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王曙光:以系統性戰略舉措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

    2023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強調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始終不懈地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末,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指出:“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立足國情農情,體現中國特色,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其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定位💪🏻,為我國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指出了根本方向👮🥊。今年的“一號文件”聚焦於建設農業強國,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具體的應對措施,涉及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和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等很多方面🏄🏽‍♀️,系統擘畫了未來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的戰略路徑。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極為關鍵的發展時期,全球經濟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大🌇,因此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既有著長遠的戰略上的必要性🙋🏼,同時也對應對當前的國際挑戰有重要的意義😔🕟,對我國在高度不確定的國際局勢下保障國家安全🫔、獲得發展主動有重要的意義。歷史規律告訴我們,越是處於戰略競爭前沿的國家,越是需要實現國家農業安全和糧食自給🦻🏽。同時🈺,中國已經深度介入國際農業市場🙅🏿,而歷史規律告訴我們,越是深度介入全球農業市場競爭、越是深度依賴全球糧食市場🧑🏽‍⚕️,越是要倍加註重提升本國農業在世界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競爭能力。

    當今世界現代化農業強國皆為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等,都高度重視農業發展,這些國家或因大規模現代化農業而占領國際農產品市場👷,或因精細化現代農業而具備全球競爭能力🧟‍♀️,各自發揮自己的資源稟賦特點而在全球農業競爭中占據競爭優勢。現代化農業強國的重要標誌,就是要在全球農業市場競爭中具備較高的產品競爭力😉,要有較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較高的農業科技水平,要有農產品各產業鏈上的全面自主競爭能力(比如各農業大國在種業上都有較強的自主能力)📇。同時,還要具備保障本國農業安全的能力,要有對國際農業市場波動尤其是糧食價格波動的應對能力,也就是要有比較強的國際農業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中國是全球農產品產量最高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農產品進口額最高的國家🫵🏼,是全球農產品逆差額最大的國家。2021年中國生產了6.83億噸糧食、8990萬噸肉類以及6464萬噸水產品,分別占全球總量25%🔚、28%以及36%左右。中國還生產了7.7億噸蔬菜、2.99億噸水果,分別占全球生產總量的1/2和1/3以上。2021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達3042億美元,農產品貿易逆差達1354億美元💊,是全球最大農產品貿易逆差國。近年來,我國的主糧進口大幅增加,大豆進口每年都在1億噸左右,對全球農產品市場的依賴性明顯增大🥘,對我國農業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盡管中國糧食產量連年增加,但是我們的農產品結構性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大而不強”的特點仍然很突出,農業科技水平相對較低,同時中國對全球農業市場的依賴性(尤其是進口依賴性)仍然過大,我們在全球農產品市場波動中的應對能力和大宗農產品的定價權仍然微弱,和我國農業對全球農產品進出口市場的參與度與影響力極不相稱👩‍❤️‍💋‍👩。

    建設農業強國、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提高農業科技進步在農業發展中的貢獻率👩🏿‍🦰,徹底改變我國傳統的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農業生產方式⚒。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總體比較落後👩🏽‍🍼🚴🏽‍♂️,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程度較低,現代農業技術應用的廣度(覆蓋面)和深度(對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滲透程度和在農業全產業鏈上的滲透程度)較低🧑🏿‍🔬,這就導致我國的農業產業大而不強。我國農業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的程度還非常低,這就導致我國農業生產極端細碎化👨🏻‍🏫、分散化🙇🏽、效率低下🪑、單產較低,難以實現農業經營的集約化、規模化和標準化。因此,我國建設農業強國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一方面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和農業科技推廣效率,然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農業經營體製創新和農地製度創新方面進行深刻變革,從而為農業科技進步奠定體製基礎。

