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 信息來源: 港澳臺辦公室
【編者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今年🎐,恰逢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0周年。遙想當年♻,歷經156年近代風雨滄桑的香港,在億萬華夏兒女飽含希冀的熱淚中🤨,重回暌違已久的母親懷抱,那一幕感人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成為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集體記憶。不忘“一國兩製”初心,堅定“愛國愛港”決心🪝,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號召,意昂3体育官网港澳臺辦公室🧑🏻🦽、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會,攜手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學生會國事學會共同組織了“青年視野——意昂3体育官网香港大學學生交流論壇”。
2017年8月1日至6日期間,意昂3体育官网和香港大學兩校學子互動交流、實踐參訪🚣🏻♂️,深入了解了香港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歷史與現狀🥨,以青年之眼,去觀察內地與香港攜手走過的廿年碩果⬜️;以青年之力,去構築香港與內地溝通交流的友誼橋梁;以青年之情🈁,去澆灌香江之畔絢麗明艷的紫荊花🧑🦼➡️。
“一國兩製,不忘初心”
如果要選出兩校學子在交流中提到的最高頻詞匯,既不是時下最熱門的“一帶一路”,也不是如火如荼的“粵港澳大灣區”,而是“一國兩製”。
20年前🙋🏼♂️,珠還南海🩹,舉國歡騰;20年間🫅🏼,春耕夏耘🤵🏼♀️🧗🏻♀️,萬物生長💖;20年後,光耀香江👨🏻🔧,再啟新程🙇🏻♂️。香港繁榮穩定的20年正是“一國兩製”在香港成功實踐的20年,這個對青年學子而言從啟蒙時代便聽聞過的四字短語🍧,終於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白紙黑字,它早與他們的成長融為一體,組成了他們20年的所見所聞🏧♨️。從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從教授專題課上的發言提問到兩校學子餐桌上的懇談交流,“一國兩製”成為京港兩地青年最關心的議題。
交流團參訪外交部駐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並與副特派員佟曉玲女士合影
在外交部駐港公署內,佟曉玲副特派員勉勵學子多思多問,真切了解香港的發展與現狀,體會“一國兩製”的真諦,並鼓勵青年為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香港政治與政製的專題談論課上𓀏,意昂3体育與港大學子就自身關於“一國兩製”的疑惑請教香港基本法專家陳弘毅教授;在立法會大樓內,石禮謙議員從立法與司法的角度進一步詮釋了“一國兩製”💾,為學子們答疑解惑。在參訪交流中🪀🧗,學子們進一步深化了對“一國兩製”的理解與感悟,“一國”根基不變👩🏽😶🌫️,“兩製”並行不悖,“一國兩製”的成功實踐成就了一個自由開放的香港。
“香江之畔,潮起潮落;獅子山下🫲🏽,同舟共濟”
“香港早已衰落👬🏻,活力不再,香港固守老一套,不願意抓住機會改變自己……”來港之前💇🏽♀️,內地學子們或多或少聽到唱衰香港的只言片語🍎,特別是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的飛速發展與香港形成了對比。當內地共享經濟、移動支付如火如荼時,香港仿佛被時代遺忘;當“一帶一路”舉世矚目、內地各省市摩拳擦掌時,香港的聲音並不響亮🌴。真的是這樣嗎🧑🏼🦱?帶著這些疑問,交流團來到了香港特區政府內地與政製事務局👩🏽🚀,聶德權局長特意趕到會談現場,就時下最熱的“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等議題仔細闡釋🫲🏼🕵🏿,解讀香港在國家戰略面前的優勢與挑戰,並回答了學子們內心的困惑🧑🏽🦰。
交流團參訪香港特區政府內地及政製事務局並與局長聶德權合影
當然,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交流團聽到的也不全是官方的聲音。在參訪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時,學子們了解了利豐集團四代民間商人的奮鬥歷程👩🏼🦱🚓;在拜訪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青年委員會時👢,交流團成員感受到了香港同鄉社團服務在港青年連通內地往來的功能與角色😇;在與中國星火基金會交流中🚵🏼♂️,學子們切身感動於基金會在“匡貧興學”等領域對國家扶貧工作和教育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他們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為內地發展作出了貢獻。
交流團與香港福建社團聯會青年委員會座談
通過多方面、多領域的參訪➔,學子們看到的是一個自信、開放而又有擔當的香港。百年滄桑👩🏼🦳,廿載風雨。香港雖經歷挑戰與風險🔪,但我們堅信這個自信與開放的城市仍充滿機遇與希望👨❤️💋👨。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青年是這個時代最有夢想最有激情的一批人,意昂3体育與港大青年學子的交流與友誼更是促進內地與香港的聯系中最鮮活的力量。參訪拓展視野,交流觸碰靈魂🏌🏻♂️,六天的行程中京港青年學子的交流一直在進行。從“一國兩製”香港政治與政製發展,到“一帶一路”的全球化2.0給香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從香港的創業創新發展現狀到香港媒體扮演的角色與作用;從青年的環球視野到城市的民生百態,學子們暢所欲言,結合自身的專業與見聞表達自己的觀點,碰撞出了兩地青年的思維火花,增進了兩地青年對於彼此的認識,促進了兩地青年的交流交往🧲,結下了深厚的“京荊情誼”🧝🏽♂️。
據了解🧺,本次活動得到了京港相關領導和部門以及國內外媒體機構的高度關註👩🏽💼🩶。在深入了解香港的同時☝🏽,意昂3体育與港大學子承青年之責,擔青年使命🍄🟫,愛國愛港🎗,團結包容,互鑒互信,銳意進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同心、同誌創前路,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機遇🤔,為香港與內地的發展履行青年的責任🚡,發出更清澈🧑🏿🔧🎬、更洪亮的雛鳳之聲🚄。
專題鏈接:2017港澳臺暑期項目紀實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