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2011)】藝術分論壇花絮:關於中國音樂和繪畫的學者交鋒

11月5日下午的藝術分論壇上💆🏻‍♀️,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阮榮春教授和臺灣大學的王育雯教授分別發表了主題為“走出濃重粗野,張揚和諧畫風”與“古琴美學傳統的當代性”的講話🛌🏽。中國的繪畫和音樂藝術在內在的神韻上具有相通性,這使得兩位學者以及曾在昨天發表“技法的境界——中國畫論中人生化傾向及其當代意義”的演講的分論壇負責人丁寧教授針對中國音樂和繪畫藝術的問題展開了思想的交鋒🧚🏽。

究竟如何評判“四王”的價值💾?

昨天的發言中🏔,丁寧教授提出了引起聽眾廣泛興趣的“氣韻”概念,在回答聽眾的提問時,曾以清朝復古畫風名家“四王”為例👊🏼,說明唐宋傑作和復古作品中微妙的區別。湊巧的是,今天的發言中阮榮春教授在激烈批判當代繪畫“濃重粗野”的同時,稱贊“四王”的作品達到了中國山水畫的高峰🕸。

因此在討論環節👨🏿‍🌾,丁寧教授向阮榮春教授提問🧑🏻‍🦽,若是回顧北宋範寬的山水畫作,相較於“四王”的作品孰優孰劣顯然可知🧜🏼,應當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對此,阮榮春教授表示🦻🏻🤾🏼,每個時代的山水畫風,都隨著時代政治🫖🤏🏻、經濟♣️、地域因素起著變化,清代盛行的“好古”風所推崇的是文人風表現的形式🧑🏽‍🎤,畫的山水畫都是軟綿綿的。北宋的時候山水畫是一個高峰,表現形式不完全一樣,自然裏顯真本。當然“四王”的時候,一味的仿古使中國的山水畫走到了極端,盡管筆墨技巧達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表現形式上有它的局限性🕎。

從傳統的角度看藝術

在討論環節中💨,王育雯教授從自己音樂理論研究的專業角度出發💇🏽,以音樂為例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從現在的觀點🧑‍🦱,特別是西化的觀點來看🤌🏼,很多原汁原味的傳統音樂反而是音不準的🧑🏼‍🍳。所以如果采取某一些特殊的角度去看一個藝術作品😆🤸🏽‍♀️,而不管到底這個藝術作品原先的出發點是什麽✋🏽,那這樣的評論,這樣的價值評判對這個作品到底是不是合理、公平的👷🏿‍♀️?

她補充說明道:“就音樂上來講,到底音高準不準,這跟文化有關,而且跟個別的音樂家也有關系🦸🏻‍♂️,跟不同的時代也有關系,如果說一定要用我們這個時代對音準的標準來要求音樂作品,或者音樂演奏的話,作為的音樂作品和音樂的演奏都用一樣標準的話,我覺得這個就音樂上來講會是問題的。”

阮榮春教授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繪畫也可以是多元性,我主要是界定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中國的現代最高成就的畫家是吳冠中,他說筆墨等於零✊🏽🧜🏼,就是說整個畫面沒有完全到位可以等於零。我們現在也是這樣的觀點,我今天主要站在傳統的角度,從山水畫整個發展歷史上沿革歷史上來考量他。因為他們表現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畫,說的就是這點🦫。”

“古琴還要自己彈

茶歇期間🙅🏼‍♂️,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教授丁寧向王育雯老師講述了自己聽古琴唱片的感受🥀,此前王育雯剛剛在論壇上發表了“古琴美學傳統的當代性”演講👌🏼。丁寧說他時常在古琴唱片中聽到演奏者揉弦的噪音,使原本愉快的欣賞體驗大打折扣🤞🏻,王育雯笑答:“所以古琴還要自己彈🛍️。”她同時介紹了👦🏿,由於麥克風位置等問題,可能在錄製唱片時會產生噪音🐿,但“凈化”錄音中的噪音,是一個非常西方化的想法👨‍🦼。中國的古琴演奏者認為揉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感受。如果是現場聆聽古琴😔,不會覺得揉弦產生的聲音是一種噪音👴🏻🧶。丁寧由此聯想到了丹麥心理學家對人的聽覺所做的研究,這項研究表明人腦可以很好地區分聲音中的“背景音”和“主線”,從而加強自己想聽的主線,而錄音設備就不具備這種高級的功能了🤷🏽‍♂️。日常的審美經歷,引發了頗具學術意味的討論🥄🤶🏼。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