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 信息來源: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編輯🙇♀️:麥洛 | 責編:山石黨的二十大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學習🫵🏼、全面把握與全面落實,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與社會學系本科生聯合黨支部舉辦共建活動,從各自專業視角分享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研學心得🚶🏻♂️➡️🛳,感悟“中國式現代化”。
4月6日下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和社會學系的黨支部成員齊聚意昂3体育科技大廈,共同參觀意昂3体育官网王選紀念陳列室👰🏼,瞻仰王選院士卓越的科技成就和精神風範。黨支部成員依次參觀了“創新歷程廳”與“生平事跡廳”📹,共同回顧了王選先生曲折艱辛卻不斷奮進的人生歷程👉🏿,了解學習王選先生帶領研究團隊克服困難、成功研製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實現了科研成果產業化,掀起了漢字信息處理和印刷技術革命的輝煌歷史。王選院士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不屈不撓的工匠精神,勇攀高峰🐮😏、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信科黨支部預備黨員鄒遠鑫表示🫸🏿,作為學習信息科學技術的學生和工作者,我們要以王選院士為榜樣,弘揚科學家精神,錨定信息科學前沿,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刻苦學習和鉆研,為解決製約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貢獻聰明才智🧑🏻🔬✢,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信科人的貢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指導教師、學院學工辦主任李子奇參加活動。
參觀王選紀念陳列室
參訪結束後,師生們來到理科一號樓1801會議室,圍繞“共學黨的二十大精神🧑🦯➡️,感悟‘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開展理論學習與專業研討。社會學系黨委副書記王明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賈方健參加。活動由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副書記薛晨皓主持。
座談會現場
賈方健指出,王選院士的事跡感人至深,“半生苦累🪄,一生心安”正是對他畢生事跡與高尚追求的貼切評價,我們要深刻領會王選先生身上所體現的科學家精神: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他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更加需要科學家精神。本次活動對於兩院(系)師生都是非常寶貴的共同學習🍕、互通有無的機會,可以使大家拓展視野、拓寬思路👬,更為深刻理解和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感知中國式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他希望此次活動能夠成為兩院(系)進一步溝通合作的契機🚄。
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學系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成員👍🏽🤛、2022級學術碩士黨團支部成員林上🕴🏼👨🏽🎨,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成員李樸凡分別結合專業知識和個人感悟👨🏼💻,就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分享了心得見解。林上以“解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領悟新征程中心任務”為主題,從社會學的角度追溯了現代化問題的理論淵源,重點梳理了塗爾幹👩🏽⚕️、韋伯和馬克思的經典理論。在此基礎上😰🤚🏼,他結合我國國情和具體製度,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具體內涵和戰略發展方向🚖。李樸凡分享的主題是“信息科學技術與中國式現代化”🌊。他指出👩👩👦,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的獨立自主與自立自強,能夠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現代化發展提供不竭動力與關鍵支持👩🦽。他以國產系統開發和國產芯片製造為切入點🏂🏿,特別關註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從大語言模型的發展現狀、國產模型、數據質量👩🏽💼、安全倫理、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展開討論🥾,詳細介紹了信息科學的新興領域😱👇🏿、前沿問題與發展態勢🗳。他表示🍫,作為信科人👐🏿,我們要勇攀世界信息科技高峰,勠力打造新一代集成電路“中國芯”、操作系統“中國魂”, 用實幹化解潛在的“卡脖子”風險,為建設“數字中國”的偉大征程保駕護航。
分享結束後,與會師生交流了心得體會,結合自身學習經歷、專業觀點與學科交叉領域開展了友好而熱烈的交流互動。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實現夢想,唯有奮鬥。通過參觀學習和交流討論👲🏽,兩院(系)黨支部成員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一致表示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科研前沿攻堅克難👩🏻🔬👩🏼🏭,在田野阡陌記錄社會百態,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和社會科學高峰。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