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6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
全球化時代下,“文明對話”共識的形成已非新事🍳,而在宗教信仰層面上如何增進理解、促進和平仍一直是對話進程中的難題。尤其在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頻繁的沖突中👋🧏🏿♂️,宗教信仰似竟扮演著“幫兇”角色。文明對話如何解決全球化時代下的宗教問題?宗教信仰在和諧世界的構建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2010年11月5日下午,北京論壇(2010)哲學分論壇“信仰與責任——全球化時代的精神反思”第一3️⃣、二場於釣魚臺國賓館2號樓四季廳舉行。圍繞“全球化時代的宗教問題”“全球化與文明對話”兩大議題,中外學者各抒己見、思想交鋒→,共探宗教信仰共存、和諧世界構建之路徑🤽🏼。
信仰共存🫀:何以可能?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漢斯•昆在《全球倫理宣言》中這樣寫道:沒有宗教之間的和平,就沒有民族🗂、國家乃至文明之間的和平;沒有宗教之間的對話,就沒有宗教之間的和平;沒有宗教研究,就沒有宗教之間的對話。自那時起,近幾十年來🐜,“宗教對話”已成為國際宗教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在昨日論壇上,眾學者不約而同地將“宗教對話”的主旨引向促進信仰共存🏃🏻♀️、化解文明沖突的方向。何以認為信仰共存是可能的?各學者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剖析引人深思。
“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人人皆有追求真理的權利,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不同宗教信仰有不同的追求真理方式🔄🏄🏼♀️,這是合理的。”中國國家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指出,阻礙異己方式的存在🫑,其本身就是“違背真理的行為”。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學者卓新平從信仰分層的角度闡述信仰包容的可能性。“中國語境下,信仰溝通的一大難題就是政治信仰與宗教信仰放在同一層面上”,他認為✒️,其實“信仰是分層的”,不同層次的信仰可以和諧共處。
韓國學者Kim Chae Young致力於尋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俄羅斯學者A.N.Chumakov 則在其研究領域——全球治理機製中探討共存話題。他認為“由於分割化的生活狀態📂,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並未形成”,這是全球治理的一大阻礙因素💓,但同時仍有法律、道德🦹🏻♀️🙎🏻、意識形態、政治、經濟等可行途徑🤾🏿♂️。
身份追問:你我是誰?
“後9•11世界”👮🏿♀️,恐怖—憤怒—暴力的惡性循環在一些民族和國家愈演愈烈,全球地理—政治事態發展不容樂觀🛀🏽🕷。很多人認為,亨廷頓的觀點已被證實,“文明的沖突”越發嚴重。文明的沖突即意味著你我界限的不當劃分,如恐怖分子和帝國主義者利用宗教信仰為自己辯護的行徑,自視“善良”🧔♀️,稱對方為“邪惡”。你我是誰🚸?這應是解決沖突首先應回答的問題🙎🏿♀️。昨日論壇上,與“責任”“信仰”等話題緊密相關的“身份”這一字眼屢被提及。
意大利學者Alberto Melloni探討“他者”在宗教演變進程中的含義與作用。“他者”是從中世紀開始的基督教比較方式🔴,意味著如果一個人為基督教徒,那麽他就不可以成為其它教徒。Alberto Melloni認為,“他者”體現的是宗教之間的差異👩🏻🍳,然而這些差異並不能將基督教🧑🏿✈️、猶太教等宗教分離👨🏼🎓,“我們要做的是開展宗教對話🧛🏽♀️,在宗教中尋求方式理清宗教間的關系”🙅🏼♀️。
Kim Chae Young在其對比研究中,摸索出對宗教信仰稱呼的演變軌跡:從非人格化的存在“it”👨🏽💻,到對話中的“you—all”⏺,最後到與每個人進行對話的“we all”🙌✧。他指出⚇,這是一個“信仰人格化”的趨向,意味著“認真思考每一個宗教的狀況”。“識別自身身份,才能進行對話交流” 👨👩👧👧🎃,因此要“從心靈精神層面充分理解‘我們(us)’的含義”📆。
A.N.Chumakov在全球治理機製中同樣強調誰扮演什麽角色的問題。另外,日本學者Sakurai yoshihide關於宗教與社會資本的研究也頗具亮點🏄🏼。
東方智慧:和而不同
論壇上➜🅾️,“和而不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等對“和諧”觀念的“中國式”闡述不斷為學者們引用,充滿古老智慧的東方思想在宗教對話中煥發活力📮🦸🏿♀️。
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張誌剛從中國前輩學者的探索成果中總結出中國宗教文化三個重要歷史特征——“政權大於教權”“人文化”“多樣性”與中國宗教文化的優良傳統——“提倡兼容並包”“註重道德倫理”“力主愛國愛教”。他將共建和諧社會的“中國經驗”最終歸結為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哲學精神——和諧。“‘和’與‘同’不一樣,‘同’不能容‘異’,‘和’不但能容‘異’🫂,而且必須有‘異’🧖🏿♀️,才能稱其為‘和’”他引用馮友蘭先生的解釋,指出“仇必和而解”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中國哲學的和諧精神可為促進宗教對話、化解文明沖突、共建和諧世界提供“富有古老智慧的中國經驗”。
中國國家宗教局外事司副司長劉金光以中國佛教本土化的歷史案例闡釋中國宗教寬容與和諧的特點。外來宗教在引入過程中,總能不斷調適、適應中國本土文化🎈,這或可成為宗教融合的經驗來源🏌🏿♀️。
和諧觀念也引起西方學者極大興趣🥬。在交流環節,中西學者就東西方和諧觀念的異同展開熱議👷🏿♀️🤷🏻♀️。意大利學者Pier Bor闡釋西方文化裏的和諧觀念為“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傳統觀念中宗教信仰難以做到和諧共處,但人類應將尊重對方作為更高標準來實施。”他向現場中國學者發問如何理解中國文化和諧觀念。卓新平應答解釋道,“中國的和諧不等於統一👩🏻🦰,中國文化善於接受與自身完全相反的觀念,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趙敦華指出,“公平”也是“和諧”的另一層含義,他還向其他學者發問,如何理解公平與和諧的關系。
11月6日、7日,北京論壇(2010)哲學分論壇將繼續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舉行,就全球化時代的西方文明、全球化視野下的東方宗教👩👩👦🪣、全球化時代的責任與義務、全球化視野下的文明對話等議題展開討論。(文/陳佳佳 程思煒)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