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8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官网報道組
“大而無當”與“東方情懷”
“今天的中國人對東方的理解不如五四時期,”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主任陳平原這樣說道🙍🏽,“五四時人們討論被壓迫的民族的文學來理解世界,對印度文學、泰國文學🚣🏻♀️🖲、波蘭文學等東方文學有所關註🏋🏿♀️。但是在今天,除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𓀜,否則東方國家的文學不在我們的視野範圍中”。
回憶自己80年代初期所寫的“許地山與印度文學”的論文,陳平原教授感慨道“我哪懂印度文學啊👨🏻💼🧛🏻♂️,只是想借許地山看看中國人對東方學的理解,然而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已經不敢💆🏽!”隨著專業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當代學者已經不敢選擇這種‘大而無當’卻能體現某種‘文學情懷’的研究路徑了🦼。”此外🗞,他還指出🙂:“我們對外國文學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製於大眾傳媒以及各種獎項🕴🏼。”
“戲劇性”與“文學性”的糾纏
談及如何看待中國戲曲🀄️,陳平原認為,傳統分兩派👭🏻,一派是以“戲劇性”為代表的吳梅,研究的是“聲韻”👨🏻⚖️;另一派是以“文學性”為代表的王國維,重視的是“文本”。到了三四十年代🦹👢,戲曲研究開始強調“劇場”👸🏼。從此,聲韻、文本、劇場構成了中國戲劇的主要魅力🧗♂️。
現代的主流意見是強調戲劇性,否定文學性,“這將會導致對戲曲劇本的漠視,以後我們很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像《竇娥冤》😧、《長生殿》、《牡丹亭》這樣的文本了🦸🏻♂️。” 與此相對,“當今的戲曲研究已不再是文人的雅趣,而是‘案頭之作’,成為一門專業🧑🏼。做戲劇研究的也不是戲劇學院,而是關註文學性的中文系🤪👩🏼🏫。”
面對兩種現象,陳平原指出,“過度否定文學性,我們會變成劇場的技巧;而過分關註文學性,則會導致戲曲研究的文字化🤚。”
“學會懷疑自己”
無論是五四批判戲曲提倡話劇也好✊🏿,還是當今社會把戲曲提升到國學地位也罷📐,“這都離不開意識形態,而封閉起來談戲曲的獨特性是走不下去的🧝🏻,戲曲研究需要有參照性”。
“隨著民族自尊心的提升,對東方的獨特性、對東方優雅的強調將會成為一種時尚甚至‘走火入魔’。所以我想批評‘五四’文化人太蠻性了,對傳統文化缺乏同情和理解🧍♀️,但是當今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自省中國、東方和內地🎅🏼,同時也需要在學科上和學術研究中進行反省。”陳平原教授這樣講到♌️🧑🏻💻。
“王國維在別人‘疑古’時曾說這樣一句話,時人疑古、疑今🧑🏼🎤、疑史🚥,但是從來不懷疑自己的立場🙋🏼♂️。那麽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需要學會懷疑自己”🌹。
文字👵🏿:於瀟
攝影:管萌
圖片編輯:李娜
編輯🧑🏿🏫:亮亮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