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論壇】尤根·莫爾特曼主旨報告:危機中的生命文化

我想談談一段時間以來令我最關註的問題🤞🏻:

——生的文化強於死的恐懼

——熱愛生命戰勝現世種種破壞力

因為我深信:

“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拯救”(弗裏德裏希·荷爾德林)🚍。

第一部分我會談及現今我們面臨的威脅,第二部分論及宜居世界的諸方面和愛的生命力。

現今對覆滅的恐懼

如今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並不是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本是亙古不變的😎,而是因為人們已經不再熱愛、肯定和接受生命了。二戰後,阿爾波特.加繆曾寫道🤹🏽,“令人費解的是:在歐洲,人們不再熱愛生命。”但凡經歷過慘絕人寰的戰爭的人都明白他所指何意🈲。一旦人們不再熱愛生命,將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生命也會漸漸消隕。

如今我們面臨一種新的死亡宗教:“你們的年輕人熱愛生命”🧑‍🧒,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毛拉·奧馬爾說👲🏼🫰,“我們的年輕人熱愛死亡”➾。2004年3月11日馬德裏大屠殺之後,我們看到很多信裏夾著這樣的信息🤯👰🏿‍♀️:“你們熱愛生活,我們熱愛死亡”。似乎這是自殺殺手的現代恐怖意識形態。大概60年前,我們歐洲就存在這種意識形態🐳,西班牙內戰中一法西斯老將這麽喊道:死亡萬歲!你不能威懾自殺殺手🈷️,他對死亡沒有絲毫畏懼,也不再熱愛生命,只想和他的被害人同歸於盡😶。

恐怖分子的外表下掩藏著更深重的危險:國與國之間簽訂的和平及不擴散條約都有自不待言的前提👨🏽‍🦰:生存的願望,雙方都有活下去的願望。如果一方不想活下來👨🏿‍🦳,只情願死去,如果以他的死能毀滅整個“罪惡的”或“邪惡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如果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醉心於“死亡宗教”🧛🏻,因被逼上絕路已放棄所有希望而成為世界其他人眼中的集體自殺殺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只有當所有相關方有生的願望並想活下去,威懾才起作用。

這種被當做陳舊的👫🏼、罪惡或邪惡的毀滅世界的想法給人的誘惑可能會演變成全世界人同歸於盡的願望。如果一個人能毀滅整個世界,他將不惜犧牲自己似乎毫無用處毫無意義的生命。預示世界末日的“死亡宗教”是泯滅生的願望🗑、令人無法熱愛生命、肯定生命的真正元兇。

如今各國常規生活中的政治變革還有一個潛伏得更久的威脅:核威脅🤼‍♂️。1945年8月投到廣島的第一顆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之全人類進入世界末期。末期指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裏人類社會有可能在任何一刻終結🍼。大型核戰爭之後的“核冬天”無人能存活💁🏽‍♀️。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期間🚣,人類就處於這種嚴重核戰爭的邊緣☪️。確實,1990年“冷戰”結束後,大型的原子戰就不大可能了,我們處於相對和平中。然而大國包括一些較小的國家的彈藥庫裏還儲存著那麽多原子彈和氫彈,可能導致人類的自殲自滅💆🏻🤹🏼‍♂️。“開槍的人,隨即死亡”。四十多年來這是所謂的“肯定的共滅”。大多數人已經忘卻了核威脅,直到去年奧巴馬總統在布拉格重溫舊夢——“沒有原子彈的世界”並同俄羅斯展開新的裁軍談判。陡然間,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突然再次意識到籠罩著各國的烏雲般的厄運✖️。足以為奇的是,我們都覺得核威脅公然存在👱🏿‍♂️,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所謂的“核麻木”😠。我們壓抑住焦慮,努力不去想這威脅,生活著,仿佛危險並不存在,然而潛意識裏危險正折磨著我們,摧殘我們對生命的熱愛。

與核威脅不同,氣候變化不僅是一種威脅♞,並且已然成為四處可見的事實。這一點大家都能看到、感覺到,並且聞得到。

在我們當前全球經濟體製下導致的環境破壞將無疑嚴重威脅21 世紀人類的生存🧃🔽。除非我們能幹預事物當今的發展模式,現代工業社會已經破壞了地球有機體的平衡並且正逐步導致全盤生態死亡。科學家已證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已經破壞了大氣臭氧層,而由於化肥和各種滅蟲劑的使用,土壤已經不再肥沃🦚。種種跡象表明如今全球氣候已經發生了變化📧,以至於我們正經歷著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如幹旱、洪災,實際上這些災害並非自然發生的,而是人為因素導致的🦸‍♂️。南北極的冰正在融化👰🏿♠️,科學家預測下一個世紀如漢堡這樣的海濱城市、如孟加拉國的濱海地區以及很多南海島嶼即將被淹。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面臨威脅。

