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攝影:曹含笑🔯、曹倩倩、宋夢麗| 編輯:安寧 | 責編:燕元天人合一
(在北京論壇閉幕式上的主旨報告)
艾倫·麥克法蘭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艾倫·麥克法蘭作報告
我是一個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在我的國家英國,以及喜馬拉雅、尼泊爾、日本和中國,進行了很多人類學相關的研究。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特別是文明的合一,是一個困難卻可行的命題。
我們談到傳承、文明♨️👨🏼🔧,文明的傳承就像一棵樹,它們是從一粒小種子開始的,或者一個小堅果🥳。種子成長為一棵小樹🏞,一棵小樹逐漸地長大,最終變成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各個世界的文明,就像一棵棵人類歷史上的參天大樹。中國就是這樣的一棵大樹,它已經成長了幾千年🧒。我自己的國家——英國♧,同樣也是從一棵小樹開始長了500多年,形成了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然而,這些參天大樹是參差不一的👩🏼⚕️🎷。中國是非常不同的一棵大樹🦵🏼,特別是從盎格魯長出來的樹跟中國這棵大樹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將這些被英國盎格魯文化影響的大樹👩🏿🍳,包括美國、加拿大,還有澳大利亞等等,歸結為一片樹林。那麽在這一片樹林之中,這些樹是比較相似的,但在其中仍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之處人們可能無法察覺。很多人對中國缺乏了解,而且很多中國人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中國文明跟西方文明是多麽的不同👧🏻。
報告現場
最近我發表了三部作品🚴🏿♀️,一部是關於中國的,叫做《了解中國》🪄,另兩部叫做《了解英國:A到Z》《中國、日本、歐洲和盎格魯文化圈》,我在這裏只能講兩到三點,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這些書。我們剛才談了個樹的比喻,樹都有樹幹,它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從政府的角度,它是不同的🐔。我們都知道中央政府,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跟西方政府是不同的💇🏿♂️,這個中央政府是非常獨特的。中國的中央政府的統治模式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那麽,西方的統治模式是什麽樣的呢?它是以一種帝國擴張、以一種封建民主的方式發展起來的。在西方,沒有中央集權體系,我們建立的是封建民主體系,這是以此為代表發展出來的西方統治模式。對小國來講,這種封建民主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如果把這樣的統治方式運用於非常大的國家⛹🏽♀️,如東方的一個大國,它未必就適用。
第二個顯著的差異在於國際關系的觀念。中國的體系通常被解釋為銀河政治,其中中國位於中心,星星(其他國家)圍繞著銀河(中國)運轉。例如,越南🦶🏼、日本和朝鮮等國家形成在中國周圍,這種觀念延續了幾千年🆙,廣泛為人所認知。它們從未與中國特別接近,但也不遠離📁,始終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系🚕。中國的國際關系就如同兄弟之間的關系🏚,更像是老大哥與弟弟的互動。然而,在西方,情況並非如此。在過去的500年👴,甚至1000年中,西方一直采用帝國擴張的模式,其中一個國家成為主導勢力,其文明便開始擴張。這種國際關系模式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大英帝國以及美國等國家的擴張。這些國家都是強勢文明的代表🏋🏼♂️,它們通過經濟和軍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地位,不論是經濟上的製約還是軍事上的壓迫🚴♂️,以吸納其他地區的土地和財富。因此,與中國處理國際關系時的視角相比,西方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
