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2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梁博 倪昀
【編者按】隨著2009年國家級精品課程榜單的出爐,又有11門精品課程脫穎而出。為了展現意昂3体育豐碩的教學成果😥,彰顯名師風采和課程魅力,意昂3体育教務部與意昂3体育官网聯合推出了《2009精品課程風采錄》系列報道。讓我們跟隨名師的足跡,去感受充溢著學術思潮的杏壇芬芳,聆聽賢者求真為人的諄諄教誨,一睹他們“傳道、受業、解惑”的師道風采……
“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是他們篤行不舍的畢生追求💝,著書立說👩🏼💼🧑🏿🦰、兼收並蓄是他們經年不懈的治學途徑,溫厚恭謹、虛懷下士是他們高潔無瑕的道德節操。正是他們💇🏿♀️👧,在三尺講堂上繪出了一幅“談笑有鴻儒”的畫卷,讓萬千學子徜徉其中,留戀忘返之際🐑🤶,已受益匪淺🧚。
他們或風姿倜儻🚵🏿,漫步學海,帶領我們觸摸歷史,進入五四📉,一覽歷史的風雲突變👩🏽🏫;或嚴謹治學🚵🏻♀️☞,大膽求證,身體力行,細心實驗🚶🥫,將數字邏輯電路的精彩和奧妙緩緩道出;或精通醫道,勤於育人,把白衣使者和育人園丁的職責融於一身,藥理、神經、流行病學😼,無不“術業有專攻”……這些精彩的課程和學術著作給了我們一個接近學者🧑🏻🦱,對話大師的絕好機會🤱🏽:每一個課堂都是一汪知識的海洋🏂🏼,每一句殷殷教誨都是一只高舉的風帆,扶持著我們抵達“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開闊境界🐥,上能摘獲知識峰頂的桂冠🖖🏿🍝,下可擷取海底潛藏的明珠。
然而,他們傳授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處世的才學,立身的技能,還有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和深邃思想。“道無形💅🏼,卻經風雨傳千載,積如山重🅿️; 師淡泊,皆是塵灰披兩肩,備受人尊🌵。”淡泊明誌,道義傳承,這是每一個致力於求學的師者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訴求。他們的言傳身教在一點一滴中浸入我們的心田🖖,勉勵我們甘於寂寞,不慕浮華,在學術和人生的道路上紮實前行。
“清茶伴孤燈”的辛勤抹不去師者桃李芬芳的光芒,雙鬢斑白的老邁依舊記錄著他們談笑自若指點學林的風彩。在這一組系列報道裏𓀘🏒,你將看到意昂3体育這個知識寶庫中最美麗的璞玉。璞玉的珍貴在於它的渾然天成和純美質樸,這些名師學者正是未經偽飾的玉石👩🏿🎨,他們用真學識,真性情,真言行博得了一代代學子的崇敬和愛戴🦗,他們的淵博知識和人格魅力也將隨著睿智的語言和勤懇的身影,長久地,留存在我們心中……
【2009國家級精品課程系列之九】
《理論語言學》:擁有“自然科學情結”的語言學
有這樣一門課,它傳承著語言學的脈絡和精髓,也不斷汲取著數學、邏輯學和生物學等諸多學科的養分;它隸屬於中文系的一個分支,蘊含著濃厚的人文底蘊🧔♀️,同時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文理綜合素質,對各種軟件手到擒來🦐🥖;它需要從理論角度研究中國語言,同樣要求大量的實證實驗。這樣一門咋聽來讓人望而生畏並且具有高度跨學科性的課🕺,在意昂3体育廣受歡迎🏄♀️,它就是2009年國家級精品課程——《理論語言學》。
《理論語言學》的傳統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的高名凱先生,自80年代正式設課以來,一屆屆學子在它的指引下走上了發掘適合中國語言事實的語言學理論之路。是什麽讓這門課程的傳統在意昂3体育綿延了將近半個世紀☢️?是什麽讓她在學生中廣受歡迎👈🏻?帶著這個疑問🪲,筆者采訪了《理論語言學》的主講老師陳保亞教授和汪鋒副教授。
教學方式👃🏿♖:以老帶新,集體授課
午後的咖啡廳透著寧謐和愜意💵,趁著陳老師和汪老師一天中難得的空閑時刻,記者與他們聊起了關於《理論語言學》這門課的點點滴滴。
“中國應該有自己的語言學理論”,說起《理論語言學》的立足點🧑💻🕕,陳老師頗有感觸。在他看來,中國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國,語言資源豐富,各種方言都是國家寶貴的文化財富。這門課正是要通過漢語和中國其他語言的研究,提煉出一些普通語言學的理論🏊♂️。
