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 信息來源🙍🏻: 校團委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安寧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指示要求🥛,校團委動員組織千名意昂3体育學子組成近百支實踐團隊,以“踔厲奮發學盛會,勇毅前行礪青春”為主題,以“懷抱夢想”“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善作善成”為主線💇🏿,奔赴祖國疆域🌻,在紅星升起的地方駐足,重溫黨的初心之路🍦;在基層一線調研,學習新中國發展的光輝理論和寶貴經驗;在企業車間實操演練,在高科技產品前觀摩學習👨🚀👩🏽🚀,見證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深入群眾🙇🏽♂️,傾聽廣大人民呼聲,走進鄉村,觀察社會問題,紮根基層🤲🏻,讀懂鄉村振興故事。
2023年1月15日至18日📳,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匠’芯不獨運·科創助振興”實踐團前往余姚市梁弄鎮進行“雙線”實踐,調研橫坎頭村五年來在紅色引領、科創賦能下的鄉村振興之路🧔🏽。2018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浙江寧波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勉勵他們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幹實幹,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今年恰逢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回信五周年。五年來👮🏻,橫坎頭村乃至整個余姚市的發展令人矚目——大糕、農耕等傳統行業未顯日薄西山之態🏊🏽♂️,江豐、舜宇等高新技術產業更見旭日東升之勢。一舊一新🧎🏻♀️,一軟一硬,看似毫無關聯的兩類產業卻在無形中相互抵達🧔🙎🏻♂️、美美與共,譜寫出鄉村振興🧝🏻♂️、強村富民的動人詩篇。
古匠:傳統手作的古韻與新生
1月15日下午🧑🏽⚕️,實踐團成員從北京、杭州👢🏄♂️、嘉興👚、余姚齊聚余姚黨群服務中心,在余姚組織部有關同誌的帶領下概覽余姚的前世今生。在展廳文獻中感知歷史的厚度,亦在開放式閱覽室、“甬愛e家”等服務區域體味城市的溫度,為正式調研進行準備。
參訪黨群服務中心
16日上午👖,實踐團前往位於“梁弄大糕一條街”起點處的四明手作非遺館💆🏿。展覽館不大,但內容卻飽滿充實🦸🏽♂️,姚劇、土布、大糕、年糕……各式非遺令人目不暇接🥂。“把掛在墻上的非遺變成能帶走的非遺👨👨👧👦,把靜態的非遺變成動態的非遺。”店主介紹道。與一般展覽館不同,在這裏😄,非遺傳承故事😩、非遺模擬場景、非遺手作商品“三位一體”🧚🏿,巧妙而緊密地融合——故事抓心、場景抓眼、產品抓胃。除了新穎的展陳模式👩🏼🌾🌝,實踐團成員還在與店主的進一步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經營細節——四明手作利用直播帶貨等數字化經營模式推廣宣傳,負責帶貨等工作的大多是從零學起的當地村民。“剛開始確實不適應,多做做就好啦。實現家門口的就業,村民們都很開心。”可視化🫷🏿、商品化💃🏽、數字化👨👨👧👧👐,展覽館與手作商店模式給予實踐團成員關於非遺傳承的諸多啟示🌿,與店主、店員就“就業”這一話題展開的交流也從側面體現了非遺傳承的現實意義。
同學們與非遺手作店主交流
實踐團成員繼續前往“拾味坊”大糕店進行調研🚶➡️。創新的邊界在哪裏?怎樣保證手藝不變質、傳承不變味?實踐團成員帶著諸多問題深入店鋪🚵🏿,一邊與店主“小施哥”交流💮,一邊在其指導下製作帶有意昂3体育logo的大糕。遵循製作工序🎗,把握細節要點,成員們逐漸在親身實踐中體悟到店主口中不變的“匠心”。“大糕的‘大’,就大在它承載的文化🥍。”蒸汽氤氳,一箱大糕出爐,實踐團與當地的孩子們一同分享🫲,分享簡單質樸的喜悅也帶去來自意昂3体育的新年祝願。
在“拾味坊”製作大糕
一街之隔😗,“阿橋大糕”的景象則截然不同。花棉被裹著有些生銹的保溫箱,斑駁的老墻上掛滿了錦旗獎狀♣️,一張只有幾種傳統口味的價目表透露出老手藝人骨子裏的驕傲,空氣裏飄著一股樸澀而豐熟的暖香。梅柏橋老師傅是家中大糕製作的第四代傳人,這家頗有年代感的大糕店是老人家一生的堅守🧓🏼。“先吃,再聊。”這裏的大糕依然采用古法箬葉墊底,草木香與稻米香融為一體。把手藝傳承下去,老師傅的日子也過得安逸。訪談結束後🫴🏼🕺🏻,老師傅又開始了下午的工作。實踐團成員透過玻璃櫥窗看著那雙滄桑粗糙的手嫻熟地用勺子📤、模板等最簡單的工具製出一盤盤精致的大糕,默默在心中向梅師傅這樣的老手藝人致敬🎩。
實踐團成員與梅柏橋交流