此外,我想分享的是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以及我們的人生觀🏏。這兩種文明有著顯著的不同🧍♂️。總的來說,中國文化強調和諧☝🏻,這一理念源自儒家思想的傳承。中國人重視和諧、平衡和共識🔭😴,通過協商和妥協來實現這種和諧。這是中國文明的核心特點。然而,如果我們觀察西方文化,會發現它與中國文化截然不同。西方文化更多地強調競爭、侵略和鬥爭。舉例來說🧝🏽♂️,當有人前往英國留學,我會告訴他們,生活和學業將會像一場戰鬥一樣👊,他們必須符合“適者生存”的原則👁,必須努力拼搏。這展示了一種對抗文化📭🛵。在西方👳,這種對抗文化在各個方面都有體現🔡,有時人們會看到他們爭吵,甚至動手打架🙆🏿♂️,然後通過法庭解決爭端。體育比賽也是一個例子🏌️♂️,運動中強調爭奪和競爭。因此👩🏻⚖️,中西方的觀點顯然是截然不同的🔩🔇,中國更加關註和諧。
另一個顯著的差異在於精神層面。對於西方人來說☝🏽,很難理解中國人在精神價值觀方面的態度👰♀️。我在一個天主教家庭長大,堅信只有一個神,這個神創造了這個世界並為我們設立了倫理體系🧗♂️,告訴我們有天堂、有地獄以及來生。這個神是我唯一的信仰,我也認為自己是神的選民🧑🦯➡️🫣,負有將這一信仰傳播給他人的責任🪁。在我整個童年時期,我一直堅信神的存在。然而,當我來到中國和日本時,我感到非常驚訝。我發現某些文明中根本沒有上帝的概念。在中文中🤥🤴🏼,他們沒有類似上帝這一概念。有人告訴我💻,中國人沒有上帝的概念,當你提及上帝時,他們不明白你在談論什麽。他們或許有一個天的概念,或者我們所說的天堂🏊🏻♂️,但沒有上帝的概念。因此💆🏽♂️,中國擁有各種各樣的哲學和意識形態🙅🏿♂️,它們和諧共存🚴♂️🏚,形成了精神層面的統一。在喜馬拉雅地區,我看到人們可以同時信仰印度教🖼、佛教,甚至異教,這意味著一個人可以信仰多個宗教🔅🍟,這對我來說令人難以置信👋🏽,在中國卻是常見的現象👨🏼🍼。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應該認識到,對於美國人或西方人來說🧑🏿🦳👎🏻,最大的困擾之一是中國不奉行一神論🤵🏼♂️,而我們卻堅定地支持一神論。
艾倫·麥克法蘭作報告
最後一點是我們的思維模式。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在數千年以來,就是基於這種量子式的思維🧑🏿🏭,其實在20世紀初期,在物理學、工程學🫷,還有數學方面,都有一場革命就叫做量子革命👨🏿🚒,這場革命也是讓整個西方科學界徹底地顛覆。事物既是光又是波👨🦰,並不是非此即彼,我們也知道,在這樣的想法下,那一只貓🚏,它既可以是活著也可以是死的。在道家的陰陽學說裏面🤹🏿♂️,一個圓圈裏面有陰和陽,它們互相製衡,它們互相平衡。在易經中我們就體會到了這樣的一種哲學,其實中國從一早就已經有了這種量子思維。
那從我的文明的來源🪵,從最初的古希臘這樣一個文明開始,我們其實就是二元的文化和二元的思維,電腦的發明其實就是二進製的🍭,是一種二元的思維方式,希臘最偉大的這些哲學家🙅🏼♀️,他們不遵循中道,不是這個🦶🏼,就是那個。這樣一種二元的思維🗺,也是由各種不同的事件所加強⤴️,尤其是基督教👨🏼✈️,還有一神論👩🏼⚖️👃🏼,其實他們也是非常二元的,即我們是神聖的,你就是邪惡的,天堂或者地獄,對的或者錯的☝🏽,沒有任何居中之道。喬治·布什,也可能是特朗普,他曾經說過,要麽你就是朋友,要麽你就是我的敵人,在國際事務中你不可能是既支持我又反對我,你要麽是支持🧂,要麽是反對🙇🏼。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哲學,我們就是二元的世界🦪🕝。
這些是我向大家闡述的五個要點🎒,當然🫅,我也可以擴充為八個或十個要點。東西方這兩棵不同的大樹各自茁壯成長,這是非常有趣的。有一點非常引人註目🧑🦲🎅🏿,即這兩棵樹的距離很遠👨🏫,中國在這邊,歐洲在那邊。它們在19世紀有一些重疊📌,20世紀有更多的交匯,而現在這兩棵樹在21世紀的最大問題是它們是否還能和諧共存。因此,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即互學互鑒🕵🏽♂️。我相信,如果我們像看到一個美麗的花園一樣🖊,其中各種植物繁茂生長🕺🏿,我們希望所有的植物都能和諧共生😖🥴,它們不會相互爭鬥,不會相互殺戮,它們相互交織、相互重疊,但仍然是獨立的植物。一棵樹永遠是一棵樹💁,中國永遠是中國🕕,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也永遠是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和諧是另一個例子,這個概念最初來自音樂。我們知道中國擅長大提琴演奏,而西方擅長小提琴,中東則擅長吹奏號角和小號等不同的樂器。盡管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各不相同,但由於音樂的原則和樂理,我們可以形成和弦。因此😸,我們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是建立國際秩序的原則,讓各種文明都可以在這個交響樂章中演奏出美麗的篇章💁♀️。
專題鏈接🎷:北京論壇2023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