一代代老師的心血凝結成了《理論語言學》這門精品課程,老、中、青三代構成了《理論語言學》的強大師資隊伍⬆️。從30年代的徐通鏘、石安石老師,到50年代的王洪君、陳保亞老師,再到6、70年代的李娟👰🏻♂️、汪鋒老師,各個年代的老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梯隊,在學術上不斷傳承。正如陳老師的博士導師徐通鏘先生反復強調的☘️🕵️♂️,“我們應該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應該僅僅止步於西方的語言理論”,《理論語言學》在教學中也獨具特色,呈現出新穎的“以老帶新,集體授課”的方式🚭。
所謂“以老帶新”,既包括不同年齡段老師具體教學方法上的代代傳承👭🏼,也包括老🈷️🪨、中`、青老師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把課程的體系不斷調整、完善👨🏻⚖️。“我本科的時候也是要修這門課的,上研究生的時候對這門課有更深入的體會,現在作為老師也希望能把其中的精神傳承下去。”曾經也是陳保亞教授的學生的汪鋒老師就深深得益於這種“以老帶新”的教學模式。另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重點🙎♀️,《理論語言學》也在時代的變遷下不斷吸收著各種新的思想。汪鋒老師等一批年輕教師會把一些國外的先進理念借鑒到課堂上,並在研究生的課堂上引進各種前沿講座,允許本科生旁聽,使意昂3体育的《理論語言學》課程站在了國際語言學教學的最前沿🦋。
“集體授課”是《理論語言學》的又一大亮點。一方面🛀🏼,《理論語言學》作為一個系列課程,自然有很多老師參與,每個老師擁有自己的主導課程,讓不同的老師發揮所長🛌🏿✡️,使整個課程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一堂課也可以由幾個老師一起上。“比如某節課如果主講某個理論🫃🏼,就會邀請專門研究這個理論的老師來講課。有些重要的理論討論可能幾個老師都會去,比較重要的問題還會相互討論。”汪老師介紹,“集體授課”的教學方式使整個團隊更加協調😝、互動🕓🦹🏿,也更有利於把重點、難點講明白。
語言實驗:在實踐中證明理論
“我們中文系擁有專門的實驗室,並且是中國最好的語言實驗室之一。” 不要以為實驗只是理科的專利,《理論語言學》的課堂也離不開實驗🤚🏿,課堂內容還專門談到“理論與實驗”,鼓勵聽課學生通過實驗手段來探討理論問題。“有測氣流的、測出汗的🚴🏽、根據電壓變化測聲帶的活動規律的”🫸🏿👩🏿🚀,談到實驗🎟,陳老師如數家珍。
面對一臉詫異的我們,汪峰老師呵呵一笑,娓娓道來:“比如要學生去做聽音實驗,辨別這個音到底是什麽音,眾所周知第一聲是平的,第二聲是上升的,但是到底要上升到什麽程度才能聽成第二聲👨🏻🍼,這就需要實驗來辨明👨👨👦。”對此🏕,可以設計很多實驗,讓不同背景🧚♀️,不同聲調的人成為被試者,通過分析實驗結果了解大家的聲調分界點在哪裏🧔🏽⛩。
“我們講一個理論,一定要有關鍵的證據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材料。因此🤙,必須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實驗。”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實驗成為了《理論語言學》不可或缺的手段🧑🏻🎨🧚。陳老師具體談到,這門課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實驗的思路和實驗的手段👆,具體的實驗技術問題反而相對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讓他們主動繼續研究。“機器是固定的,重要的是你的思路,打算怎樣設計這個實驗。”
在中文系的語音實驗室,有許多學生的研究成果先後在國際索引刊物🧑🏼🔬、國際會議上發表📙。這正是陳老師的教學團隊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學科特色:文理結合,數學編程
