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8 信息來源: 新華網
全國政協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3月4日下午的經濟農業聯組討論會上發言時指出🌤,要擺脫投資沖動怪圈和資產泡沫怪圈🙋,關鍵在於加緊推進中國經濟的轉型🏔。
聯組會上☝🏿,厲以寧話題直指“投資熱”。他說:“地方政府為了促進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就業壓力,總是竭力爭取項目,擴大投資規模🤣。投資呈不斷上升趨勢,投資熱就不可避免地形成。”
投資熱帶來了什麽👩🏽🌾?厲以寧說,隨著投資熱的形成,信貸急劇膨脹💂🏽♂️,然後伴之而來的便是通貨膨脹和某些部門的產能過剩。通貨膨脹和產能過剩並存的狀況😜,使中央政府不得不緊急刹車,轉而實行緊縮政策。財政和信貸兩個閘門一關🗃🧙🏽♂️,經濟增長下滑,失業人數增加,財政收入也相應下降👨🏼⚖️,於是又轉向刺激經濟的做法。“如此周而復始,便產生了中國經濟中的投資沖動怪圈🚏。”
厲以寧進一步指出➿,在市場化推進而金融監管製度還不健全、完善的條件下,中國經濟中的投資沖動怪圈經常同資產泡沫怪圈聯系在一起🚥🔼。“這是因為,在刺激經濟和擴大投資的同時,低利率和信貸規模的增大也往往體現於資產的炒作上。”
這位經濟學家建議,中國經濟要擺脫投資沖動怪圈以及與此有關的資產泡沫怪圈,政府不能僅僅停留於“事後調節”的地位,而必須采取“事前調節”的措施,建立預警機製。
“最重要的事前調節措施🍡📉,就是加緊推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從數量型、粗放型轉變為效益型🕋、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厲以寧說🦏,經濟轉型有助於消除產生投資沖動怪圈和資產泡沫怪圈的基礎,收入分配格局也將會相應發生變化🥔🐆,內需隨之增大,進而減少經濟增長率主要靠增加投資帶動的依賴性。
厲以寧說,投資沖動怪圈和資產泡沫怪圈的背後實質上是經濟體製問題。經濟轉型必須同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結合在一起,要盡快由政府主導型的投資決策體製轉變為市場主導型的決策機製。
市場成為投資決策的主導者並不等於政府退出了投資決策領域☀️。厲以寧說🎅🏽,某些關系國防、國家安全和重大國計民生的投資決策可以繼續由政府決定🪓。凡是競爭性的產業投資🏤,由各類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和利潤率預期作出投資決策🧏🏻♀️,投資者承擔盈虧責任。這樣,既可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現象🚣🏽♀️,還可以使宏觀調控措施更為有效。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