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6年11月4日至5日,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製度的視角”為主題的2016年北京論壇教育分論壇在意昂3体育官网斯坦福中心舉辦。在為期兩天的會議裏,來自美國、芬蘭、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等多個國家的40余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世界一流大學的產生、組織、管理和發展等重要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產生:製度環境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Roger L·Geiger教授從本科生、研究生、教職員工以及研究者等不同角度分析了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機製。他介紹,美國的世界級大學在不同基礎上進行運營,每個大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研究都有具體的目標。他指出,大學的主要使命之一是提供知識,整體的研究環境非常重要。
香港科技大學的陳繁昌教授探討了不同國家體系背景下大學的治理問題,提出強勁的治理是大學發展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他分析了大學和公司在治理方面的相似和不同之處,指出大學的理事會需要進行一些風險管理,需要在問責和機製的自主權之間正確權衡,需要進行定期的考核管理。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Peter Coaldrake教授則談到了年輕大學面臨的挑戰。他分析了技術、公眾資金、學生和學生家庭的期望、挑戰與機遇這四個方面對大學模式的顛覆性影響。他認為,年輕大學要想持續地進行創新,需要很好地識別發展方向,同時在體製方面需要進行調整,更好地平衡風險。
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的Timothy E·O’Connor教授介紹了俄羅斯高等教育體製的情況。他指出,世界級的大學有幾個原則,包括可以提供一些研究、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多文化多領域的體製和模式、可以滿足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等。Connor教授介紹了他們在戰略計劃、結構設置、教學方法以及整體的體製文化方面卓有成效的變革。
清華大學的謝維和教授從人才吸引角度對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進行了探討。他指出,世界級一流大學的標準是由這個大學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來決定。然後謝維和教授從學生的選擇、清華大學的項目實踐經驗、大學的科研教育意義這三個方面進行了闡釋。
香港大學的Gerard A·Postiglione教授以“後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世界一流大學的製度化”為題發表了演講。他指出,大學治理需要讓大學能夠在自主性和行政監管之間獲得更好的平衡。他認為世界級的大學要能提供一些世界級的領導者,以及一些和全球教育體製相吻合的體製。
組織:教育系統運轉
倫敦大學的Simon Marginson教授分析了國家權力、政治權力和學術權力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方面的影響。他指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在全球層面審視,體製的結構和系統在大學建設中的作用需要得到重視。
斯坦福醫學院的Lloyd B·Minor教授闡述了學術醫療中心的重要角色。他指出,學術醫療中心從患者中進行研究分析和學習,從而進行有效的研究項目,最終能更好地防治疾病。Minor教授認為,成功的研究大學需要教職員工的推動,教職員工要有一致的原則和目標,才能產生整體大於局部的效用。
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錢穎一教授則從更本質的角度,從為誰、為什麽、如何實現三個方面探討了大學的價值。他認為,大學首先是要為學生服務的,不能為了社會、研究等其它目的犧牲掉學生的利益;大學是理念的權利而不是權利的理念;教育的價值不是學會事實,而是學會如何思考。他認為,製度的創立都應該服務於這樣的價值。
日本科學技術創新委員會的上山隆大教授通過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的案例,對研究型大學的戰略管理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大學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對知識產權的界定,會影響到研究型大學的預算、研究領域的資金來源等。一個好的管理模式對增強大學的研究能力相當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的原副校長王英傑教授指出了當今大學治理方面存在的一體化管理結構和雙重管理機構的矛盾以及外部影響和內部影響之間的矛盾。他認為,要建立一種共享治理系統,彌補管理和學術事務之間的差距,裏面包含不同的利益相關方,設置非常精確的權力邊界。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校長Jung Cheol Shin從政策製定和組織結構方面分析了韓國研究型大學的案例。他指出,大學的教育和科研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從政策方法上可以把大學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價值評估結果提供項目資金支持和激勵;從組織結構上進行治理架構改革,明確政治職能、行政職能和學術職能的分工。
