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0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7月20日下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之“生態教育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舞陽河廳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的教育學家🚵♀️、生態專家和生態教育工作者,圍繞著“生態教育與生態文明: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的共識與共創”,展開了積極的討論。
生態文明:海峽兩岸生態教育的共同追求
朱崇實(廈門大學校長):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海峽兩岸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礎。敬畏大自然是中國古老哲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從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到荀子,再到朱子無一不浸透了這個理想。
建設生態文明🩺,海峽兩岸有共同的現實利益。大陸與臺灣休戚與共📬、息息相關🚜,無法分割👳🏼♀️。福建與臺灣一水相隔,臺灣海峽平均寬度200-300公裏,最窄處只有130公裏,最寬處也只有400公裏,因此無論是空氣還是水流🦵🏿,如有汙染🎰,短則數小時🧘🏻,長則1-2天,就會相互影響。
此外,海峽兩岸還有著共同的目標追求♙。據統計👮♀️,全國各省的森林覆蓋率🔒,臺灣第一(約70%)👩🏼🚀,福建第二(約65.3%),海峽兩岸保護生態環境的共識度很高。廈門大學與臺灣32所大學有合作交流,其中生態與環境學科的交流合作十分密切,交流合作形式包括包括海洋、生態與環境的聯合科考活動、清潔能源的聯合研究、學生互換、兩岸的環保法的共同研究等📡🔮。
生態文明背景下大學本科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邵敏(意昂3体育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現在🧏🏽♂️,全國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事件進入高發期,未來發展的壓力巨大👩🏽🔧,公眾的環境意識日益加強🩸,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瓶頸🍔。要將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現實關註融入人才培養體系💂♀️,關鍵是要建設有魅力的學科,找到環境學科發展的驅動力。
環境人才的需求成為可以預期的現實,建立面對多種需求的環境類教育體系迫在眉睫。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課程體系📀,和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意昂3体育官网環境科學培養方案的考慮重點一是在學習的選擇方面,將專業和知識結構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設立本科生導師製,實施宏觀的指導;二是建立彈性的課程體系,開設通適教育選修課、主幹基礎課、選修課三類課程✊🏿,充分尊重學生興趣;三是實踐環節,開設實驗類課程、實習類課程、研究課程⬛️,學校通過各項基金支持本科生自主選題的科學研究🚵🏻,配備指導教師🧞,進行嚴格的結題評審,學院配合相應的研究計劃🕴🏻,統一納入“研究課程”的管理。
大腳革命🤏:生態文明的新美學基礎
俞孔堅(意昂3体育官网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小腳美學🧑🏿🎤👵🏻,體現的是浪費、高碳和人類自我為中心的舊倫理與舊文化🏇🏽。千百年來,城市貴族們為了有別於“鄉巴佬”💆🏿,定義了所謂的“美”和“品味”,手段是將自然的賦予的健康和尋常👨🏽✈️,變為病態的異常🦸🏻♂️,城市和景觀則是這種貴族文化和價值觀的最宏大的展現。大腳美學,即自然之美、尋常之美、健康之美🍝、簡約之美、勞動之美🧔,所體現的是生態🧑🏽🎄、綠色、低碳和環保的新倫理與新文化💪🚣🏽♀️。
生態文明需要新的美學——大腳美學。我們要革命🔰,大腳的革命,走向生態城市與美麗中國。
大學綠色校園建設目標與測度的國際比較
呂斌(意昂3体育官网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綠色教育是我們以及子孫後代形成生態文明哲學觀的根本。大學肩負著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對應全球氣候變化,以及伴隨我國快速經濟增長和大規模城鎮化的環境問題,推進和實踐生態文明⇢,是大學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應體現為大學的核心價值。
其中,構建綠色知識體系💯,創新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校園管理模式,建設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大學校園,是我們教育界踐行和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對構建生態文明的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教育意義。
近年來,國內外高校紛紛開展可持續校園或綠色校園建設的實踐活動🔨。內地的高校當下推進的“綠色校園”建設多局限於“節約型校園建設”,即綠色校園的硬件建設。我認為還應增加綠色教育的目標和內涵,包括創造生態文化形式,生態文明教育、環境倫理、提高生態文明意識等領域的內容。
我個人期待借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大學同仁在本屆“生態教育論壇”上形成的共識為契機🙋🏽♂️👩🏻⚖️,成立“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生態教育聯盟”🙇🏿,探討構建綠色教育體系🦀,共同推進大學引領綠色轉型和革新的行動。
澳門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
王誌石 (澳門大學教授)👨🏽🦲:始於2002年的澳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研究課程的研究領域大致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和澳門城市汙染評價與控製兩方面🔯。
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就是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加入城市生態系統的管理、建設和維護的內容,目的是提高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水平、構建城市生態安全格局👩🏿🔧、激發城市生態系統活力🦕,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規劃大綱應包括城市生態系統的分析評價🧖👩🏻⚕️、分析城市發展與自身生態系統的互動關系、建立安全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開展生態系統保育、建設適宜於創業發展和居住生活的新型生態城市。
近年來澳門經濟發展迅猛,社會轉型劇烈,特別是高速發展的經濟和社會給城市生態系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給城市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帶來了持續的壓力。澳門旅遊博彩業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城市景觀的快速更新🙇🏻♀️☝🏿,特別是沿海景觀;這帶來建設用地的需求持續緊張🦝🦸🏽♀️,從而對城市空氣,水,土地利用等產生持續的環境壓力。城市汙染控製的嚴峻形勢也表現在政府的高投入上;為維持汙染控製設施有效運轉和良好狀態,其費用必然很高🤹🏿;而隨著城市的擴張和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這種高投入還會持續增長🧔🏽🏑。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將會越來越大地依賴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因此,特區政府近年來強調資助環保科研工作🏷,澳門大學將城市環境保護和管理作為了大學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加以支持😆🏋🏿,並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開展長期合作。(文/季梵)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