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0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支鋰 程思煒
著名宗教哲學家、德國圖賓根大學榮休教授尤根•莫爾特曼
他⏫,德國圖賓根大學榮休教授🚝,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新教神學家🫲🏼、宗教哲學家之一。他提出的“面向將來的末世論”對人類文化前途的理解給予世人深刻啟迪👠。
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當代新儒家代表🌶。他創建了“對話文明”的理論與實踐,本著儒家“做哲學”的精神奔走世界宣揚孔孟之道。
2010年11月6日,2010北京論壇杜維明與莫爾特曼對話專場“基督教與儒家文明的對話——生態與和平文化”在意昂3体育官网百年講堂舉行。兩者立足古代思想精粹,探討當代生態危機所引發的哲學和神學問題,反思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困境,共尋人與地球發展之道。
在人類無限製攫取以利己的時刻,存亡困境使各個文明重新審視發展之道🅾️。先哲對人與天的探索照亮著今昔人類與地球共存發展出路🤸🏻。莫爾特曼指出,古代希臘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有“天地”之理念。“儒家文明對天,以及天與人是如何理解的🍂?”他將問題轉向杜維明。
“我們從未完全了解天與人,生與死。立足儒家文明的我,詮釋天地生死時🌖,同樣也受到基督教神學的啟發。”杜維明回答並解釋道,“在儒家文明中🧎🏻♂️,天無所不在,人類依賴於天。”
疑問又起,莫爾特曼質疑到,“儒家文明實質更關註現世,對於天及死後的世界較為淡化”。如此🌍,人又何以依賴天👩👩👦👦✡︎?
東西文明的差異讓對話越發精彩,杜維明教授援引孔子之言“不知生🌆,焉知死🪳🪴。”儒家文化🙋♀️,本沒有神聖🤵♀️🛒、世俗⌚️,靈魂📛、肉體的嚴格區別,關註生,才能更加理解死,進而理解精神與靈魂的含義🐐,以更加飽滿地詮釋整個生命,生命個體之於宏大地球的地位。
杜維明繼續從先哲精神層面探討人之個體生死與天地。以土葬為例🧑🏿💼,他點出儒家文明中對“祖先”的高度重視,“土葬預示子孫後代與祖先集合一體”📡。子孫中若有祖先記憶存在,整體生命便綿延不絕。莫爾特曼則指出👨🏼🍼,基督教文明,亦有相似的“崇敬”之說。
從古代汲取精華,認清自我個體的人類😛,又將如何面對如今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3️⃣?莫爾特曼贊許中華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返璞歸真”的主張,深憂文明進步對自然的破壞。
杜維明教授在回應莫爾特曼對《論語》和《道德經》偏好的同時,指出,啟蒙運動後,人類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使人類將自然當作是可利用之物,這無疑滋生了人定勝天的意識而使“利用”走上“濫用”的道路🚵🏼♀️,生態危機由此而生🏠。
上帝創造人類🤸♀️,但隨著工業化進程推進🚶♀️➡️,人造環境無限擴張💂🏽♂️。對此,莫爾特曼主張“自然化”🦮。歷史上曾有“向鳥傳教”一說,在莫爾特曼看來,自然對我們如此待以耐心,試圖改造自然的我們要學會聆聽🌲。人類並不是自然的管理者,就如同曾經對對於達爾文的誤讀🚅,認為人類是自然的神,其實,人也應懷慈悲之心。
杜維明舉大禹治水談人類之理解自然,與其和平相處;說愚公移山批判人類自恃無所不能😁。莫爾特曼引出諾亞方舟,論人與自然矛盾沖突後不可避免,但實質是互為相容,共為一體🧏🏽♂️。東西文明👩🏻🏫,都指出人與自然並不尖銳對立🧎🏻☯️,生態危機⇾,是因未能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
追求平等權利 互惠是黃金原則
從天地生死觀念到人與自然關系,對話似一直在“贊同”中進行👟。杜維明笑言💶🍘,要向莫爾特曼拋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無可厚非,人生而有生存、工作👱♂️、福利等權利,這不僅是“美國夢”🦩,更是全球的夢想。但假若將這權利賦予每個歐洲人,這將使用整個地球的資源,更不必談及賦予全球公民以權利的消耗。對此我們將如何解決?”
莫爾特曼接過問題🙍🏿♂️,坦言說,人類的基本生存權利都應滿足,但這個問題是具有多樣性的。“人是生活在社區裏的💮,我們需要群體的改變。諸如中國‘和諧世界’的理念便一劑良方。”
關於人與人的關系,杜維明以“孤島”與“小溪”為喻作解🫎🧗。“人與人之間不像孤島🧑🏼🎄,而是相互連接的🏉。人並不是靜止的結構,而是演化的概念,如‘小溪’。”
二人還在人類共處的原則上達成共識。杜維明認為文明間的共性是真實存在的👼🏼。儒家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基督教的“希望別人以對待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異曲同工🧑🏿💻。他指出“互惠原則”是人類共處的黃金原則。莫爾特曼則以博愛、以德報怨的觀念予以回應。
攝影💆:王晗宇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