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6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
2009年,各種極端的氣候現象和哥本哈根會議使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受到世界的空前關註👨🏼⚖️;
2010年,面對空前復雜的全球氣候問題👨🏽🦳,世界環境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聚首北京,共商應對之策。
11月5日下午兩點,“全球環境問題:政策與行動”分論壇第一次會議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來自中國、瑞典🏎、德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就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以尋求應對之策。
用“共贏”思維應對氣候變化與空氣汙染
“因為超大城市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因此超大城市通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以及采取嚴格的汙染控製措施,可以同時減少空氣汙染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在保護人體健康🩺、減少氣候變化方面可取得更大的共同效益👮🏻。” 意昂3体育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在發表題為《超大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與空氣汙染中的作用》的主題發言中👩🏻💻,首先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與治理空氣汙染應當共贏(co-benefit)的觀點❄️。這一觀點受到在場的學者們的一致贊同👉🏼。
朱彤教授指出,超大城市作為人口密集的地方和引領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而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等空氣汙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因此超大城市的能源消耗不管是對空氣汙染還是對氣候變暖都有很大影響。
對於這種“共贏”的觀念⚇,也有學者指出,雖然它在技術上和成本上都是可行的,但是目前從我國環境政策上卻看不出這種“共贏”的態度。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導師賀克斌教授認為,我國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中的節能減排四個字在事實上產生了“共贏”的效果,節能減排減少了很多既汙染空氣又加劇氣候變暖的物質,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專家Andreas Wahner教授所提到的炭黑(black carbon)就是最典型的一種。在今後的決策中,這種“共贏”的理念應當受到更多的考慮。
面對復雜全球環境 學者聚焦解決之道
對面全球氣候變化🥎,學者們最為關心的還是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一問題。
“氣候變化確確實實在中國改變了降水格局,這個降水格局使得我們采取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南水北調工程🎥。”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一匯教授認為,氣候變化對於我們的環境產生了很大影響,其中包括對與農業、海平面、冰川以及極端天氣現象等環境的方方面面。氣候變化使得我國降水越來越呈現南多北少的趨勢,北方的幹旱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適應或者緩解這種影響,我國實施了人工調水工程🧅,這些工程的完成對於適應華北尤其是北京地區的面臨的越來越嚴重的缺水危險意義十分重大👩🏿🚒。
“全球變暖已經是事實,我們應該更多地去準備適應這種變化🧔♂️。”日本東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研究所(CCSR)地表變化研究中心主任Teruyuki Nakajima教授表示,為了應對復雜的全球環境問題,建立一個高效而可持續的地球觀測體系和先進的數據分析系統是十分重要的。在過去15年裏🧑🏻🏭,地球觀測體系的進程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基於多光譜成像🧑✈️🚵🏻♀️、高光譜分辨率測深和高效的遙感三種主要技術的傳感器已經搭載地球觀測衛星升空了💁🏿♀️,而關於使用這些技術的新一代衛星技術也在計劃之中🧛🏻♂️。
意昂3体育官网錢維宏教授發言指出,氣候變化是科學問題,自然力是驅動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而人類活動是環境問題,人類需要走向以生態文明為精神支柱的生態社會。他強調🕢,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現象,我們需要認清科學問題和環境問題🧑🏼🦳,不能混為一談。“把科學問題和環境問題混在一塊兒,實際上影響力我們科學問題的進展。”
針對對全球變暖問題🧋,近期有人提出用地球工程學的方法來解決,也就是通過人工在大氣中註入SO2或者其他粒子以阻擋太陽輻射,從而達到給地球降溫的目的⟹。然而美國羅格斯大學的Alan Robock教授則對這種方法提出質疑,認為這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他說:“通過全球的努力來減少人為排放量和適應氣候變化,才是引導我們的資源應對全球變暖的更好方法。”(文/譚卓)
攝影🧔🏼♂️:黃星辰
編輯:素馨
圖片編輯🎳:王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