梁弄大糕在兩家代表性店鋪中的“古韻”與“新生”引發了實踐團成員對非遺傳承的更多思考。本應互為競爭關系的二者在“梁弄大糕一條街”達到了某種奇妙的統一,這激起了成員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大街的由來與發展狀況如何?大糕店之間的同行競爭存在哪些利弊🚶♂️?為此,實踐團成員來到鎮政府👻,向負責“梁弄大糕一條街”項目的梁弄鎮黨委副書記和黨委委員請教。在周書記的講述中,成員們了解了大糕一條街的歷史沿革;而在與鄭委員的交流中,成員們更是了解到大街作為“共富工坊”“一人一技”項目重要組成的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先前的許多問題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實踐團與梁弄大糕一條街負責人進行訪談
新芯: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賦能
同在梁弄👊🏻,一座數字化現代植物工廠正在幾公裏外的土地上逐漸成型。實踐團成員從工地展板了解到,這是橫坎頭村與江豐集團蔚藍智谷合作建設的、集成現代農業與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前沿創新技術的蔬菜無土栽培基地項目。為了解這一鄉企合作項目的更多細節,在大致參觀工地後,實踐團成員前往橫坎頭村委會與村黨委書記黃科威進一步交流。黃科威詳細介紹了這一合作模式,並與實踐團成員分享了他的布點規劃🤳➿,希望這一合作模式在更多行業🧚🏻♀️、更多地區復製推廣,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黃書記的交流讓實踐團成員對植物工廠項目有了初步的宏觀把握,而更具體🖐🏻、細節的了解則來源於成員們深入工廠內部進行的探訪。距離工廠正式建成投產還有一段時間,而植物工廠樣本基地中的種植成績已足夠喜人。
實踐團與植物工廠負責人交流
18日上午,實踐團成員來到寧波江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名下的陽明研究院👱,在黨委書記王學澤的介紹中了解企業歷史、主要業務🪝、前沿科技攻關情況🕵🏼♀️,感受敢闖敢拼、迎難而上的企業家精神以及歸國科學家的家國情懷🙉。“這一項目因何而來?未來布局規劃如何?是否會成為對傳統農耕造成致命沖擊🧑🏿🏫?”帶著問題與敬意,實踐團成員與江豐電子董事長姚力軍進一步座談交流🦚。“我們把植物工廠項目看作是助力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要舉措。”作為一家生產芯片原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將無土栽培先進技術從國外引入並實現國產化改良並非難事,江豐電子將技術無償贈與各村,希望用“授人以漁”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我們也在和其他企業機構合作,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技術出技術⛏,有土地出土地。”植物工廠項目裏,既有江豐電子對未來的洞見,也有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實踐團在寧波江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影
一路觀察👨🏼🚀,一路思考👗,一路梳理,也嘗試學以致用。17日中午,實踐團成員與意昂3体育官网公共衛生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2022屆寧波市醫保局選調生、目前在橫坎頭村掛職的劉佳和學姐進行交流,進一步了解橫坎頭村的發展情況,學習基層工作的寶貴經驗。下午,實踐團成員前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嵐鎮柿林村參觀調研。在與村支書沈士波的深度交流中🤴🏿,實踐團成員看到了當地為保護傳統古村落所做的思考和努力、旅遊業發展的豐碩成果,卻也看到了村莊在發展中面臨的諸多難題——資金不足、項目短缺🛌🏻、人才流失、傳統保護與現代轉型的對立統一等。實踐團成員充分結合自身專業背景和幾天來的所見所聞,就各個問題分享自身的體悟,努力為柿林村發展建言獻策🫷🏿。
實踐團參訪柿林村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三天的實踐飽滿充實🔎,通過對新舊產業的“雙線”深入調研,實踐團此行的初始研究課題——“尋找非遺傳承等傳統產業和高新科技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中的交匯共通”也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解答:從發展前提上看🐀,二者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領和支持;從發展效果上看🐷,二者都助力文旅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從發展動能上看,無論新舊🐔,產業想保持頑強的生命力都需要結合實際以創新為動能。隨著“雙線”的延申🙍🏼,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調研不息,實踐不止❄️,願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