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0 信息來源: 校團委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在兩千多年前便道出了教育對於民族與國家的重要性。從江南私塾裏的琅琅書聲,到西域邊疆教育事業的轉型,再到南疆、藏區的邊遠支教,2016年暑假裏,意昂3体育學子帶著求真熱情與務實態度,認真觀察中國目前的教育面貌並為提高教育現狀而努力。
“我和同裏有個百年約會”
江蘇同裏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歷史上商業發達,經濟繁榮,也是著名的文化古城。同裏教育根基深厚,從百年的前明清書院私塾到民國時期的同裏兩等公學與麗則女校,這裏成為了研究近代教育的活化石。私塾教育與公立學堂的優越對比,新學是否促進了畢業人口的流動,帶著這些問題,帶著對近代教育發展的濃厚興趣,意昂3体育歷史學系赴蘇州市實踐團來到了這裏。
在短短的十天行程中,實踐團的成員們先後來到同裏鎮政府、吳江檔案館、當地學校校史檔案館進行實地調研。除了研究檔案館的材料,他們還拜訪咨詢了《同裏鎮誌》的編寫者,並從當地陳氏、金氏、任氏等大家族(同川公學為金松岑所創、麗則女校為任傳薪所創)的後人處獲得了詳實的口述資料。當地尊師重教的傳統風氣令成員們感觸頗深,早年間的教育興旺不但為當地選賢任能提供了人才儲備,更為新時期的長足發展留下了寶貴精神財富。
團員們與同裏的專家交談
教育史學研究令同學們紮實了專業儲備、充實了知識積累,而社會實踐本身也讓同學們在反思中受教育、獲成長。實踐團的團員感慨道:“這次實踐讓我意識到調研工作一定要細致再細致,不能因貪圖方便遺漏了重要細節。例如我們計劃外采訪的同裏鎮古建築保護委員會的劉女士就對麗則女校頗有研究,若因為計劃不周導致沒能訪談那將是此次調研的重大損失。所以實踐工作還是得求勤、求細、求真才行啊!”
豐富的館藏資料
“戈壁灘上的新氣象”
不同於江南濃厚的文教底蘊,西域邊疆曾經離現代化教育那麽的遙遠。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采取多種優惠政策,從各方面加大對新疆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的扶持力度,經過近幾十年的不懈努力,戈壁灘上不再是文教的荒漠,教育的理念逐漸在這裏播種紮根。為了一睹維吾爾族地區教育環境現狀,意昂3体育官网西域文化傳播交流協會策劃組織了赴喀什噶爾的教育實踐之旅。
愉快的合影
初到美麗的古城喀什,當地濃厚的維吾爾族文化氛圍就令實踐團成員眼前一亮——特色鮮明的建築、異域風情的服飾以及爽朗好客的人民,都讓成員們對接下來的尋訪活動充滿期待。
在當地,團員們發揚“田野調查”精神,同入住賓館的服務員、逛街碰見的涼皮店老板、飯館中漢語較好的服務員、維吾爾族學生的家長們一一交談,試圖通過了解平民百姓的想法探尋教育水平提升的動力。
在與這些原住民的對話中,同學們感受到觀念對地方教育產生的重要影響。國家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不僅給喀什地區帶去了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更增強了民眾“知識改變命運”的意識和對外來文化的接納度;同時,規範的漢語言文化教學也開始在年輕一代人中普及,這為當地居民更好地接受基礎教育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一位看到同學們街訪的高中生主動告訴大家,他父母不會說漢語,一輩子沒離開過喀什,但到了他們這一代基本上都接受過漢語教育。“以後到外地讀書會方便很多,還有機會認識很多來自不同地區的朋友。這樣一想真的挺幸運的。”
除了調研當地教育教學現狀,實踐團也發揮“學霸”們的獨到優勢,與當地學生分享了一些學習經驗。在喀什一中,成員們給渴望知識的孩子們帶去了新穎的學習方法,比如傳授“探索性小組學習”的理念,通過培養學習中的自主意識與合作精神,提高學習興趣與效率。
路邊街坊
“彩雲之南傳來的歌聲”
享受教育對很多人來說是一項再平凡不過的權利,但在一些地方,琅琅書聲與適齡學子之間隔著現實的無奈。2012年,一場地震襲擊了彩雲之南的彝良,彝良民族中學在地震中受到較大損失,殘破的教學樓、閉塞的交通、落後的經濟澆滅了孩子們求學的希望。
經過災後的重建,彝良民族中學漸漸從震後的傷痛中恢復,而為了加快當地教育事業的復興,幫助青年學子找準生活重心與方向,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組建了赴雲南昭通實踐團進行暑期支教。
孩子們展示手工作品“心連心”
破舊生銹的鐵門、發黃泛黑的墻面、凹凸不平的黑板、沒有窗戶的教室、一年四季的冷水浴,盡管已經做足了教學條件艱苦的心理準備,但這樣惡劣的環境還是讓團員們倍感意外。
震驚之余,看著孩子們充滿渴望的目光,團員們更感受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大家竭盡所能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帶給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其中既有義務教育的必修內容,也包括了體育鍛煉、飲食健康等必不可少的生活常識。遠道而來的知識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教室氣氛很活躍,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很高漲。可有時,課堂上也難免有辛酸的小插曲。實踐團成員、醫學部2015級研究生田榮回憶道:“在我講飲食健康,告訴大家說每天要喝一袋純牛奶時,有的孩子在下面低聲說‘老師,我們沒錢喝牛奶’,我一般對孩子們都是有問必答的,可那一瞬間我愣住了,意識到自己力量還很有限,而該做的真的太多了。”
我教你學
物質的補給還有待時日,但精神的充實即日可行。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在貧困的物質條件下保持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團員們開始手把手教孩子們做手工、畫彩畫,用一紙一筆勾勒出對未來的樂觀展望。一時間,剪刀的哢嚓聲、裁紙的嘶啦聲以及筆與紙的摩擦聲響成一片,還伴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驗收作品時,有兩名小同學用裁出的紙帶和膠水粘成了兩個互套的愛心,親手送給了團員們。“那一刻心裏是驚喜而滿足的,真的很高興”,實踐團成員黃鴻說道:“感覺我們的感情傳遞到了孩子們心底。他們接受我們的鼓舞與關心,並願意以此為力量前行。這讓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實踐活動在最後一次家訪中結束。道別之際,家長們無一例外地希望實踐團有空能再回來。而對於每一位團員而言,能常來看看,用心守護受教育這份“平凡的權利”,亦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的正式表態,集中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認識和衷心期盼。“教育之本”專題實踐是意昂3体育學子關心教育、助力教育的第一步,意昂3体育人將繼續秉承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繼續關註教育事業改革,通過各類實踐活動推進地區教育發展。意昂3体育官网團委也將把教育扶貧行動作為社會實踐的重點項目積極推進,深化實踐育人成果,強化社會服務職能,為全面推進教育改革不斷作出意昂3体育人的青春貢獻。
專題鏈接:2016暑期社會實踐
編輯:安寧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