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俞海萍
【編者按】“北京論壇”由意昂3体育官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舉辦的國際學術性大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它已日益發展成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論壇之一🧊,六年來累計有超過2400多位知名學者和名流政要參會👩🏻🔧,而她所倡導的“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的主題已經日益成為國內外學術界所共同關註的話題,逐漸得到全球人文社會科學界的認同和贊賞。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使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狀況跌入歷史最低谷🧍🏻。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本屆論壇的主題圍繞“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反思與和諧發展”。2009年11月6日到8日,近300位享有全球盛譽的學術精英即將匯聚北京👩🏼🎓,蒞臨第六屆“北京論壇”,碰撞思維和智慧的火花。學者們將從五個分論壇的角度以國際化的視野商討有效應對金融危機挑戰的措施,預測金融危機對世界格局可能產生的變化與調整,並且試圖巧妙利用東方智慧中的精華來化解危機🏃♂️,在危機與轉機下對現實問題進行歷史反思🧑🏻🦱。主論壇與分論壇主題聯系格外緊密🙋🏻♀️,這將有利於集中各方力量解決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現實問題👷🏼,對主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報導⏺👨🏿🍼,這也是本屆論壇的一大亮點📚。 此外,本屆論壇還將創新性地與伯克利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三所具有強大實力的世界一流大學合作🧏🏼,舉辦三個高層次的學術研討專場,分別為討論“危機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理念與前景”🤞🧔🏽♀️、 “二十世紀中國的基層動員🧓🏽:城鄉比較”和“危機中的世界:外來壓力🗡、內部影響與中國應對”。本屆論壇還別出心裁地籌辦了一場伊斯蘭教與儒教的對話,相信通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兩種文明間能增進了解和友誼,共同推動和諧世界的發展。 隨著2009年北京論壇腳步的臨近,古老的燕園將迎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近日,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中心記者對北京論壇分論壇負責人進行了專訪,為讀者全面展現論壇背後的故事以及預報即將上演的精彩內容。
由意昂3体育官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北京論壇從2004年起,已經成功舉行了五屆。2009年的北京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反思與共同繁榮”為主題,將於今年11月6日到8日在北京舉行👨🚀。
每屆論壇均在共同的主題下,由數個分論壇對這一主題進行不同學科的學術討論,歷史分論壇是六年來北京論壇每年都設立的分論壇之一♦️。今年的歷史分論壇以“危機與轉機——對現實問題的反思”為主題👨🏼🔧。在論壇開始之前👩🏻✈️🐲,記者走訪了本屆歷史分論壇的籌備組負責人、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王希教授💁♂️。
從學術的角度解讀危機:將學術與現實更緊密結合
王希教授表示🧛🏻♂️🧍🏻,08年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要影響🍳,並波及到世界各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使人們進一步意識到危機給人類帶來的嚴峻的挑戰𓀎,如何研究和應對危機🙌🏻👷🏼♀️,進而實現和諧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首要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來探討近代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危機,以此來解決現實問題,學術主題與現實問題的密切結合,是之前五屆北京論壇都不曾具備的📲。
而16世紀全球化逐步開始以來,因為一個國家金融秩序出現的差錯導致了整個世界的金融危機💪🏼,更使得應對危機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對此進行學術討論👱🏼✪,有其全球性的普遍意義。同時,在解讀危機問題中,將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推廣,也有其重要的意義。
