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李娜
關於信仰
宗教信仰必須要締造價值觀,而不是形成意識形態。宗教包含著人類最偉大的情感:包容🙇、友愛和同情。大部分宗教都有這個共性。宗教的本質並非繁復的儀式、教義或者概念,宗教的本質是人類的感受𓀋,它肩負著塑造價值觀的重任。
尊重他人信仰的自由和權力就是尊重自己的信仰的自由和權力🚸。我們要反對把宗教作為一種身份象征,我們在信仰自己宗教的同時,不能去反對其他的宗教信仰。我們要時刻記住不能自大,時刻記得在面對上帝的意旨時👨🏻🦱🧘🏼♀️,要謙卑。
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但我們還要清醒地記住,我們還要創造價值感,原則觀,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宗教信仰可以在物質和精神之間起到平衡作用💌。它讓我們時刻記得8️⃣,我們不僅享有權利,還有責任。全球環境保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宗教使我們學會自律😼,不要沉迷自我,學會寬恕🤛🏼,學會悲憫,抵製誘惑——這也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無知會帶來恐懼,無知會使我們固步自封⌨️。無知是沖突的根源🙋♀️。我們要鼓勵跨文明之間的理解。更多的知識,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和平共處。
——英國前首相 托尼·布萊爾
關於生命
必須肯定人的生命🤞🏻🚵♀️。當我們被認可🙎🏿♀️💪🏻,被欣賞,被肯定時🍐,我們才有生活的動力;而一旦當我們處於遭輕蔑排斥的敵對世界時🏓,我們縮進自身的世界,對人防不甚防🗾。我們需要有強大的生命肯定感來應對對生命的否定。
人的一生是參與與分享的一生。我們想人所想,就變得有了生機,我們同他人分享生活,我們就一直充滿生機👤。漠視會導致無情🏌🏼♀️,完全無情就是過無味的生活,軀殼死去之前,靈活已經枯萎了。
如果我們遇到不幸的貧苦大眾👮🏿♂️🧝♀️,我們會對他們的不幸感同身受。因為同情💇♂️,我們進入了他們的生活🛢,這樣的同情也是追求幸福的一方面。我們越有能力追求幸福,我們就會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這是人類生活的辯證法✩⇨。
——著名哲學宗教家 尤根·莫爾特曼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