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8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沈葉
11月8日,北京論壇2009進入最後一天。在主題為“金融危機🏊🏼♂️:挑戰與應對”的經濟分論壇上,來自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發表了題為《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導向的粗放型增長與國民收入結構失衡》的演講🩳,從中國學者的角度闡發中國應對這場經濟危機的著力點,引起在場學者的關註📴。會後💆🏽♂️,記者對李文溥教授進行了采訪。
記者:李教授🚕,三天的會議臨近尾聲,您有哪些收獲?
李文溥🧑🎓:收獲很多👰🏿。這樣的學術會議主要是開闊視野🤦🏻♀️,增進交流。比如了解到在這場金融危機後🥫,國外學者都在關註哪些問題,這對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有用。
記者:具體說來,國內外學者的關註點有哪些不同呢➿?
李文溥🫵:由於這場金融危機對其他國家的影響還在繼續,所以國外學者更多的關註這場危機的解決方法👩🏻🦰,探討這場危機的起因𓀁;對中國來說,這場危機是短期的外部性因素🏄,不會很長久🛡,問題是回來後怎麽走你的路,所以中國學者更關心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在會議上,許多學者都對中國經濟給予了高度關註,甚至幾位學者都不約而同地引用了鄧小平的話💷,比如“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對此,您怎麽看🔺?
李文溥:鄧小平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是在當時的情境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論🧑🏻🦽🤵🏿,解放人們的思想,讓人們放手去幹。現在🙌🏿,我們要關註的應該是“貓捉到老鼠之後🐥,老鼠該怎麽分配”。現有的保增長措施只能說是短期的,長期來看,還是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鄧小平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當然是正確的🔖,但現在來看,往往是一個傾向掩蓋了另一個傾向♔,地方政府過度追求經濟增長,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實際上成了“以政府為中心”。
記者🙆:在經濟分論壇上🧙🏿,很多國外學者對中國能在經濟危機中發揮的作用給予厚望🧘🏿♂️,對此您的看法是📞?
李文溥💉:中國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救自己就是救世界。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還很多。面對此次經濟危機👚,中國要做好結構轉型,實現資本、勞動力的合理分配。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一個“強製增長”,資本、勞動力的力量對比存在失衡。政府主導型經濟阻滯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各級政府對增長率的追求,需要高投資🚵♀️,要高投資⛴,在資本短缺的情況下👰🏼♂️,就必然不惜一切代價吸引外資,要吸引外資就要優惠政策,要優惠政策,就使本國要素的土地、勞動、被嚴重低估🔅,這就使得資本報酬偏高🗯,勞動、土地報酬偏低,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直都有存在下去的動因😤。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本國要素報酬偏低導致了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差距擴大,勞動者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居民收入的增長是建立在國內要素報酬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所以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要素報酬,這也有助於推動技術進步🧖🏼♂️。
記者👨🏼🏫:中國的要素報酬低是由來已久的情況,要如何改變呢?
李文溥:解決的方法還需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每一次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了問題就是到了改革的時候。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向市場的轉型遠遠沒有結束。此外,經濟改革更深層次涉及到的是政治改革💇🏽。
記者🌑:關於經濟危機,此次論壇有沒有總結出新的理論或對策來應對🙍🏻♂️?
李文溥🧟♂️😜:新的理論倒是沒有🎟,畢竟經濟危機出現後要總結經驗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知道,凱恩斯寫《通論》也是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過去後的1936年,對危機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許多政策、措施都還需要重新評價🤷。但不管怎麽說🐀,大家互相交流,許多觀點非常有亮點,值得借鑒🧏🏽♀️🤾。
編輯:亮亮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