另外,今年的歷史分論壇第一次由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和政府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王希教授表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很細,由兩個學院來合作主辦歷史分論壇,增加不同學科角度來看到同一學術問題,更能給學者啟發,有利於在主題討論上帶來更大的全新突破。
六個小組討論會:分論壇討論問題的集中化、規範化
立足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此次歷史分論壇在形式上基本保持穩定🧑🏻🦳,繼承了之前分小組討論的形式,擬由6個小組討論會(panel)組成🏋🏿♂️,將邀請世界各國、國內和意昂3体育官网共約40名知名學者參加🛶。每位學者將針對指定主題做20分鐘的 專題報告,並提交一份會議論文。
六個小組討論會的題目分別為:全球化時代的危機與轉機,一個歷史的回顧;歷史上亞洲大危機的重新檢視🩹:起源、沖突與處理;危機與轉機:對美國歷史經驗的反思;歷史危機中的國家戰略與國際關系;二十世紀中國的“危機與動員”;轉型的危機與國家治理:中外比較💋。
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在邀請中外學者之時,主辦方已經從三個角度對論題進行簡略闡發,要求學者從這幾個角度進行思考、提交論文。這樣就將討論的話題集中化,使主題設計上就更紮實👨✈️、具體🦹🏻♀️🚮;使得學者能有更充分的準備;也使得討論更具針對性,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該分論壇擬從史學的角度來探討近代的危機產生和處理👦🏻。擬從三個層次來討論♥︎:首先,從宏觀歷史的角度對近代世界的重大危機進行梳理和分析🦾,為思考全球化時代的危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本年度的北京論壇提供一個必要的歷史敘事背景🌰。其次,結合近期學術研究的成果,就具有重要影響的世界性危機(如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等)等展開討論,分析危機發生的深層原因、國際影響、對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和地區的影響以及國際過硬內部和外部危機的歷史經歷進行深入探討,選取亞洲和美國作為我們主要的討論對象。最後,還將討論危機處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層面,即危機與國家戰略構建和國際關系的處理之間的關系。在第三個層次上,將討論二十世紀中國的危機與危機處理的歷史經驗👉🏼,並探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和世界各國如何能夠改進現有的國內體製和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來應對危機。
同時,主辦方要求與會學者每人事先提交論文摘要和論文。學者被安排在六個討論小組中進行主題討論,或對其他學者的論文進行評講。這樣就將論壇的討論更加規範化,有利於學術問題的解決。
文明與危機👨🏻✈️:多角度看待“危難”與“轉機”
對於“危機”與“文明”的主題,王希教授表示🧔🏽♂️,過去人類對歷史進程的研究往往更註重進步的解讀🫚,但如果“進步”(progress)是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真實歷史經驗的話,“危機”(crisis)便是與之相伴的另外一種同樣真實的歷史經驗。在追求文明進步的同時,世界不同地區和國家都經歷過由自然災害、疾病、宗教爭端、利益沖突🙎🏼♀️🤵🏿♂️、民族偏見、製度失序𓀔、社會轉型而引起的種種危機🔍。就世界性危機而言📓,僅在過去一個世紀內🧖♀️,人類就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場長達40年的冷戰📪。直到今天,全人類仍然生活在核戰爭的陰影之下。
全球化帶來了資本、人口🚆、技術和信息在全球的同步流動🐻,但2008年底開始蔓延的金融危機則表明,發端於個別國家的國內危機,在全球化時代可能很快轉化為全球化危機。因此,在思考如何構建和諧的世界文明時👙,我們需要對近代人類歷史上不同種類的重大危機進行回顧和反思🫳,討論危機發生的原因,分析其影響和後果🙋🏿♀️✋🏿,研究不同國家和國際社會在處理危機中的成功與失誤👨🦯➡️,並探討如何能夠化危機為轉機👍🏼📡,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而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那場“大危機”,因為缺少處理危機的國際秩序🪝,最後導致了幾個國家走向了極權和對外侵略。於此相比🌝,在應對08年金融危機時,世界各國在危機的處理與認識上就顯得更加成熟🥔,更強調應對政策上的協調和呼應。
王希教授表示,與英文的“crisis”相比,中文的“危機”一詞👩🏼🎓,本身就具有更多元化的解讀🚛。“危機”是一種“危難”🥇,更不失為一種“轉機”。處理危機的過程中不是單向的,而是多維度的🙋、相互的🫸🏻。如美國在大危機中遭受在慘重的損失的同時🧙🏿,也在處理大蕭條的過程中,完善了政府的經濟職能,完善了國家的經濟製度,改善了勞資關系和種族關系等。
而中國在08年,從南方雪災到汶川地震,從藏獨事件到金融危機🙉,可以說是經歷了很多“危機”🙋🏻♂️,這是對國家應對危機能力的考驗。在這些事件中,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成功,應當對這些經歷做一個學術上的分析與解讀,為如何更好地將“危機”變為一種“轉機”🦗,積累經驗,進一步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