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安寧 | 責編:晏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近年來,為了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分配,控製醫療花費不合理增長,國家醫保局從多方面開展醫保支付改革,並取得階段性成果。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組織開展八輪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涉及333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四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平均降價超70%1。國家醫保局還統籌指導地方積極開展省級或省際聯盟采購,主要指導地方對國家集采以外的藥品和耗材開展集采。連同地方聯盟采購,集采累計減負約5000億元2。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連續六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累計744個藥品新增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3。根據2021年11月19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24年末,我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實現在統籌地區、醫療機構、病種和醫保基金四個方面全覆蓋。至2022年,206個統籌地區實現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實際付費。實際付費地區中,按DRG/DIP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達到52%,病種覆蓋範圍達到78%,按DRG/DIP付費的醫保基金支出占統籌地區內醫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達到77%4。
然而,當前醫保支付改革仍然面臨一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改革缺乏頂層設計,導致部分政策執行情況不佳。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為例。每年國家醫保局與藥企進行價格談判,將創新藥品納入醫保目錄進行支付。但是,此類藥品實際進院的比例並不高,原因在於醫院同時還受到其他政策的約束,例如醫保總額預算和藥占比考核等。與醫保目錄現有藥品相比,創新藥品價格偏高,會占用更多醫保額度,產生更高的藥占比。同時,在DRG/DIP的按病種和診療方式的付費模式下,醫院也沒有動機為患者提供價格偏高的創新藥品。
其次,當前改革往往只關註控費,缺乏配套政策保障醫療質量。改革的目的是在不影響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控製醫療花費不合理增長。當前的改革往往以控費為主要目標,而忽視了對其他潛在的不當行為的監管。以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為例。在按病種付費方式下,醫療機構可能產生服務供給不足、推諉高風險患者、挑選高收益患者、分解住院等策略性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會影響醫療質量。
再次,當前改革不利於藥品研發創新。藥品研發是一項相對長期的過程,且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目前國內藥企在研發投入方面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從傳統藥品銷售盈利,將利潤投入新藥研發;另一種是前期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研發,藥品上市以後通過銷售利潤獲取投資回報。當前的醫保支付政策對這兩種模式都會產生影響:藥品集中采購降低了傳統藥品的銷售利潤;新藥上市以後在較短時間內面臨集采風險,導致銷售周期變短,利潤降低;定額支付方式降低了醫療服務供給方使用新技術和新藥品的動機。我國的藥品研發本就落後於歐美等西方國家,目前正處於追趕階段。醫保支付政策可能降低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利於我國製藥行業的長遠發展。
最後,改革效果缺乏相關政策評估。近年來,醫保部門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也積累了海量的數據,但是,仍然缺乏準確客觀的政策評估。以DRG/DIP為例。DRG按照疾病診斷相關組付費,除了病種,考慮患者年齡、合並症和出院狀態等有限幾項指標;而DIP是按病組分值付費,綜合考慮病種和治療方式。DRG和DIP哪種支付方式更有效,仍然沒有一致的結論。根據政策要求,所有醫療機構將於2024年底執行DRG或者DIP支付。通過對已開展改革的醫療機構進行執行效果評估,並將兩種支付方式效果進行比較,對後面進行改革的醫療機構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DRG/DIP執行過程中是否出現了服務不足、推諉患者、高靠病組等策略性行為,進而影響醫療質量,目前也缺乏相關分析和證據。
因此,在繼續執行集中帶量采購、藥品目錄談判、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同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加強部委合作,製定激勵相容的政策。醫療機構面臨醫保局、衛健委、藥監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的監管。各部門間應加強合作,保證出臺的政策激勵相容,不與既有政策發生沖突。在藥品目錄調整方面,在地方醫保基金充足的情況下,應該鼓勵國談藥品入院和使用,比如國談藥品在一段時間內不納入衛健委對醫院的藥占比考核。在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方面,醫保局應與藥監局、知識產權局合作,嚴格執行企業資格審查和藥品上市審查,確保競標企業沒有專利侵權等行為;在生產環節加強監管,確保中標藥品的療效和質量。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市面上存在一部分未通過一致性評價且藥品質量較差的仿製藥。各部門應加強合作,通過行政手段或者支付方式改革逐漸淘汰這類藥品,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第二,鼓勵醫院加強績效管理,提高診療水平,保障醫療質量。DRG/DIP在執行過程中,可以配套執行按績效付費。具體而言,醫保基金支付以按病種付費為主,少部分可采用以院內手術感染率、(同病種)再入院率等指標進行支付。以按績效付費為政策引導,促進醫院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提高診療水平,減少醫療浪費。
第三,出臺配套政策,鼓勵醫療創新。近年來,我國面臨的國際局勢日益嚴峻,在多個領域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因此,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方面顯得尤其重要。國家應直接出臺政策鼓勵企業進行研發。例如,生物製藥是國內藥企發展較快且有望趕超歐美藥企的領域,可以通過專項政策鼓勵生物製藥創新。另外,醫保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創新技術的使用,間接鼓勵企業研發。比如,規定重大創新的醫療技術、藥品或耗材在通過嚴格審核後,其花費可在一定時期內不納入醫保總額。
第四,鼓勵政策研究,提供評估證據。醫療領域出臺了很多政策,大量相關問題亟待回答,比如醫保控費和集中采購政策是否影響醫藥企業創新、支付方式改革下醫院是否進行策略性反應、醫保支付政策是否影響患者就醫的均等性等。衛健委和醫保局在醫療系統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積累了大量的醫療數據。建議兩部委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相關數據對學術界有條件開放,鼓勵學者開展政策評估研究,以學術證據輔助政策製定。
最後,探索醫聯體、醫共體模式下的按人頭付費。DRG/DIP支付方式仍然以治療為核心,而實現全面健康需要以預防為核心。因此,DRG/DIP僅僅是當前我國醫保支付體系完善過程中的過渡性政策。長遠來看,應探索醫聯體或者醫共體模式下的按人頭付費,以價值醫療為導向,促進醫療機構對服務人群開展健康管理,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促進全民健康。
資料來源
1國家醫療保障局對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6186號建議的答復,http://www.nhsa.gov.cn/art/2023/12/22/art_110_11790.html;國家醫保局新聞動態,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17922.htm
2孫秀艷 (2023年8月3日),《藥品集采,有效減輕就醫負擔》,《人民日報》
3國家醫保局新聞動態,http://www.nhsa.gov.cn/art/2023/12/13/art_14_11671.html
42022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https://www.gov.cn/xinwen/2023-03/10/content_5745859.htm?eqid=96caf1a40008eb750000000264619ad3
作者簡介
石菊,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3体育官网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雙聘副教授,北京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經濟學和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石菊博士對醫療體製改革特別是醫保支付製度改革有深入研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地方衛健委、醫保局委托課題。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包括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Health Economics等高質量國際期刊。多篇中文論文發表於《經濟學(季刊)》《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等國內核心期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