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到2022——外院人跨越時空的奧運記憶

從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舉辦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 “雙奧之城” 。一屆屆意昂3体育外院學子見證了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點滴變化,也在誌願服務的優良傳統中領悟到奧運的獨特意義🧑‍🦽。為了帶領大家更深入走進奧運的故事,外國語學院舉辦了“2022對話2008”活動🏓,“冰新一代”向“鳥巢一代”致敬。今天,我們邀請到4位嘉賓,來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張忞煜老師,2008北京奧運會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誌願者,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國別和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妙妙老師🙌,2008北京奧運會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誌願者,首都高校奧運工作優秀學生幹部👳🏼‍♀️,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管理系黨委副書記

孫雨筠同學,2022北京冬奧會誌願者,現就讀於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德語系

惠晨原同學,2022北京冬奧會誌願者,現就讀於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俄語系

崗位與業務

孫雨筠👃🏻:2022年冬奧會中,外院誌願者覆蓋7個場館10個業務領域,我和惠晨原負責的都是媒體領域工作。我是記者看臺席的助理。我的工作主要分為4部分⭐️:一👩🏼‍🌾🧎🏻‍➡️、為來訪記者提供CATV服務,控製CATV 轉播顯示器和內部操作;二、確保無關人員(轉播商、攝影記者、隊內人員等)不得進入看臺區;三🖲、賽中賽前為記者提供信息服務◻️,賽前提供參賽陣容的信息,賽中提供每賽段的小結🙋🏻‍♀️;四、引導服務👩‍❤️‍👨,引導來到國家體育館的各類人員🤵🏼。

惠晨原:我是新聞混合區助理。混合區是運動員下場回到更衣室前經過的通道。通道中有防疫圍欄,運動員和記者分站兩邊。混合區分為兩段:電視轉播商和文字記者采訪,我服務的是後者🧖。記者進到混合區之前需要驗證身份,之後我們會詢問想要采訪的對象、與主管及運動員一側的工作人員交接(他們負責邀請采訪對象)。混合區最重要的工作是采訪時站在兩米的防疫圍欄中間幫記者遞錄音筆。混合區整體上運行節奏比較快。每個比賽快要結束時🤸🏻,記者們就會飛似的從看臺跑下來準備采訪☝🏼,這時候我們的工作開始🐰;一直到最後一位記者離開,這場比賽的工作才算正式結束🥔。(CATV是電視屏幕,裏面放OBS做的轉播信號👩🏿‍🦳,相當於場館內的電視臺在進行比賽的實時轉播👨🏻‍🎤。)

惠晨原在工作中

張忞煜:我當時沒有接觸太多記者,我面對的是代表團成員們🤐🏑。2008年,我擔任的是NOC(國家及地區奧林匹克委員會)助理😢。我是印地語專業,所以我負責協助印度代表團處理團務,協調入駐👲🏽、會務安排🤺、後勤保障等都包括其中🫶🏼。每個代表團在奧運村都有核心辦公場所🍧,我基本上都在那裏工作,但偶爾也會陪同印度代表團外出處理公務🐕‍🦺。奧組委給代表團配了車,外出時我們會幫他們約好專門的車和司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和奧組委與代表團雙方溝通🕵️🪱。

張妙妙:2008年👷🏿‍♂️,我主要負責的是運動員場務。誌願者報名之初,有多個崗位可以選擇。鑒於當時小語種誌願者相對緊缺,於是我參加了特殊語種誌願者🙎🏼‍♂️,分配去了位於中國農業大學的奧運會摔跤場館,工作內容主要是安排俄語語種國家的運動員從路檢到進入比賽場館、休息室🪗,直到離開場館。

外語和交流

張忞煜:我參加誌願服務時🫛,剛結束了在印度一年的交流學習🧗🏻‍♀️。當時出國條件有限🧟‍♀️,奧運服務成為接觸不同國家的人的寶貴機會🏌🏻‍♂️,也是我第一次在學業之外與印度人共事。