生態危機首先是西方科學技術文明帶來的危機。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如果認為環境問題只是西方工業國家的問題,這是不對的。相反🐱,生態災難進一步加劇了第三世界現有的經濟社會問題。英迪拉·甘地說得好,“貧窮意味著最嚴重的汙染”。

我們明白這一切🦡,但我們無所作為。我們知道要避免最壞的後果需要有所行動🌸,而我們遲遲沒采取行動🧍🏻‍♀️。這樣的無所作為可謂“生態麻木”🚢。沒有什麽比無所作為更能加劇即將發生的災難。

人類能否戰勝自己主導的命運並存活下來🎛,我們不得而知。如果能⏸,也很好。因為如果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存活下去🕞,我們不會有什麽作為↪️;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將存活下來,我們也不會有什麽作為。只有當未來有兩種開放的可能性🤦,我們今天就會被迫為了未來的延續做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我們不知道人類是否會延續🧑🏻‍🎄👭🏼,我們現今必須有所作為📫,似乎人類的未來就取決於我們的努力👃,同時我們懷有這樣的信念:我們及我們的子孫後代會戰勝困難並延續下去。

人類作為一種族群必須存在嗎?或者我們只是自然界的偶然現象?如今地球上已經有60億人口,並且人口數量還將快速增長。地球也可能沒有人煙。人類出現的數百萬年前,已經有了地球,也許人類消失後🥂,地球還會存在數百萬年。於是就有了最後一個最深層次的問題😲:

人類出現在地球純屬偶然,還是生命進化註定人類必然出現?如果自然界顯現出“強大的人擇原理”,我們在宇宙中也很自在(斯圖亞特·考夫曼)👩🏿‍⚖️。如果無法證實這一點,宇宙將無法為關於人類存在的問題給出答案😱。然而我們能怎樣熱愛生命並肯定人類?如果人類不過是自然界的偶然現象👨🏼‍🚀,是如此多余,同宇宙沒有任何關聯,或許就是大自然的錯誤?是否有如漢斯·約納斯所謂的“活著的義務”嗎🔎🤌🏻?有任何理由熱愛生命並肯定人類嗎🧎‍♀️?如果我們找尋不到答案,每種生命文化沒有確定的根本性東西,其基礎是不牢靠的。

生命文化應是人類同自然界共生的文化

我們能不顧原子彈的威脅照常生活嗎?我想我們的智慧會逐漸增長,但如何增長👨🏻‍✈️?

奧巴馬總統夢想沒有原子武器的世界,這是光榮的夢想🤵🏻‍♀️,但只是夢想而已♍️。現在人們已經能做的事情⛺️,未來人類不可能不會。但凡學過原子分裂方程式的人就絕不會忘記該方程式。自1945年廣島遭原子彈襲擊以來🛍️☮️,人類已經喪失了“原子無知”👩🏽‍🎨。

但原子終結期也是各國第一個共同時代,所有國家同舟共濟🌬。我們面臨同樣的威脅🌐,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犧牲品。新形勢下🌭,人類必須把自己當做一起存活的主體🥚。1946年建立聯合國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國際安全夥伴關系將挽救和平,給予我們生的時間,或許某一天人類跨國組織聯盟將能控製住核破壞🤷‍♂️。依憑科學我們掌握了控製自然的本領,利用智慧我們能駕馭自身的能力。

我們獲得的第一個教訓是:威懾不再能確保和平,只有公正才能維護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除了公正的行動及利益的和諧平衡之外,沒有其它途徑實現世界和平🧅。和平並不意味著消除暴力,而是彰顯公正🧒🏼。和平是一個過程,而非財富。和平是在人類的社會和全球關系中減小暴力、構建公正的通常方法💳。

敬重生命

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聯系在一起的生命體系中,如果產生了自然衰竭的危機,那麽整個生命體系的危機也將抬頭🙎🏻‍♀️。我們如今所謂的“生態危機”不只是我們的環境危機,也是我們整個生命體系的危機,處理這種危機🤌🏼,不能光靠技術手段,也要求我們生活方式有所改變♓️,以及我們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及信念有所變更。現代工業社會不像前現代的農耕社會那樣,跟地球的周期和節奏已經不再和諧✉️。現代社會已經嵌入人類各項目的進展擴張之中。我們將地球淪為“我們的環境”🧬,破壞了其它生命的生活空間。沒有比將自然界淪為人類環境更具破壞性的了➰。

