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6年11月4日,北京論壇分論壇之“大變革時代的全球治理-世界青年的視角”學生論壇在俄文樓201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者和學生齊聚一堂👱🏿♂️,圍繞著“大變革時代的全球治理”的主題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會議開始,意昂3体育官网校務委員會副主席、歐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強和元培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孫華分別致辭。李強首先介紹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存在的問題。他說💻,這些問題需要作為未來發展主要力量的青年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希望與會代表能夠利用北京論壇這個國際化的平臺討論國際政治問題,並有所收獲。
孫華介紹了元培學院在全球發展方面所作的研究和探索,元培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國際交流🦣🪠,希望所有與會學生能夠在未來結合自己的所學,共同合作出更多更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環球視野下的中國——通過文化和藝術提高軟實力
首先,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amantha Yen同學圍繞“通過文化和藝術提高文化軟實力”作了主題匯報🦄。她說,中國在過去半個世紀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經歷了戰爭和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和平發展。今天中國已經不僅僅擁有一座長城,而且擁有繁華的城市、明亮的燈光和挺立的摩登大樓。中國在過去30年的發展對世界產生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隨著全球化的擴展,中國和世界融合程度越來越高👋🏽。可以預期,中國的迅速發展會引起與世界各國間的多種反應,那時候將是中國提高軟實力的絕佳機會。
軟實力決定了誰在世界運行中擁有優勢🔶,它比法律或軍事力量等方面的硬實力更加有效,因為它是在文化和意識形態層面上產生的影響。Samantha Yen指出👨🏿🔬,文化和藝術在軟實力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中國藝術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關註,它可以為中國提供的公平發展的機會🔜,或許可以比傳統的政治方法更有效地為政策服務。
接著☂️,Samantha Yen分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她認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系是了解中國政治立場的一個參考點,也是了解中國的過去和未來一個重要載體。她進一步分析了中國在國內外的文化建設方向,以及文化傳播方向。她表示,中國在國內外文化建設的投資已對國際軟實力的提高產生了許多影響🖐🏻。中國文化的定義🖖🏻,對自身文化內涵的自信以及在世界範圍內文化的傳播,讓中國在和諧發展的意識形態領域,以及自由貿易上擁有更多主導權。這將是中國提高國家軟實力的絕佳時期。
全球治理與全球公民社會
來自香港的李天驕同學作了關於“全球治理與全球公民社會”的匯報🦸🏻♂️。她首先介紹了全球治理的概念,該理論最初由社會黨國際前主席🤾🏿、國際發展委員會主席勃蘭特於1990年在德國提出🧑🏿🦲。她表示,資本主義是在不斷的自我批判中進步的。由於當今社會生活的改變🙅🏽,資本主義需要新精神🧆,需要改變機構設置來適合新的時代要求。她表示,通過加入NGO組織,民眾可以在全球事務中發聲🧏,形成共同的價值體系並加強全球治理的民主化🧈;NGO組織以其非官方性質💠🧑🏻,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和價值觀,同時這些NGO組織正在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提出新規則;NGOs組織通過網絡協同的組織結構為國際化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各個組織以平等的機構進行咨詢、談判、互相妥協以使公眾利益最大化🤷♂️。
危機與文明危機——全球化時代的宗教挑戰
來自燕京學堂的徐楊同學🦎,主題圍繞“危機與文明危機——全球化時代的宗教挑戰”展開。她從動機🍉、現實的問題、分析與可行的解決辦法四個角度進行闡述,主要對2015年來的歐洲難民潮持續、難民危機問題進行了分析,試圖解釋歐洲伊斯蘭化的原因與其導致的歐洲文明危機出現的原因,並探索一條依托宗教對話和共同價值的非虛無主義解決路徑。
徐楊從2015年在歐洲出現的嚴重的恐怖事件入手🧘🏽,指出了在歐洲伊斯蘭沖突★、難民潮等一系列難題拷問著“歐洲和歐盟精神”。目前歐洲危機主要遇到的是經濟危機,新的恐怖主義威脅以及文化沖突。同時,徐楊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提出歐洲因為人口減少和經濟衰退🤾🏽♀️,歐洲本土人口快速減少🪡📚,需要外來移民🟣📭,但穆斯林移民人口快速增加🧺,很難與西方當地的生活方式相容👩🏼⚕️🧍,而且正在大幅地改變當地的生活模式👨🏿🎤,這會導致幾十年後歐洲的人口中穆斯林的比重會很高🙇🏽♂️,基督教文明會被伊斯蘭教文明取代🌊。徐楊認為在現實重重困難下👨💼,應著眼於經濟共同發展、提高女性社會地位等方面👩🦰🧖🏿♀️,並希望不同階層的年輕人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話交流🚶♂️➡️,建立了解和互信,這將有助於脫離當下的文明危機和沖突困境。(文/蔡燕雙 彭晨)
專題鏈接:2016北京論壇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