煒、陳穎新)
攝影:王焱、任翔、張盼
編輯:知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