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3f/7a9a7/827a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李連發:應對全球通脹分化的中國對策 - 意昂3体育

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李連發:應對全球通脹分化的中國對策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強總理提出,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預期目標在3%左右。從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狀況來看,各國通貨膨脹出現了分化,在這種全球通脹分化的背景下,我國3%的通脹目標具有合理性。以下采用各國的核心(扣除食品和能源)通脹率數據,主要考察德國、日本、美國和我國的通脹狀況。

一、從長周期看當前的全球通脹變化

1976年12月之前,美國和日本的核心通脹變化趨勢存在明顯的分歧。從1976年12月之前的數據可以看出,日本的核心CPI同比增速高於美國。盡管日美通脹波動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日本通脹的擴展幅度大於美國。1974年11月,日本和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分別為24.2%和11.2%,日本的核心通脹率超過美國的兩倍。另外,1976年12月,日本和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分別為10.6%和6.1%,日本核心通脹率的持續增加與美國核心通脹率同期變化不大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然而,自1976年12月以來,日美通脹的分化現象基本消失了。日本的核心通脹率普遍低於美國的核心通脹率,並且其變化趨勢與美國的通脹變化趨勢大體一致。自1976年12月以來,日美核心通脹率出現分化性變化的情況僅發生三次,且差異程度較小。這三次小的差異分別發生在: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以及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

自1997年德國發布核心通脹率數據以來,德國的核心通脹率普遍低於美國的核心通脹率,盡管其變化方式與美國的通脹變化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自1997年以來,德美兩國核心通脹率僅有兩次出現前者高於後者的情況,且高出的幅度較小。這兩次差異分別發生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期間以及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期間(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俄烏戰爭期間,德國能源緊缺導致物價上漲)。

自2013年1月中國發布核心通脹率數據以來,中美通脹之間的關系表現為以下三種情況: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間,中國核心通脹率略低於美國核心通脹率;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間,中國核心通脹率高於美國核心通脹率;2018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間,中國核心通脹率大幅度低於美國核心通脹率。

自2021年2月以來,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已從1.3%升至2022年9月的6.6%(2024年2月為3.8%),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趨勢。在德國,核心通脹率從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期間,從1.1%上升至6.3%。而日本的核心通脹率在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期間,從-0.9%上升至4.2%。根據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經濟體的通脹水平上升。在此期間,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一些發達經濟體采取了措施阻隔與中國的貿易,增加了貿易成本,而各國推出的供應鏈措施則進一步限製了中國產品與要素向其他國家的流動。

自2022年9月以來,美國的核心通脹率從6.6%下降至2024年2月的3.8%,呈現出下降趨勢。同樣地,德國的核心通脹率也從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間,由6.3%顯著下降至3.5%。而日本的核心通脹率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間,也從4.2%降至2%。這些數據表明,這些經濟體的通脹水平正在下降。一種解釋是,在此期間,隨著發達經濟體進口的增加,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得以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發達經濟體的通脹壓力。

美、日、德等國家的通脹高企現象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在排除疫情因素後,這些國家通脹高企的主要原因可以近似歸因於它們所實施的逆全球化政策。逆全球化政策的實施始於2018年6月15日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短期影響了2022年9月的美國核心通脹率達到6.6%,長期影響仍在持續中。因此,可以認為逆全球化政策是導致這些國家通脹高企、當前全球通脹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應對全球通脹分化的中國對策

2023年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我們成功頂住了外部壓力。外部的壓力自2017年全球通脹分化慢慢形成以來持續有所增加;然而,面對這樣的壓力,我國經濟2023年仍然保持了5.2%的增速。在這一實踐基礎上分析預測,我國通脹走勢長期將溫和上行並恢復到正常的區間。但我國也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在原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內探索生存之道和發展之道。

(一)逆全球化形勢對我國的挑戰

當前外部環境呈現出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性上升的趨勢。從全球通脹分化的角度來看,美、日、德等主要發達國家與我們存在意識形態、文化、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差異和競爭,甚至對抗。通脹分化的背後反映了各國政治及經濟關系的復雜性。上述主要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政策總體上同步性較高,逆全球化形勢對我國的挑戰非常嚴峻。未來我國所面對的逆全球化形勢將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逆全球化的外部環境對國內物價漲幅產生了影響,但這不會改變國內經濟向好的趨勢,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國內經濟存在的問題歸納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從本文的視角,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有較大的空間,主要在於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之間的需求相關度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美、日、德、英、韓、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與中國的負向統計關系目前已經暫時出現了弱化的傾向:(1)日本在2017年2月至2022年9月通脹分化形成階段,在中美通脹分化和負相關的大背景下,日本與美國、日本與中國均保持了通脹方面的正相關。(2)英國在2017年2月至2022年9月通脹分化形成階段,英國跟隨美國,美國通脹是英國通脹的格蘭傑原因,兩國通脹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然而,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通脹分化緩和階段,英國與中、美通脹之間最顯著的關系是,英國通脹與中國通脹出現了協整關系。(3)在通脹分化的緩和階段,美國、日本和德國與中國通脹之間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協整關系。(4)在通脹分化的緩和階段,韓國、意大利和法國原來與中國通脹之間的顯著負相關消失了。

(二)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下的中國對策

1. 以“進”促“穩”,穩中求進,先立後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一方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以這樣的“進”來促進全球化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穩中求進,先立後破,在原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內探索生存之道和發展之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2. 把握主要發達國家的系統性活動規律,探索我國經濟高水平安全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在全球通脹分化視角下探討中國的應對之策,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主要發達國家在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系統性的活動規律。同時,我們也需要探索中國在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中發揮更大作用、確保自身經濟高水平安全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3. 縮小我國通脹率與主要經濟體通脹率的差距

縮小我國通脹率與主要經濟體通脹率的差距,將我國通脹率保持在主要經濟體通脹率區間之內,相比於主要經濟體通脹發展態勢分化,對我們更為有利。為此,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強總理提出,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預期目標在3%左右。在當前全球通脹分化的背景下,我國3%的通脹目標具有合理性。

作者簡介

image1.jpeg

李連發,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學系副主任。在Economic Inquiry,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China Economic Review,《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出版《中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微觀基礎研究》等專著。

386748f62f11451990ebbc27f17aff60.png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