管理:體製模式改革
韓國大學、意昂3体育官网、澳門大學的校長先後闡述了各自地區和學校的製度環境和改革實踐。韓國大學校長Yeom Jae-Ho介紹了韓國高等教育的體製背景,指出韓國需要多元化而不是標準化的教育。他認為,大學應該培養具有先鋒開創精神的人,為此,他們采取鼓勵學生跨學校交流、創建移動工作室、設立需求導向的獎學金、設置靈活的教學要求等多種改革措施。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林建華指出,中國高等教育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裏發展迅速,下一步重點在提高質量而不是擴張數量。他介紹,意昂3体育官网通過調整人事製度、促進交叉學科發展、加強通識教育建設、促進學部內自由轉專業等方式持續推進教育的改革。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則認為學校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他介紹了澳門大學的四合一系統,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和生活來學習,他也表示不能完全考慮大學排名體系。
多倫多大學的Glen A·Jones教授以“重點研究型大學與學術自治面臨的挑戰”為題發表了演講。他指出,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系是大學治理碰到的主要問題。他還將大學管理和公司管理進行比較,指出企業架構在大學中會給學術治理帶來挑戰,大學的自治有一些特殊性。
來自俄羅斯的Isak Froumin教授通過介紹聖彼得堡的“卓越計劃”探討了政府和大學之間的關系。他指出,政府出資推動大學發展,又給大學一些自主權,這是一種獨特的關系。他認為,俄羅斯最近的卓越計劃說明政府在開發建設現代研究型大學中起到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體製能有更高產出。
日本的金子元久教授介紹了日本超級研究型大學的製度化過程。他指出,日本大學的創新過程經歷了政府主導、與政府分離、與政府一致這三個階段。他認為,大學教育還應該與社會需求結合,調整體製,創造和支持一些變革性的項目,在創新方面發揮作用。
發展: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來自斯坦福大學的梅耶爾教授討論了大學擴招帶來的社會影響。他通過數據指出,世界各地的大學都在飛速擴招,但他對擴招的態度與社會上普遍批判的聲音不同。梅耶爾教授通過實驗分析認為,高等教育的擴張能帶來生產力的進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降低腐敗程度,同時有利於響應人權方面的要求。巴基斯坦國家科技大學的哈什米教授討論了大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大學會創造新知識,培養大量的高技能勞動力,從而促進GDP增長。他們在教育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也建立很多技術孵化園和科技園,推進和其它大學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項目,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認為,“世界一流”需要被重新定義。他指出,目前對大學進行排名的標準沒有普遍性,因此排名結果也鮮具說服力。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優勢專業,如何製定一套更科學的排名體系是未來亟需解決的問題。而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雪光指出,排名盛行於世界上各個領域。排名標準要得到社會認可,必須包涵社會共享的價值觀和期望。未來我們應當致力於建立可以跨越不同社會背景的、穩定一致的排名體系。
當具體談到如何建設中國大學時,多倫多大學的許美德教授認為中國大學有自己的特色,應在世界上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她以法國和中國的大學為例,指出中國大學的發展歷史和歐洲大學是很不同的。中國大學應當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一味地以西方大學為標準來衡量自己。而意昂3体育官网的哈巍教授則將重點轉為如何贏得人才戰爭。他通過數據指出中方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國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長江學者”“百人計劃”等項目的鼓勵下,許多優秀學者選擇回國發展。他也提出我們需要找到衡量優秀學者的標準,保證歸國學者的質量。
意昂3体育官网的閔維方教授在總結中指出,在中國改革進入深水期、面臨製度和結構阻力的背景下,北京論壇能匯聚中外頂尖學者,為不同優秀觀點提供交流的平臺,這對中國大學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他認為,想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學校間的關系,學校必須遵守政府製定的法規,同時也應該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利。(校報記者 邱日明 聶寧 王瑞 唐一然)
專題鏈接:2016北京論壇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