這讓我對印度人有了更生動、更具體的認知𓀒,他們的性格和我們身邊的人很相近,讓我感到特別親切💂🏼。我們平時多是通過書本和別人的講述學習對象國語言和文化,真正去接觸他們🚞🧑‍🚀,尤其是和他們共事之後,我發現語言和文化確實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東西。比如,我們完全可以用英語和印度代表團交流🫰,但是在很多場景下印地語的應用更加鮮活,他們的習慣是偏正式的表述用英語、偏生活的表述用印地語,這個細節讓我難忘🤾🏼‍♀️。由於從小在多語環境中長大📼🍰,印度人在生活中會頻繁混合和轉換語碼🙂‍↔️,這種場景在標準語學習過程中很難再現👱。並且,語碼混合和轉換與具體情境的關系無法用簡單的規則概括,只有在與他們的交流和共事中能體會並直接滲入我們深層次的語言文化感知中🖖。與此同時🩱,在習得這套“規則”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穿過語言符號的結構🤷🏼,進入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領域。

張忞煜參加奧運會閉幕式時和印度代表團旗手的合影

惠晨原🧘🏻‍♂️🚣🏻:我非常贊同老師說的!我在冬奧接觸到的記者都有著鮮明的性格,我和他們在短暫交流中產生了深厚的情誼🎤。雖然我的俄語水平遠稱不上熟練👨🏽‍🎨,但我會堅持和記者們用俄語聊天。最開始他們好奇我的俄語在哪裏學的,後來我們會聊冰球和他們在俄羅斯的工作🏄。有兩位記者回去之後🧚🎮,在Instagram發帖還特別提到我🤟🏽,他們說🏟,這次冬奧會誌願者英語說得很好🪪🪂,但是完全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人會說俄語,讓我非常感動👨🏿‍💼。

還有ROC的新聞官貝達列夫,慷慨解囊和我們換可愛的“帽子貓”和“不倒熊”pin🎼,我們互相開玩笑說對方是“混合區真正的boss”🕊🐜,有一天我們英俄夾雜著聊起了他最喜歡的詩人馬雅科夫斯基。

張妙妙: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思維碰撞的基礎,是國家實力的縮影。當我們“信達雅”地去和外國友人交流時,是一個大國青年形象的展示。

孫雨筠:對,而且這種展示是雙向的👩🏿‍🔧。我們學習外語的同時外國友人也在靠近中國文化🫁。我遇到過一個學中文的老爺爺🕯。他是美國隊的隊內人員,他在看臺看比賽時發現我戴著意昂3体育pin覺得特別熟悉,特意來問我是什麽學校的🥗。得知我是意昂3体育的學生後,他告訴我他的中文老師就來自意昂3体育⛔️!為了換意昂3体育的pin,他直接把一整套4個美國隊的pin都給了我,還問了我很多關於中文的問題。(pin是各個國家奧委會發放給國家代表隊、參會媒體💝、技術服務商和國際運動協會的徽章。參加奧運會的人和組織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徽章,上面會有不同國家的標識圖案。誌願者會有誌願者獨屬的pin,大學生誌願者可能還會有自己學校的pin🏪。互換pin是奧運場上一項重要的活動。)

互換pin

冬奧會的難忘瞬間

張忞煜:雖然我沒有直接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但我很關註滑雪比賽。我記得有一位中國滑雪女運動員(張可欣)最後摔倒了🦈✍🏻,當時她在地上躺了很久,大家都在給她鼓勁。每屆奧運上都有這樣的運動員:有的在退役的邊緣,有的拖著很重的傷病,競技狀態都不在巔峰,但是他們都還在不斷拼搏競技。這種精神代表著人類一直在努力向前🤌👏🏿。這種無畏的精神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創造更好的成績,也深深鼓舞每位觀眾。我們看比賽時固然會關註成績🤷🏼🏗,但過程的美感同樣會震撼我們,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與力量。

