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6年11月5日下午,北京論壇(2016)“社會企業概念構建與認證製度發展”分論壇於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第八會議室進行了主題為“社會企業的本質屬性與認證體製”的第三場與第四場會議。當天會議一共四場,上午下午各兩場,共有13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進行了主題報告。
第三場主題會議由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周紅雲主持。首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張曉萌教授作了“社會目的優先:內涵與認定”的主題發言。張曉萌通過對企業經濟利己與道德利他、個體行為與合作互助、金錢邏輯與公正維度、理性經濟人與非理性沖動四個方面的分析,指出社會企業應該在利己性的基礎上進行道德性的發展,兼顧商業利益與公益之心,在拒絕道德綁架的同時堅持社會目的優先。在社會企業如何破題的問題上,楊曉萌認為應該發揮兼容並包的精神,由社會各方共同推進一個恰當的社會企業認定標準。此外,社會企業也應該借助國家政策背景,進行治理模式的轉向,並在文化基礎上繼往開來,實現新的發展。
浙江大學的苗青借助中國傳統的陰陽雙生觀點,指出社會企業的本質在於其盈利與公益的雙重使命,社會企業家首先應當構建公共信任。在認證契機上,苗青認為要加強對社會企業的第三方督導,並對認證企業進行跟蹤研究,與中國多樣的地域特色與文化特色相結合。在社會企業的建設上,社會相關人士應該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利好新政的出臺,並培育社企軍團,加速公益慈善組織與傳統商業企業的社會企業轉型。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俞建拖在“社會企業的利潤分配與財產鎖定”的報告中認為,政府、市場與社會都存在著自身的有效邊界,社會企業擔負著實現三者效能互補的使命。在社會企業如何認證的問題上,俞建拖強調,社會企業必須達到透明運行的標準,政府對於社會企業的管理權與認證權應當適當分離。社會企業的認定標準不宜設定過高,要致力於建立一種正向激勵的過程,並在政策與法律框架上進行製度性的建設,形成規範而又不乏彈性的認定機製。
在對話環節中,三位主講人各自從自己的角度,就社會企業的能力建設、認證劃分與政策環境等共同關註的話題與與會者進行了熱烈討論,會場氛圍漸入佳境。周紅雲在小結中表示,中國社會企業的發展需要經過從歐美到本土化的發展過程,認定過程需要保持審慎的態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在短暫的茶歇後,第四場會議在華北電力大學朱曉紅的組織下進行。來自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的張閆龍以“製度邏輯和社會企業治理”為主題,論述了社會企業的社會治理問題。張閆龍認為,社會企業應當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運作方式上,它和商業企業是相同的,但社會企業還有社會目的和社會價值考量。張閆龍指出,一個社會體系包含商業邏輯、官僚邏輯、民主邏輯三種運作方式,他以中國成功的環保型社會企業為例,闡述了製度邏輯的矛盾問題——一個企業中同時存在持有商業邏輯的理事會、持有官僚邏輯的秘書處以及持有民主邏輯的項目辦,這三種矛盾的邏輯共存,便就會出現兩種社會治理的陷阱——各執己見的操作或者陷入神往的夢幻狀態。因此,社會企業治理成功的關鍵在於製度邏輯的整合。
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托馬斯·斯特勞布(Thomas Straub)以瑞士零售超市MICROS為例,闡述了歐洲社會合作社的社會治理問題。托馬斯首先介紹了合作社的定義及類型,之後對合作社的組織架構進行了分析。董事會負責整個企業的管理、監督、控製,執行董事會負責管理,董事會的成立與解散需要通過代表大會。托馬斯指出,瑞士零售超市MICROS作為一個社會企業,其管理層要實現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平衡,例如控製商品價格、禁止售賣煙草等。歐洲社會合作社的社會治理方式可以作為中國社會企業認證製度的借鑒,但中國社會企業必須要重視認證限度的問題,在民主和效率之間尋找平衡。
韓國SK集團的崔濬從SK集團自身出發,主要講了社會企業的透明與監督問題。崔濬認為,社會企業的定義與不同國家的環境密切相關,但社會企業家都在盡可能實現人類的夢想。SK集團目前支持著100多家社會企業的發展,並盡量不讓這些社會企業過分依賴現金補償,而是采用經濟激勵機製促進它們更好地發展。對於社會企業的認證問題,SK集團采取了一種獨特的評估體系,雖然可能不盡完美,但能夠集聚共識。SK集團也在大力推動財政透明度的增強,崔濬表示,只有財政透明度足夠高,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本投資社會企業。
在最後的對話環節,張閆龍、托馬斯·斯特勞布、崔濬分別對嘉賓的疑問進行了解答。在財政透明問題上,崔濬補充道,財政透明歸根結底是一個觀念問題而非資源問題,需要對相關觀念進行積極的改變。(文/新聞網學生記者 呂正翰)
專題鏈接:2016北京論壇
編輯:山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