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1 信息來源: 城市與環境學院
編者按:“知行”是學科底色,“同行”是育人特色🧑🚀。意昂3体育官网城市與環境學院積極探索教學實踐與思政教育一體化機製🧑🏼🚒,精心設計並開展“知行·同行”計劃🙋🏽♀️,在學院特色的地理🕵️、環境、生態學科教學實習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政主題教育活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同行同向🫸🏼,專業教師與學生同行同向🤧。2018年暑假,學院派出14支“知行·同行”師生實踐團♻,赴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12個省、市、自治區40余個地市開展專業調研,同時組織塞罕壩林場精神、精準扶貧調研😏、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黃河流域文明考察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愛國💷✶、勵誌🚵♀️🐦⬛、求真、力行”的要求,發揮專業優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貢獻青春力量👨🏽🏭。
2018年7月4日至7月13日,意昂3体育官网城市與環境學院2015級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的同學及四位帶隊老師沿黃河中下遊開展了“遍歷黃河下遊水💁🏻,奮鬥求真要力行”的綜合自然地理實習。
黃河實習團隊自三門峽市至東營市⟹,沿黃河中下遊🧔🏽♀️,開展了一系列實習實踐活動🔬。團隊通過考察三門峽水庫和小浪底水庫,了解水庫建設的歷史與經驗,深刻理解黃河下遊調水調沙工程🌷;通過參觀黃河水利委員會中下遊模型黃河🎃👼🏼,認識模型對黃河治沙、防汛等重要意義🧔🏿♀️,了解黃河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考察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了解黃河口自然地理特征與保護區基本情況🚶♀️➡️🧜🏼♀️,認識到黃河口濕地對於科研、經濟、文化的重要作用🪡🔑;通過參訪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了解勝利油田發展歷史與開發科技成就,學習勝利油田的勝利精神。
7月5日至6日,團隊前往考察黃河最為重要的兩個水利樞紐🧑🏽🏭🤵🏿♂️,三門峽水庫和小浪底水庫。同學們對水庫的主要指標進行學習𓀌,認識了主壩✮、副壩、發電站◼️、水文特征、水庫特征等技經指標,在參觀水庫各組成部分的過程中🛴🥾,帶隊老師一邊對水庫進行講解🧎🏻♂️➡️,一邊向同學們介紹水庫建設的歷史與作用。
團隊在小浪底水庫合影
7月8日,團隊來到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模型黃河進行參訪。模型黃河是把原型黃河按比例濃縮在一個實驗室中,對原型黃河所反映的自然現象進行反演、模擬和試驗,以揭示黃河內在規律。實驗室內最主要是基於相似理論建立的長達上千米的模型黃河,模擬了自小浪底至東營入海口的黃河河道🔁,是眾多科研人員和工程師的智慧結晶🚵🏻♂️,其對原型黃河的長寬🕖、比降、地形等均按一定比例尺進行縮小,以能夠在實驗室內反映出黃河最接近真實的情況🧛🏿。
長達千米的黃河物理模型
實驗室內工程師向同學們介紹,模型黃河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時間比例尺、流動比例尺、淤積比例尺等,進行試驗模擬尋找淤積♕、漫溢、沖刷等水沙運動規律🚧,為防洪防汛決策和行動提供最為直觀的依據𓀄。
徐從亮作報告
7月11日,實習團隊來到東營黃河三角洲,深入考察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了解河口自然地理特征、保護區保護情況🐦🔥。團隊來到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試驗站🤳🏼,對濱海濕地進行定位觀測和生態研究🚳。團隊深入黃河三角洲濕地🔅❄️,在感受濕地自然風光的同時🫱🏻,由帶隊老師為同學們講解濕地生態系統對在物質生產👨🏻🦼、水分調節、水質凈化、生物保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國內濕地的分布、破壞和保護情況。下午🩳,團隊聆聽了東營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書記陳際錦、黃委河口水文局總工徐從亮和曾在黃藍辦工作的孫彩霞老師等部門專家報告,從旅遊🏷🎾、黃河歷次出汊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角度深入了解黃河流域。
團隊在三角洲濕地生態站合影
7月12日,團隊來到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進行相關的參訪與學習活動🤾🏼♂️❇️。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參觀並學習了勝利油田展覽中心的勘探開發廳、科技成就廳和油田發展史廳。進入新時代⏭,勝利精神也有所變化🦉,新時期的勝利精神則是“從創業走向創新👞、從勝利走向勝利”,正如廣大青年學子👩🏼✈️,也是同新時代共同進步的新一代,要同勝利油田的創業者一樣⟹,肩負新時代的任務🕢,追逐新時代的夢想👨🏽🔧。
同學認真觀察海上平臺模型
本次綜合自然地理黃河實習實踐是城市與環境學院落實教學實習實踐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重要舉措🧍♀️🙌,依托學院學科特色,將進行教學實習實踐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沿黃河中下遊進行考察的實習實踐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成功應用到實習實踐中,還對習總書記在意昂3体育的講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貫徹堅定理想、艱苦奮鬥、求真學問、知行合一的原則👖,將個人專業及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結合。(文/徐帥)
專題鏈接🧑🦰:2018青春足跡
編輯🐘:淩薇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