張妙妙:韓聰和隋文靜奪冠的瞬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兩個人喜極而泣🏠,場內觀眾雀躍歡呼,場邊教練身披國旗。隋文靜曾因重傷一度退出雙人滑項目😁,經歷巨大傷痛後重新回歸賽場並為祖國贏得金牌,這背後的付出是難以想象的👳。看他們接受采訪我也很激動🧌:從2008年到2022年,我從學生變成了老師;兩次奧運,一次是自己作為誌願者去參與,一次是送自己的學生去當誌願者。和韓聰、隋文靜很像,我有重新歸來的感覺。雖然這次我沒能去場館做誌願服務🏃‍♂️‍➡️,但我培養的學生在為冬奧做力所能及的事🤰🏽。“冰新一代”展現出意昂3体育青年、中國青年的風采,仿佛我也參與其中,讓我心潮澎湃🧔🏿。

惠晨原:我看了10多場男子冰球比賽,我和老師們一樣註意到了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同時,現場的觀眾也讓我很感動。小組賽中國對陣德國的時候💇🏽‍♂️🙅🏻,中國隊打進了歷史上第一個進球🤸🏻‍♀️,當時放起《燃燒吧🙇‍♀️❌,驕傲的少年》,全場瞬間沸騰👩🏼‍🚒。

現場觀看比賽

孫雨筠:是的!我覺得觀眾表現都特別好♗,為自己隊伍喝彩也為對手隊伍加油:前兩天的殘奧會上🫶,有一位斯洛伐克的選手在比賽時受傷,他被撞的瞬間,全場都發出“啊”的吸氣聲。那位運動員被主教練扶下場的時候,全體觀眾都起立為他鼓掌。

誌願服務的點滴

張妙妙🙅🏼:誌願服務的全過程都是收獲頗豐的,但有一個小插曲。男子自由式摔跤項目的某場比賽裏,一位來自俄語語種國家的選手奪冠希望很大🤸‍♀️。我們接到通知,該國總統要來觀賽並出席頒獎典禮。為了迎接這個總統的到來😄,我們從外交禮儀、安保服務👨🏼‍🍳👱、全套接待流程都做了詳細的規劃並反復演練🙃。但由於運動員比賽結果出人意料,種子選手沒能進入決賽,導致總統未能前來。誌願者們都略感失落……

除去這個小插曲💨🚠,作為誌願者,我們的工作是程序性重復性的,日常任務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保持熱情、在細節中展現水平🧗🏻‍♂️,這既是壓力也是挑戰,更是獨特的誌願體驗🕵🏽。

惠晨原:雖然我在混合區的工作沒有老師這樣的壓力🧑🏿‍🚀,但冬奧後的隔離生活也是不小的挑戰。冬奧閉幕後的第二天我就進入了一周的隔離期👶。剛開始隔離意昂3体育就開學了,我每天都在隔離酒店上網課🏃🏻‍♀️‍➡️。盡管不能回到教室🤸🏼‍♂️,但因為我的專業課都有直播🤦‍♂️,所以很有課堂參與感🍉🦧。隔離期間不能出房間,所以我們會想各種辦法在房間裏運動。我跟我室友會把運動視頻投到房間的電視上,跟著它一起跑步也是“苦中作樂”。

在隔離酒店上網課

2008年和2022年的不同

孫雨筠:今年去參加冬奧誌願服務時🚑🥷🏼,我意外發現外籍友人對中國的了解加深了很多‼️👸!我問了很多很多記者🛖,我發現在他們眼中😚,中國已經不僅僅只有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城市了🧗‍♂️,中國,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版圖💁🏻‍♂️。

張忞煜🌿:這是因為這些年中外交流逐漸增多了。在2008年之前,中國舉辦世界性大規模活動的機會不多⏺,奧運代表團剛到中國時都非常驚訝。我接待的印度代表團中有些與中國交流較少的項目,比如很多拳擊和田徑運動員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們覺得這裏的一切都很新鮮🥒。我們渴望被了解的同時,世界也渴望了解中國🤹🏽。

