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4 信息來源👩🏼💼👩🏿🦲: 工學院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安寧2023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閉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2023年3月13日下午,新媒體研究院🖲、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體育教研部四個學院(部)共同舉辦“兩會精神進校園,院士委員來領學”四院聯合主題講座👨🏻🌾。活動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王復明教授👨👧👦,與四院師生交流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參與兩會的心得體會〽️,分享自身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的科研經歷和相應成果。講座由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工作部副部長🪂🧑🏻🦱、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田麗主持。
會議現場
講座伊始,王復明向師生傳達了最新的兩會精神。他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列為專章🙇🏽♂️,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代表委員座談時多次談到開展高水平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足見其在黨和國家發展事業中舉足輕重的作用。“黨有所呼,必有所應”🧏🏼♀️,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勇於承擔時代賦予的沉甸甸的使命。
之後,王復明院士以“固壩修道,是我無悔的選擇”為主題介紹了自己選擇固壩修道這一黨和人民亟需的事業的心路歷程,為在場的青年學者和意昂3体育學子以身示範。他指出,目擊抗洪救災使他萌生了“治水”的夢想🍋,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他做了“幸運兒”得以前往美國學習水害防治。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努力,他在道路鐵路及機場病害診治、堤壩及地下工程滲漏湧水防治🤸、地下管道非開挖修復三大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成長為共和國固壩修道的“工程醫生”🦷。
王復明作報告
與此同時🦪,王復明以他所倡導的“壩道工程醫院”建設的進展與成效為例🛃,梳理了在解決“卡脖子”關鍵問題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共性短板問題,他分別從服務社會需求、支持科技創新、培育新型產業、補強育人短板、加強科學普及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並與在場老師、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場師生對王復明院士傳達的最新兩會精神以及關於固壩修道的科研心得反響熱烈🫳🏽。
新媒體研究院2022級碩士生黨支部黨員史雨說道🤞🏿:“讓我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動的是,王復明院士對土木水利事業的熱愛,幾十年來不忘科研初心、勇擔時代使命的精神。在堅守專業的同時♜,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也一直關心著青年學子的成長,建立‘萬一’幫到你平臺,投身於青年人的學業和職業發展培養事業中。我們應該學習他將理想和現實結合的精神💂🏼♂️💃🏽,將對社會問題的深切關懷,融入到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研究中,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在攀登知識高峰中追求卓越,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一番事業。”
工學院航空研究生黨支部黨員林撼昕說道:“王復明院士在青年時期親眼目睹了水災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嚴重破壞,從而萌生了‘治水’的夢想,走上‘學習水利,學習治水’的道路👇🏿,在我們國家水災害防治💆🏿♀️、道路管網診治修復等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固壩修道領域‘幾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工學人學習🚾,我們要接過前人的接力棒,敢於向我們國家面臨的現實難題發起沖擊🚶♀️,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事業發展結合起來,‘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級博士生第二黨支部黨員李佳瑞說道:“40余年的潛心研究▫️,成為一名‘工程醫生’,王復明院士深入淺出地分享了從成為‘工程醫生’到建立‘工程醫院’的使命與擔當。科研工作者的‘十年磨一劍’,充滿著艱辛與探索、失敗與突破。應用基礎學科的產學研協同發展👮🏿♀️,需要不怕困難🏘、頂住壓力🏌🏻♀️、敢為人先♊️。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博士生🚵🏿♀️,我們更應該樹立人生理想🙂↕️,賡續先鋒血脈🎤,書寫家國情懷🙅🏿♂️,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體育教研部學生黨支部黨員張家偉說道🧛🏼:“非常有幸能聆聽王復明院士作的報告。他勉勵我們年輕人要早立誌🫅🏻,立長誌🏄🏿♂️,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砥礪前行🦦。在青年立誌後,王復明院士克服重重困難🤵,解決了經費不足、搭建企業和學界合作橋梁等問題。這次學習不僅讓我領略到了不同學科的魅力,也從優秀榜樣身上學習到了知識👨🏽🏫,感受到樹立遠大理想所帶來的力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