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6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張婧婧
一方面👩🏽🍼,中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民工荒,農民工的工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另一方面,農村還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2010年北京論壇經濟分論壇上🥈,牛津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John Knight發表了題為“中國‘民工荒’與農業勞動剩余的悖論”的演講𓀃, 全面深入地討論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問題, 解釋這一令人費解的現象🧎♂️。
茶歇期間,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記者:您的研究表明🤷🏿,在2007年中國仍然有8000萬潛在的農村移民,您是否認為這些農村勞動力都會逐漸地轉移到城市裏呢?
John Knight教授:我認為中國農村的確存在一大批潛在移民🚌,有證據表明🫄🏻,大量的農民每年只工作一段時間,平均是150天。問題在於他們在目前的製度環境下是否真的會轉移到城市中來。如果他們不願意移民,那麽其政策意義恐怕是提升城市工資從而促使他們的轉移。8000萬”這個數字是用一種方法估計出來的🚣,采取其他的方法也可能得出不同的數字🏦。
記者👩🦳:中國農村仍存在大量潛在移民,您認為將會是哪些因素推動的呢?
John Knight教授🚂🙆🏽:更高的工資是一種推動力👌🏿,有證據表明,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對於農村地區的人們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誠然,農村移民在城市的生活狀況不夠理想。 那麽這些來自移民乃至雇主的壓力就會在未來一段時間裏促使政府做出一些相應的政策調整,使得農村移民能夠更好地在遷入地生活。
對政府而言👧🏽,我認為也是有益的,比如在短期內促進就業。而且就國際經驗來看🤡🛃,如果產生大量的農民回潮,宏觀的經濟效率會大大降低。
記者:在您論文和演講中,有一個內在的邏輯是認為市場機製的力量會推動政府去做一些改革,比如戶籍製度。那麽,在哪些方面和多大程度上您相信市場的力量會促進中國政府的改革呢📸🧑🍳?
John Knight教授🤱🏽:首先🧙🏻♀️,這種預測是非常難的🔚。另一個重要的考慮是社會穩定的問題。如果取消戶口製度🤳🏼,那麽危險將是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這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我們也看到其他一些國家的例子,比如在城市周邊出現了大量的貧民窟——人們只是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貧民窟而已。中國政府非常謹慎⛹🏿♂️,避免了這種不受限製的移民潮的發生。 所以,考慮到中國的經濟社會形勢🤸🏽♂️,我認為政府的改革將會是在逐步調整的過程中漸進展開的。
記者:學界對於“中國是否過了劉易斯拐點”的討論非常激烈,您在《中國“民工荒”與農業勞動力剩余的悖論》一文中也提到相關見解。具體而言,您認為中國是否過了劉易斯拐點呢?為什麽?
John Knight教授: 劉易斯拐點在中國不會那麽急劇,而是一段比較長的過程🌴😰。基於之前的研究🚾♠︎,我認為在2020 之前,路易斯拐點(Louis Turning Point),或者說,路易斯轉折時期(Louis Turning Stage)將結束。這個時間不會太遠, 但仍然要持續一段時間。 因為可以看到,在農村還有大量的潛在移民,與此同時,城市的農民工資也在迅速增長👴🏽🧙♀️。
John Knight (University of Oxford)
Professor of Economics
Research Interests:Development economics labour markets, income distribution, human capital, with application to China and Africa.
Professor Knight’s research is concerned with income distribution, human capital, labour markets,in dynamic transition; His latest book “Towards a labour market in China” won the Richard A. Lester Prize for "the outstanding book in Labour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published in 2005”.
攝影:孟時光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