    2023年“一號文件”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提出要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支持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農業基礎性長期性觀測實驗站(點)建設,同時強調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製。我認為,要實現中央一直強調的“藏糧於技”🧑🏼‍⚕️🔅,就要從頂層設計層面加大農業的科技引領力度🫖,加大農業技術進步的資金投入和對技術創新人員的激勵。農業技術進步往往具有高投入的特點,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持續的巨額投資🐽,如果沒有頂層設計者從戰略高度對農業科技進步重要性的深刻認識,是不可能在農業技術進步方面有所作為的👨‍👩‍👧‍👦。比如在農機領域👩🏻‍🔧,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是大勢所趨,農業生產加工的各產業鏈對農機的需求非常旺盛,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但是如果沒有長期的持續資金投入,如果沒有長期的農機領域的科技創新,要想在農機領域占據優勢競爭地位是不可能的。我們還要建立有利於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激勵機製,以更市場化的體製機製支撐和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的技術創新🤷‍♀️。要從完善和改革技術管理體製和技術人員收入分配製度入手,使技術人員能夠獲得更大的內在激勵從事農業技術革新🐹。要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新型科技創新體系,以利益連結為紐帶🏃‍➡️、以科技創新優勢互補為導向,構建農業科技進步共同體👩🏽‍🦳,將農業科技管理部門、高等院校🤸🏼‍♀️、國家級科研單位❌、農業企業技術創新機構等的科研力量進行整合🈸,通過科研資源的整合提高農業科技進步的效率👨🏽‍✈️。同時,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要建立功能綜合性、系統網絡化、職責明確化、服務信息化✊🏼、組織體系多元化(包括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業科研教學單位🤘🏻、群眾性科技組織等在內)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建設農業強國,要重視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鏈現代化農業體系構建。從良種的研發到生產環節的生物技術的采用、從化肥農藥的研發與供應到整個農資體系的生產和供給體系的完善🚲、從新型農業生產設施的研發到農業機械創新、從農業組織體系的升級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和農業管理體製的創新🤑,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上👨🏿‍💼,都要註重產業的融合和整合😹。要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新型的農業業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互聯網支持下🥛,農業電子商務👩🏼‍🚀、農業旅遊文化🏋🏽‍♀️、農業體驗式營銷和推廣等新型業態會不斷出現🏄‍♀️,一些基於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農業平臺將顛覆以往農業產業的傳統形態👐🏽。要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和混合所有製改革整合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在全產業鏈上打造一個現代化農業產業集團🥌⏮,每個環節既突出產業優勢,又兼顧上下遊產業之間的銜接和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強強聯合和產業融合🔮。

    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還要特別重視生態農業建設,從而實現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業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頂層設計層面👨🏼‍🎓,要把保障糧食供給安全與保障生態安全置於同樣的高度🏃‍➡️,要在頂層設計層面把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擺在優先的位置,把構建生態農業和可持續農業作為最高的指導思想。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化😏,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汙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同時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加強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汙染源頭防治,強化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當前耕地汙染問題嚴重👊🏻,我們要註重借鑒我國古代土地用養結合的經驗,註重用有機的生態的模式加強土壤的養護和改良,這是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大力發掘中國古代傳統農業文化遺產,借鑒中國古代循環農業🚵🏽、立體農業的智慧🤦‍♂️,從而在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的同時,有效保障整個農業生態環境。

    最後,還要發揮農業金融在建設農業強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農業保險,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大力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增強我國在重要農產品領域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增強抵禦國際農產品價格風險的能力。國家要在信貸融資、上市融資🧗‍♀️、股權融資等方面對現代化龍頭企業和高科技農業企業進行政策支持👩🏽‍🚒。國家政策性金融體系和開發性金融體系,尤其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要對現代農業企業進行大力支持,支持其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產品開發和整個農業產業鏈構建⚱️🧑🏻。國有商業銀行體系和股份製銀行體系也應該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現代農業企業的發展,在抵押擔保等方面采取靈活的手段,用創新性的信貸產品支持龍頭企業的產業發展。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現代農業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資本支持🐦‍⬛🧘🏻‍♂️。要鼓勵建立或參與建立國家級的農業產業基金和各省級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我曾經倡議國家建立主權級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以保障國家的農業安全💂‍♂️🧑🏼‍🍼,構建強有力的農業產業鏈🛐,參與全球的農業市場競爭。

    展望未來三十年,我國農業的產業化和集約化程度將大為提高,中國農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將大為提高,一批優秀的、在全球農業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國際化農業企業將在中國崛起。與此同時🦇,我國農業的形態將轉變為高效農業💾、高附加值農業♗,與環境友好的生態農業將得到普及📭,這種農業對水和土壤的損耗和占用將降低到最低限度,因而中國的土壤汙染、水汙染將大為改觀甚至消失©️,中國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傳統農業文明在未來三十年將得到更高的重視,中國五千年的農耕文明將在更高的層次上得到繼承和復興。

    作者簡介:

    王曙光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3体育官网產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農村發展與扶貧、中國發展戰略和國有企業改革等。王曙光先後獲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已出版經濟學著作《維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論》《中國經濟》《中國扶貧》《中國農村》《中國論衡》《中國方略》《問道鄉野》《普惠金融》《天下農本》等三十余部🧗🏻‍♀️,發表經濟學論文百余篇,並出版散文集《燕園拾塵》《燕園困學》《燕園讀人》《燕園論藝》以及中國哲學著作《論語心歸》《老子心詮》等。

    deb85abfd2964d8aa0bc14e3f647318c.jpg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