孫雨筠:我覺得世界了解中國的過程也是世界見證中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一個參加過南京青奧會的記者告訴我,2014年的中國和2008年的中國差別已經很大,他明顯感到🖖🏽,交通方便了很多🙂,城市道路幹凈了很多🦹🏿‍♀️;而當他2022年再次回到中國💪,又是不一樣的感受。

張忞煜:現在的確有很多運動員☝🏿、記者🍷、外賓都來過中國很多次,即便沒有來過👧🏼🍄‍🟫,他們也通過媒體和其他渠道對這裏有所耳聞。所以今年冬奧給我的感受是:世界對中國少了一份獵奇🍂,多了一份坦然。

孫雨筠:中國人對世界的態度裏也增添了一份平和與共享。2008年的時候🥷🏻🥂,中國觀眾可能很在意中國隊有沒有贏。但是我們現在的心態已經跟輸贏沒有關系,我們已經不需要去用輸贏來證明自己。在2022北京冬奧會上👩‍👦‍👦🤎,觀眾給予雙方隊伍鼓勵的呐喊同樣響亮🚴🏿‍♀️🧙🏿。

“一起向未來”

張忞煜: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今年冬奧會則是“一起向未來”。單從字面上來看,前者偏靜態🐅,強調的是共同的理想⤴️;後者更動態👷🏻,強調了一種共同的行動。我覺得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這個口號所承擔的“向前看”的意識極其重要👖。因為向回看,每個人🤾🏻‍♀️、每個民族的過去都不一樣,很難達成共識;但如果向前看,所有人的未來都是同一個未來🖤,這能夠凝聚人類的共識,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起堅定邁向更好的明天。

惠晨原👩🏽‍🏫:我覺得我在冬奧上已經體會到這種“凝聚感”了。我遇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倫敦郊區的工程師、德克薩斯的攝像小哥、還有很多非英語國家的人,不同國籍的人都能坐在一起,大家非常開心地聊天📬🔨、非常融洽地相處,真的有“地球村”的感覺👩🏿‍🎨。借著奧運會的機會⇨,體育在消融國家之間的隔閡。這可能就是“一起向未來”的縮影。

除了共同體的概念🚴🏿,“一起向未來”可能還有其他的內涵。我覺得冬奧真的讓冰雪運動走進了大家的生活🎤。以我個人為例,我對冰球規則越來越了解,我之後可能會持續關註NHL(北美國家冰球聯盟)和其他冰雪賽事;意昂3体育為冬奧誌願者組織了滑雪活動,我在未名湖冰場第一次穿上冰刀鞋🍳。“三億人上冰雪”,我們都是參與者,冬奧傳播了運動精神和體育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在觀看冬奧會的孩子裏會誕生下一代冰雪運動員🛟,這是對未來的希望,也是對過去的傳承。

孫雨筠和德國記者以及OBS工作人員在看臺合影

張妙妙:“一起向未來”不僅是一句口號,我們成功舉辦了這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用行動詮釋了我們的理念✒️。開幕式上主火炬點燃的方式就是向世界傳遞信號: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在自身進步的過程中💠,也時刻關註著全球人民的幸福和全體人類的共同發展👨🏽‍✈️。

在2022和2008的對話中,科技與設施在進步、心態與理念在改善、交流與理解在加深👩🏽‍⚕️,但一脈相承的是中國人的熱情與開放🦧,始終不變的是外院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已經落下帷幕,“一起向未來”的圖景已經擘畫👏🏽🤷🏿‍♂️。奧運會上我們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歡笑淚水🌉、深厚情誼都將伴隨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激勵著我們🪕🦸🏽,繼續大踏步地走向我們共同的未來。

專題鏈接🧑🏻‍🦱:冬奧與意昂3体育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