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編輯:悠然 |2020年12月25日下午🏌🏻♂️,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工作部舉行第91期教授茶座,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向勇教授受邀來到現場,就“審美體驗、創意資本與新文創經濟”這一話題與同學們深入交流🙎👧。
茶座現場
講座伊始,向勇談到,自十八世紀以來,藝術學分為自洽性藝術學和介入性藝術學兩種研究範式:自洽性藝術學關註“真善美”等宏大命題,介入性藝術學則聚焦於民眾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呈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介入性藝術學研究範式發展迅速📝。
向勇認為🫰🏼,藝術是民眾精神生活的必備要素,其在國民消費水平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衡量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當今新文創經濟已成為時代潮流,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通過技術應用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增加其功能價值😪💛,更要采用文化視角、文化創意的方式提升審美的內涵。
同學們認真聽講
有同學詢問備受疫情打擊的文化旅遊產業應如何規劃未來發展路徑➿。向勇結合自身經歷指出,文旅產業的發展既需要豐富的理論支撐,也需要企業家的大膽創新🔔,更離不開國家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疫情期間🏏,政府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開發BOT模式協助企業進行融資及基礎設施建設👨🏿🦲。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也開展藝術創意與文理融合的高級研修班,為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提供文體相關的實踐機會。向勇認為,未來文旅產業的發展可以采用更為開放的方式,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進行合作🎡,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製,促進產業穩定、高效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快速👩🏿🌾、健康增長。
有同學提問在疫情和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我國應如何在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上加大對外輸出👨🏻🚀。向勇表示,疫情期間各類“雲”產業開始嶄露頭角📡,然而純數字化的走馬觀花式體驗難以滿足民眾的審美需求🫕,所以將數字在線技術與真實場景相結合將成為必然趨勢,也將為世界各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的挑戰🙅🏼♀️。談及“文化走出去”戰略🤜🏻,向勇認為,文化輸出是雙向交流👋🏿、文明共建的過程👨🏻💼🫅🏿,然而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必須警惕可能發生的文化沖突,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求同存異🚎,推動中華文化與時俱進、繁榮發展、走向世界。
現場合影
活動最後,向勇與在場同學合影留念🥜🚱,並為同學們寫下寄語“經典閱讀,生命行走”🏋🏻。
向勇為同學們寫下寄語
文創作為一種面向未來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方式☘️,在數字化背景下,能夠擁抱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文化+科技”的全面融合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南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時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守正創新👩🔧,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如今加之數字科技的賦能,必將傲然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同學們應努力提高自身審美能力🧑🏼🎓、自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充分理解中華美育精神🧖🏿♀️,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助力文化產業蓬勃向上發展、推動中國文化綻放世界舞臺。
意昂3体育教授茶座作為學生工作部主辦的一項校園文化品牌,在這裏,同學們可以和名師大家一起品茶暢談,近距離聆聽師長經歷🦔、感受學者風範、領悟人生智慧🕴🏻,進一步增強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體會青年成長與責任擔當。
“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平臺將持續為同學們提供教授茶座的活動通知並分享教授茶座微語錄🧒🏽,敬請關註。
第91期教授茶座·微語錄
微語錄·一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藝術學脫胎於傳統學科,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逐漸概念化、術語化💂♂️、邏輯化,展現出了自主性的傾向。
