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董海明
“通過虛擬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真實環境中學習的感覺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教育上的‘阿凡達’。” “有了這些設備啊,人們上廁所的時候就可以學習了。”
11月6號下午🦶🏿,在北京論壇教育分論壇上,來自紐約大學的楊浩教授如此解釋在當今網絡教育影響下產生的一些新的學習方式🩰。這些說法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隨著網絡教育的日漸興盛,傳統教育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教育模式。那麽我們該如何看待網絡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新型的教育模式?如何實現二者之間的結合🙇🏻♀️?楊浩教授用一場題為“新世界、新學習:網絡教育的趨勢和議題”的精彩演講巧妙地回答這些疑問,博得現場來賓們的一陣熱烈掌聲。
楊浩教授指出在美國,現在非常流行一些新的網絡教育模式✖️。“通過博客,一些傳統的教學內容可以發布到網上🖊。我在紐約大學給研究生上課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博客。我們通過利用這些工具實現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結合🧝🏿♀️。”
楊教授舉例說🐺:“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ad🏋🏽,創造了一個學習空間網站,可以讓世界各地大學生共同分享資料和課程〽️。”
網絡教育環境下產生了許多學習的新模式🧑🏿⚕️,包括混合學習、微型學習、移動學習、開放學習、自助學習🙍🏿、虛擬學習等🚶🏻♂️。
混合學習是指把面對面(Face-to-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的整合。美國80%以上的高等學校采用這種模式,它可以提供多種教學法和學習途徑;微型學習是借助一些移動技術滿足學習者短小、分散的學習,學習時間短🧷,讓學習無處不在。學習過程輕松而且非常有效🪪,被很多大型企業和一些高校普遍采用💁🏼♂️;移動學習是通過移動技術實現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的學習🍶。“有了這些設備啊,人們上廁所的時候就可以學習了📟。”楊教授幽默地說。據介紹♿,大概在2015年,移動網將全面超過傳統的因特網🔦;開放學習是指新型教育模式下受眾的進一步擴大。“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服務全人類”,楊教授指出🟧。他以麻省理工的開放課程網頁,具體說明了開放式的模型;自助學習可以減少人力安排的費用,還可以及時更新𓀄,也能激發學習者本身的學習興趣;虛擬學習💪🏽:教學環境的虛擬化,通過模擬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生的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學習上的“阿凡達”。
從傳統教育模式到今天網絡教育模式的迅速發展🖖🏻,學習越來越個性化😶🌫️,更加靈活🤟🏽。學習越來越由正規的學習走向非正式的學習。21世紀非正式的學習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網絡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契機。
攝影:孟時光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