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袁誠:“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精準”的政策導航

    2025年3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通過的《關於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以及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安排總和達53.81萬億元,相較於2024年的49.53萬億元👒,全國財政總支出增加了4.28萬億元。2025年度中央財政赤字率維持3.8%高位(對應赤字規模5.66萬億元),疊加4.2萬億元專項債券,將實施“更加積極、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報告》明確,2025年財政支出方向主要側重於三個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提振消費並增加居民收入🚵‍♀️;強化對教育、科技🛷、鄉村振興以及綠色低碳領域的支持。

    事實上自2008年起,我國已連續17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此前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減稅降費上。例如,2009年增值稅轉型改革減稅約1200億元;2012—2016年“營改增”政策減稅約2萬億元;2017年起一系列增值稅減稅政策減稅約1.6萬億元📝☃️;2020年以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規模更是超過2.5萬億元🛳。這些減稅降費政策在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2025年實施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實現促進經濟增長👮🏻‍♂️,同時提升經濟增長的效率🎡💹、質量與後勁的重要目標🌻。

    過去,擴張性財政支出政策常被等同於“大水漫灌”模式🏊🏽‍♀️。若積極的財政政策缺乏精準的財政手段配套🏄🏻‍♂️𓀎,新增預算資金將難以觸及有效需求主體,所支持項目也會因缺乏科學論證而導致資金沉澱,極大降低財政資源的再配置效率。歷史上“大水漫灌”式的財政政策,造成行業失衡,資金過度流入基建、房地產等領域♣︎,加劇產能過剩,而科技創新領域與中小微企業卻依舊面臨融資難題。同時,區域失衡問題也隨之而來👨‍🦰,經濟發達地區虹吸效應增強👨🏻‍🦼‍➡️,欠發達地區財政自給率持續下降。此外,“大水漫灌”式的總量刺激還使市場形成“政策依賴症”🟢🫅🏼,削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動力,擾亂政策預期🫳🏽。

    因此,2025年財政政策在“更加積極”的總體基調下,除了擴張財政支出總量,更需要強化資金配置的精準性,通過“靶向施策”破解傳統財政支出中“資金沉澱”與“政策空轉”的問題。如何在“更加精準”方面實現突破創新,怎樣以“更加精準”為導向優化財政資源配置,讓每一分錢都能流向最急需的領域,已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命題。在兩會中👩🏼‍🦰,以下兩個施政表述體現了政府對“更加精準”使用財政資金的重視以及推進方案🛺。

    首先😺,政府工作報告在深化財稅金融體製改革部分明確提出🚵🏽‍♀️,將開展中央部門零基預算改革試點,並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預算改革🈸。零基預算改革摒棄了“基數+增長”的傳統預算編製方式,要求所有支出項目每年都重新論證必要性,並按照優先級動態調整資金分配⏯。這一改革旨在消除歷史支出慣性🙇🏽,打破傳統預算編製的路徑依賴,通過“從實際出發”的預算編製方式,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投向最需要的領域。同時🙇‍♀️,零基預算有助於聚焦戰略優先級項目,通過建立“科技攻關♧、民生保障、綠色轉型”等核心清單🤹🏿‍♂️,精準引導財政資金的投放方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為重大戰略任務的實施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其次,政府對多項財政資金的投放明確了具體方向。例如,在發行的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中🐅👨🏽‍⚖️,8000億元明確用於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5000億元明確用於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信息來源於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的發言🖕🏽,2025年3月6日)。這種分配模式打破了“基數法”的慣性,以“項目優先度—資金分配量”的動態掛鉤機製,實現了財政資金的精準有效投放。2025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到10.34萬億元,首次設立“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將激勵資金向稅收貢獻大🧖🏼☛、收入增速較快的地區傾斜👩‍👧;繼續安排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激勵地方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同等基本公共服務。這些方案和措施的出臺表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更加精準”的政策導航下落地實施📥,從而避免“大水漫灌”模式帶來的低效與失衡困境。

    毋庸置疑,“更加精準”的政策導航必須以科學客觀的績效監測評價體系為依據👵🏼🫵🏿。構建全周期績效監測體系⚓️,需涵蓋政策實施前的預評估🉑、實施過程中的動態監測以及實施後的效果評價。在政策實施前,通過對項目的可行性、預期效益等進行全面評估,為政策製定提供科學依據;實施過程中🍘,利用大數據、物聯網、量化評估模型、政策效果仿真系統、財政監管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實時跟蹤資金使用情況🫄🏻、項目進展等關鍵指標,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實施後🙂‍↕️,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多個維度對政策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總結經驗教訓🧯,為後續政策調整與優化提供參考。“全鏈條、多維度🍿、強反饋”的績效監測評價體系將政策效果從模糊定性轉向精準定量💁🏻,為財政資源配置提供準確的評估“刻度尺”。

    與此同時,“更加精準”的政策導航離不開財政管理領域深度的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數字技術正在重構財政治理範式💅🏽。財政數字化轉型不僅為精準施政提供了多種工具🙎,更是完善現代財政製度的關鍵一環🦁。諸如財政數據智能平臺👨🏿‍⚖️🆙、區塊鏈資金監管、AI政策仿真系統等財政數字化工具👰,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全面🪮、準確、實時的數據支持。這些工具的運用🧝🏿‍♂️,有利於打破傳統財政管理中的信息孤島現象,實現財政數據跨部門、跨層級的互聯互通與共享🧚🏼‍♀️,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資源配置低效與決策失誤風險。通過財政數字化轉型,政府能夠精準識別地區發展中的短板與痛點,從而在公共服務供給🏨、社會保障體系等關鍵領域的規劃與執行上,更加精準地對接民眾需求📖。

    “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更加精準”的政策導航相輔相成◼️,後者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實施保駕護航♍️。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只有持續優化財政政策的精準度,才能在經濟規模🤽🏽‍♂️🙋🏼‍♀️、財政規模不斷擴張的形勢下更好應對各種挑戰,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真正成為推動國家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有力引擎⬜️。

    作者簡介

    image1.jpeg

    袁誠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財政學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在應用計量經濟學和應用公共經濟學領域進行教學和研究,研究興趣包括應用公共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公共政策與項目評估🫰🏻👩‍⚖️、教育經濟學。多項成果發表在國際和國內頂級期刊上,包括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等🎽,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