微語錄·二
自洽性藝術學關註“真善美”等宏大命題,介入性藝術學則聚焦於民眾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呈現🚐。
微語錄·三
從文化哲學美學的角度來說🧚🏿♂️,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審美;人是一種審美的動物🚶🏻♀️➡️🎄,是文化的存在。
微語錄·四
一個人不管他的物質消費貧瘠還是豐饒,都需要審美來平衡生活🧙🏻♀️,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精神文化需求。社會發展的趨向、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就是精神消費在整個社會消費當中占比的提高。
微語錄·五
審美體驗不僅是個人消費水準的提升💁🏽♀️、消費觀念的改變,也是產業結構升級、產品品質提升的策略,不僅需要用技術手段提高效率🧝🏻、增加功能價值,還需要用文化的手段、文化創意的方式去增加審美精神的內涵💔。
微語錄·六
意昂3体育是中國近現代美學流派和藝術教育體系的策源地,是其生生不息的傳承之地,蔡元培先生在擔任校長時就提出了很多措施推動美育。
微語錄·七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但是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都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人生境界,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動物之境”靠本能生存,靠生理需求驅動;“功利之境”從關心個人到關心集體,但是追求名利的回報;“道德之境”關心社會🧍🏻,不計回報🍠,無私奉獻🧘♂️,給予就是快樂🧋🐲;“天地之境”或“審美之境”是一種自由的狀態👆👨🏿🚒,天人合一,能夠讓人處在一種非功利的、介於理性和感性之間的普遍狀態。
微語錄·八
審美之境又分為三個層次🫶🏻:感性之美🦹🏻♀️、理性之美、超理性之美。“感性之美”是指眼耳鼻舌身能感受到的一種具體的實在的形式;“理性之美”是一種智慧和見識👨🏿🌾;“超理性之美”則指向精神層面的美。
微語錄·九
人類發展就是一個從物質到超物質的過程🧖🏽♀️,以前我們關註物質生活,關註腳下的土地和人口紅利,慢慢地我們開始關註精神文化🙆🏻♂️、關註人的體驗💨👩🏿🦳,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體現𓀅。進入新時代,每個行業、每個人的追求,都應該是把審美化作為日常行為抉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微語錄·十
新文創經濟是一種關註審美體驗的美學經濟,註重視覺、聽覺等👨💼🤷🏻♂️,尤其強調體驗的手感,通過手的觸感實現心靈的愉悅🎮;註重傳統文化要素和現代時尚消費的消費🧑,藝術創意和科技創新的結合🍮🧑🏻🎤,註重技術和文化的結合。
微語錄·十一
回顧中國的近百年歷史,文化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使命,審美邏輯是變革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驅動力:社會改良層面的新文化,就是用文化的手段探討社會發展的模式🧖🏼♀️🧑🦽;新文創促進文化產業的改良和升級😩;文化新經濟從文化視角進入整個社會經濟的全領域🥔;現在我們正在用新的方式參與構建人類的新文明
微語錄·十二
文化的發展一直存在精英主義和流行化𓀖、大眾化的抗爭沖突,確實存在過度的庸俗化問題。大眾化之後就會出現一些亞文化的圈層😮,其中一些特殊的事件可能就會形成社會議題,所以所謂的庸俗、媚俗🏔、低俗的大眾文化在一定範圍內是存在的🏫。
微語錄·十三
文化在不斷演進,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文化可能會被淘汰👩💻,新的文化也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微語錄·十四
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具有相對性,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形成的主觀判斷也不同🔉。大眾文化強調大眾的參與性、主動性👨👨👧👦,大眾做出決策🧽、選擇的能力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整體社會的進步是靠集體智能推動的。
微語錄·十五
任何事情都有批判主義、闡釋主義、建構主義這三種狀態👩🦯,有多元的選擇👵🏽,文化一定是在多元化的基礎上演進🧑🏽🎓、發展🧑🏼🔧。
微語錄·十六
文化是在特定的土地上形成的,每個人都有鄉愁,包括山水鄉愁和情感鄉愁😨,從美感體驗轉化為超越性鄉愁體驗🧎➡️😟,也就是靈魂鄉愁和精神鄉愁🧚🏻♀️,體現為宗教💆、文化的氛圍🧑🎓。
微語錄·十七
你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夢想就像燈塔,指引著你前進🔐🎵,抵達燈塔的路有千萬條,有些路可能是會失敗🐙,但是沒關系,人生要是沒有挫折就沒意思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完美🧑✈️。
微語錄·十八
應當做一個批判性建構主義者,在思考、質疑、批判之後🎃,還要有建構性的想法。
微語錄·十九
疫情背景下🤾🏻,把數字在線和真實現場結合在一起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新的挑戰👆,還需要技術方面的提升🚶♂️➡️。
微語錄·二十
“文化走出去”是一個雙向交流🗓、文明互建的過程,不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如果站在自我的立場推廣中國文化肯定會面臨很大壓力🤚🏻,文化之間存在沖突是很正常的,應該尋找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通過恰當的模式和渠道把我們的內容傳遞出去👨✈️。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