我們不應繼續現代社會對自然界的主宰🖐🏿,而應該“敬重生命”🥮,如阿爾伯特·史威澤和道德經教導我們的那樣。尊重每一種生命,敬重人類世界和自然界共同的生命🌮💅🏻,敬重所有生命的大團體。後現代的生物中心論將取代西方和現代的人類中心論🥨。當然👦🏽,我們不能回到宇宙導向的舊的前現代的農耕世界🍸,但我們可以開始實施工業社會必要的生態轉變。為此我認為我們必須改變時間觀念🥟:關於生產進展和垃圾處置的時間線性觀念應讓位於關於“可再生能源”及“循環經濟”的時間循環觀念。只有生命的輪回才能為我們進步的世界賦予穩定性。

1992聯合國組織地球章節指出了這一方向👵🏼: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每種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值得敬重

不論對人類而言有多大價值”

我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保持自然界的完整,才能生存。

危機中對生命的熱愛

人不僅是自然界的饋贈,同時人也承擔著做人的任務🏡。恐懼時刻接受人性的任務需要強烈的生活勇氣🦷。必須昂然反抗恐懼和威脅肯定生命🙅🏼🔒。簡言之:必須活著,被熱愛的生命、人類世界和自然界共同的生命相對於全球覆滅的威脅威力更大。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因素築成生的勇氣🛸:

其一🫛🏗,必須肯定人的生命,因為人們也可以否定生命🚴🏽‍♀️。我們都知道,孩子只能在充滿信任的氛圍中成長。在拒斥的氛圍中孩子在心靈上身體上都會萎蔫不振🧝🏿。只有當孩子被他人接受時他才能接受自己。對孩子而言如此,對人一輩子而言也是這樣🫲🏿:當我們被認可🦹‍♂️,被欣賞,被肯定時,我們才有生活的動力;而一當我們處於遭輕蔑排斥的敵對世界時👩🏻‍🦲,我們縮進自身的世界,對人防不勝防🛀🏽。我們需要有強大的生命肯定感以應對對生命的否定。每一次對生命的肯定都要強於對生命的否定,因為肯定能創造出新東西,而否定卻不能。

其二,人的一生是參與和分享的一生。我們想人所想,就變得有了生機,我們同他人分享生活,我們就一直充滿生機。只要我們對生活抱有興趣,我們就有活力。也很容易找到反例🌱:漠視導致無情👨🏽‍🦱。完全無情就是過無味的生活🧑🏽‍🦲,軀殼死去之前👠🚶‍♀️‍➡️,靈魂已經枯萎了。

其三,人活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從一降生人就在奮鬥中並從中獲取活力。自從美國獨立宣言頒布以來👼🏼,追求快樂就是一項基本人權🌥。追求幸福不只是私人權利🦿,也是公共的人權🧑🏼‍🦳。我們所說的“好生活”或“有意義的生活”指的是在公眾看來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社會充分發揮最佳潛力的生活。

當我們認真看待“追求幸福”時,如果我們遇到不幸的貧苦大眾🙎🏻‍♀️,我們會對他們的不幸感同身受。因為同情,我們進入了他們的生活🆚,這樣的同情是幸福追求的另一面💜🤏。我們越有能力追求幸福,我們就越會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這就是人類生活的辯證法😰。

末了,我想起荷爾德林在圖賓根大學念書時結識的及後來一直的朋友、德國哲學家弗裏德裏希·黑格爾的名言:在1807年所著的《精神現象》中💶,關於辯證思考他寫的第一句話是😞:“精神的生活不是那種害怕死亡或者對劫難無動於衷的生活,而是忍受死亡並在死亡中堅守陣地🧘🏻‍♀️。”

真正熱心用心的生活是戰勝恐懼和威脅的矛盾。每一真正的宗教精神都反映了即便有種種不安全因素仍然對生命、地球及未來大為肯定的一面。這可被稱作辯證法的統一及生命大和諧。

主旨報告人 尤根·莫爾特曼是德國圖賓根大學榮休教授,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哲學家之一🕚🧑🏻‍🔬,1926年出生於德國漢堡👨🏼‍🌾,1952年獲哥根廷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至1994年先後任教於烏伯塔教會大學👩🏿、波恩大學⛹🏽、美國杜克大學和德國圖賓根大學。

攝影:黃星辰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