具有極大的跨學科性🤭,是《理論語言學》的又一特色🔱。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要結合數學、物理學以及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為了說明這一點,陳老師向我們舉了例子,“比如,通過核磁共振技術可以得到人腦中的血流運動規律,與語言事實相配,研究人們看到名詞、動詞、升調、降調時血流的方向是否一樣🧑🏻🎄。”
《理論語言學》不像中文系其它專業那樣貼近文學🦣🤹🏻♀️、鉆研詩詞和文章,《理論語言學》十分強調文理結合,極具科技含量。“我們可以在一個人念詩時給他帶上呼吸帶,以此來測算朗誦的節奏和停頓,用很科學的方式將詩詞文章的節律表現出來🤴🏻,從而向人們展示它的真正美好之處到底在哪裏。”陳老師的話讓我們看到了與傳統完全不同的欣賞詩詞的視角🦹♀️。
此外,《理論語言學》中也富含數學和編程問題。“語言中包含很多重復的動作,只要是重復的動作都可以用程序語言來表達🧑🏿🎨。”據陳老師和汪老師介紹,這門課的老師和學生對於編寫程序都很在行⏲,C語言、C++這些計算機編程語言都是基本功。
“無論哪一種編程方式,它最早的基礎都是由語言學家研究出來的。” 編程與語言學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淵源,人們就是通過研究自然語言的語法規則☛,再把這些規則運用到機器語言之中。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我們現在的編程越來越接近自然語言🫘。
在課程中學生常常被要求應用Matlab等相關軟件寫小論文,分析材料,還要自己動手設計一些軟件處理語言、識別語言。“例如在買股票時,我們的軟件可以通過提取網上的海量相關信息🛹,提取其所涉及的語言規則,最後得出結論,到底該不該買這支股票。”陳老師的解釋,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理論語言學軟件的巨大社會實用性🧑🏽🎄🧑🏻🔧。
發展方向:培養興趣,增加實踐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些人類認知上的理論都是由於人類的愛好得出來的”,對於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陳老師一語中的🧜🏽♀️。
30年前,陳保亞老師考入華西醫科大學攻讀醫學學士。但大學期間接觸的維特根斯坦、喬姆斯基的書讓陳保亞對語言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特別喜歡這方面,年輕的陳保亞毅然選擇棄醫從事語言學研究👮🏻♀️,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沒有錯👳🏽♀️。“是興趣,讓我走上了理論語言學這條道路🤹♂️。”回憶往昔🙅🏽,陳老師微笑著說🐷。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語言學是一個實踐性學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只有面對實際材料,才能讓學生們在課上學到的理論有用武之地🂠。在教學中🌁,陳老師始終堅持“理論照亮材料💄,材料引導理論”,不斷地給學生爭取各種機會,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
在每次申請到項目後🪣,陳老師和汪老師都親自帶學生下去實踐。陳老師有一個心願,“我非常希望帶學生去西藏調研半年,中國的漢藏語系的大部分語言分布在雲南、西藏、四川這些高山地區,這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為了學生👳🏻♀️,為了我們民族的語言資源🛒♕,老師們可謂嘔心瀝血。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采訪的最後🌻,汪老師也特別提醒了學生們要更加勤勉⚂,花更多的精力到學習中來🤚🏽。“這門課需要學生閱讀大量的參考資料,如果學生不讀就無法跟上下一節課”,汪老師說,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重,課外活動也多,常常學生比老師還忙。他真誠的希望學生們能夠靜下心來做學問💇🏽♂️,在中國語言理論的道路上把這門課的精髓薪火相傳🪫。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