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山石 | 責編:麥洛《政府工作報告》非常平實低調地總結了政府過去一年和五年的工作🌴,在社會保障方面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金製度,住院和門診費用實現跨省直接結算⬇️,對困難行業企業社保費實施緩繳👎🏼,大幅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這些是我們在遇到疫情等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下取得來之不易的成就。《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一致,黨和政府在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方向明確,具體思路清晰並且一脈相承🕕。
失業保險是宏觀經濟的自動穩定器之一🛣🌏,在經濟下行時期向失業人員發放失業金,一方面保證失業人員的基本購買力,另一方面防止失業人員增多帶來的社會失序。失業保險在我國近年來的減稅降費中發揮較為重要的作用。自2015年實施社會保險費降率減費政策以來🕕,失業保險的費率已經從3%下降到1%,失業保險的當年基金結余也由2015年的631.4億元下降到2021年的基金赤字4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由2015年的5082.97億元下降到2021年的3313億元🫔。2022年末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4億人,向1058萬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887億元。但是失業保險運行當中也有一些問題值得註意。
第一,失業保險參保率高的人群和失業率高的人群出現錯配🧑💻。2021年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員46,773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2,958萬人,占2021年城鎮就業人口的49.1%。依據我國現行《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保險覆蓋城鎮企事業單位及其正式職工,近幾年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把農民合同製工人、中小微企業職工等流動性大的群體納入失業保險參保範圍,但參保率並不理想。另外,各地尚未把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正規就業的企事業單位參保率高但失業風險很低🧑🏽🍳,而真正有高失業風險的農民合同製工人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率較低。
第二,失業保險金的受益率比較低🧜🏿♂️👳。202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口為1040萬人,而2021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59 萬人🖍📟,只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口的25%🙌🏽。失業保險金受益率低的原因除了高失業風險人群參保率不高以外🍨,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嚴格和失業保險待遇不高也是重要原因🪯🦕。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較為嚴格,只有失業者在滿足非自願失業、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並達到規定的繳費年限和辦理失業保險登記這三個條件後才能領取。在2020年疫情暴發後😱,我國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失業保險金的領取條件。但我國失業保險金的待遇較低,我國失業保險金待遇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最低工資標準之間➙,由於領取程序繁雜且有領取時長限製,所以一些失業人員不願意領取或者索性去申請最低生活保障補貼🧑🏽🚀。
第三,我國失業保險更加強調對企業的返還,但這些返還對企業幫助有限💙,企業並沒有領取失業保險費返還的動力。由於失業保險金受益率低,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較多,各地鼓勵失業保險金用於留工補貼和穩崗返還等支出。新增失業保險支出項目基本以服務和補貼為主,重企業輕個人,並且經常采用企業免申即享的方式👩🦳。但這些失業保險費返還由於金額較低👱🏿♀️,對企業幫助有限,往往需要政府主動推送或者送上門企業才會領取。
自從2015年失業保險進行減費降率以來🧛♀️,目前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基本平衡🛳🔇,費率進一步下降的空間較小。失業保險下一步可考慮提高統籌層次🥬,擴大覆蓋面和落實待遇發放🥂🍔。使得失業保險金真正補貼到人🏊🏽♀️,更有利於發揮失業保險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第一,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的覆蓋範圍,並提升失業保險的參保率🫔。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大量湧現8️⃣,靈活就業正在成為一種重要的就業模式。應該考慮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失業保險覆蓋範圍,並大力提高農民合同製工人、中小微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對失業保險需求更高的人群的參保率。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形式導致其工資待遇不穩定😂💁🏼♂️,因此,建議根據實際情況對其繳費形式進行靈活管理。因特殊情況而未能連續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建議可按年、月或季度的不同方式繳費,同時配套建立靈活就業人員失業保險關系轉移程序🈴。
第二,推動農民合同製工人、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鎮職工同等參保同等享受待遇。根據《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農民合同製職工個人不繳費,失業後如果滿足領取條件只能領取一次性生活補助費🚌,而不能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補貼標準相對較少且保障期限短💙、範圍窄🎅🏼,總體保障水平低於城鎮職工👈🏼。部分城市統一城鄉失業保險政策🥍🦬,農民合同製工人與城鎮職工同等繳納失業保險費,同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目前我國失業保險個人繳費壓力小🚵🏽,而且農民合同製工人失業風險更高🥕,建議全國範圍內統一城鄉失業保險政策,統一農民合同製工人和城鎮職工的失業保險待遇💩,農民合同製工人失業達到領取條件後也可以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這樣農民合同製工人與城鎮職工在失業保險政策上實現城鄉均等化🆚,享受待遇水平將大幅提升。
第三,適度提高失業保險金待遇支付❔🐯,強化失業保險對個人的保障和補貼。目前我國失業保險金更強調對企業的補助,多數資金以穩崗返還等形式補貼給企業。但失業保險金資金規模較小難以對企業形成有效激勵。各地失業保險金待遇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最低工資水平之間,有些地方和低保標準非常接近,降低了失業保險的吸引力。應該考慮適度提高失業保險金待遇支付👨🏽🔧👨🏽🔧,發揮失業保險金對個人的補貼,真正發揮失業保險的作用。
第四🌜,考慮跟隨養老保險一起👶,提高失業保險的統籌層次,早日實現全國統籌👏🏼。目前四個直轄市以及廣東💣、吉林⏯、青海和安徽等省實現失業保險的省級統籌。失業保險不推行全國統籌,會影響失業保險的遷移和領取,降低失業保險的吸引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21年11月,人社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暢通失業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的通知》(人社廳發〔2021〕85號)規定,不符合申領失業保險金條件人員辦理轉移,需要按失業保險金總額的1.5倍計算轉移費用。由於我國目前失業保險繳費較少🫃🏻,失業受益率低,如果參保人員在當地連續參保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數額較低👨🏻⚖️,但如果跨省轉移卻會帶走更多的失業保險費用👩🏿💻。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人員流動的進一步加劇,廣東等以前吸納大量靈活就業人員的省份會承擔較大的失業保險金轉移接續支出壓力,可能會進一步降低這些省份提高失業保險參保率的積極性。失業保險全國統籌推行的難度並不大,如果失業保險全國統籌⛹️♀️,會增加對失業保險這個小險種的關註度🧕🏽,也有利於提高失業保險的參保率,有利於失業保險真正發揮作用。建議利用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契機,做實失業保險的全國統籌🙋🏿♂️。
作者簡介
蔣雲赟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財政部政府債務咨詢專家,中國成本研究會理事🧜🏽♀️,中國稅務學會中青年稅收研究會理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主持人🩶♚,首批北京市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主持人。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保險、稅製改革以及公共項目的績效評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多個部委課題,在《經濟研究》《財貿經濟》、China Economic Review🧑🏽🌾、Applied Economics和Economic Modelling等經濟學期刊上發表文章50余篇🏊🏽。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