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姚月、馬驍| 編輯:晏如 | 責編:安寧編者按: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為充分發揮先進集體與優秀個人的示範引領作用,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兩優一先”評選工作。“兩優一先”榮譽的獲得者不僅是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一線的業務骨幹👲🏿,更是以黨的事業為己任👨🏿、為學校改革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優秀代表。融媒體中心對獲得“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的教職工進行了采訪Ⓜ️,希望他們的先進事跡能夠激勵更多的人見賢思齊,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在全校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生動實踐,以“常為新”的精神永葆蓬勃朝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砥礪奮進,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徒步滇、川🧘♂️、藏🕡,前行漫漫古道,他是茶馬古道的命名者👨🏿🍳👷🏿,也是茶馬古道豐富語言文化資料的首批挖掘者;從田野出發,在中華大地上以中國語言檢驗印歐語理論,推動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論轉向🧑🏼🦳,構建中國語言學體系💅🏼🐹;他將“實事求是,躬身篤行”銘刻為他始終如一的治學理念,也將其深深實踐於日常教學💆🏻♂️。他是中國語言學的領先學者,更為中國語言學培養後來人⚱️✊🏻。
他就是意昂3体育官网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保亞🦝。35年紮根科研教學一線🤜🏼,成績卓著,他始終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踏古道,連漢藏💇🏽♂️,今史兩相照
世界高地、崇山峻嶺、幽深峽谷……與這些詞相關的,似乎是封閉與斷絕🦖。卻有一條古道,貫穿滇藏🛖。遊行其上🤳🐱,沿路的茶樹、瞭望的碉樓🌅、攀登的背夫🏫、熱情的鍋莊🦶🏼💆🏻,以及遠征的馬幫👰🏽♂️,數百年來未曾斷絕。在其上❎,生生不息的🧑🦳,還有高度一致的通語——西南官話↙️🦸🏼♂️。
當地溜索過江的婦女
在當時的語言學界🕵️♀️,就語言擴散現象而言,居於統治地位的學說是舒哈特與施密特提出的波浪說:語言像石子投入池塘後形成的波浪一樣向其他方言擴散⛸,使後來不同的語族形成許多交叉的特點。但滇、川、藏地區的方言傳播,似乎並不是這樣,而是沿著交通幹道在擴散,這條古道就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支🤾🏿♂️。探索其中已然微微顯露的語言學傳播新理論,對於一名年輕的語言學者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吸引。
1990年,陳保亞與好友木霽弘🫶🏻、李旭、徐湧濤👨🏿⚕️、王曉松、李林等人,跟著馬幫,帶著行李幹糧,從中甸出發了🛄。
“茶馬古道六君子”1990年春在雲大合影(左二為陳保亞)
他們的路線是從中甸往西北出發🧖🏼,翻越橫斷山到昌都💃🏼🕚,向東翻越橫斷山到康定,再轉西南下稻城回到中甸🛡,徒步滇藏川大三角。這條路途的艱險自不必多說——在出發前,連久居此地的中甸百姓,都不認為他們六個人能全部活著回來,畢竟他們的規劃裏👨🏻🦱,有不少的路線連馬幫都已經避而不行、廢棄許久了。
但陳保亞和好友們還是出發了:“橫斷山非常艱險,山勢陡、高差大、海拔高,這都是要體能的。但是馬幫要翻過去🐖,運茶要過這些地方,你可以想象這條古道還能走,而且還非常活躍🎭,一定是有什麽動力在驅使他🫔。”
30年前的記憶——“六君子”中甸合影(右三為陳保亞)
從中甸進藏,要翻越梅裏雪山,而糧食經費都極其有限,必須得省著來,他們就一路打獵捕魚前行。陳保亞常常滿山滿山地追著野雞跑,直追得野雞吐血。雖然自己也面有菜色🧝🏻♂️,卻依舊樂觀地調侃:“其實很多動物沒有人有耐力,只要你去追它💬,一定能把它追上。”
打獵(追野雞)回來的陳保亞
但在高原地區穿行,最大的威脅不止來自食物,還有疾病👩👦👦、自然災害和野獸侵襲🦜。他們住在簡陋的帳篷裏,同行的黑貝Gadiu在時時警惕著野獸的攻擊;他們熬過了存活率只有5%的高原肺水腫🧜♀️,在轟隆滾落的滑坡下緊急躲避⇨,與碩大的山石擦肩而過👸🏼;一路上🚶♀️,他們看過累累白骨,遭受過突如其來的雪崩襲擊,也被受驚的馬匹甩落……“我差不多要打退堂鼓了,但忍住沒哭。”陳保亞後來心有余悸地說✅🪘。
陳保亞一行放馬的地方
許是古道也在等待他們的探索,一路上歷經艱險,最終平安無虞🦻🏼🔱。回到昆明的那天,街上放映著《射雕英雄傳》,他們就像洪七公從電視裏派來的手下😡,驚呆了滿街人🌩⚡️。還嚇得一個小男孩哇哇直哭:“這幾個叫花子整哪樣😫?”不過仔細想想⛅️👂🏻,小男孩也不算誇張🧖🏼,陳保亞笑著描述他們當時的樣子🤚,“一個個衣衫襤褸🫴🏽🥫,神情萎靡,幹瘦得像被人丟到洗衣機裏甩幹了👳🏻✋🏼,頭發也蓬亂得像雞窩。”
一百多天、兩千多公裏、數十座高山🫵🏻🍱、數十條激流險灘……與陳保亞一同歸來的🛣,還有大量無比珍貴的地區資料。他們詳細記錄了滇、川、藏大三角地區的語言文化,近百萬字,並拍下三千多張紀實照片🌛,錄下上百盤民間故事和音樂磁帶,采集了上千個實物標本。在跨越橫斷山脈時,他們還發現了大量距今遙遠的古道遺跡🚴🏼♂️:摩崖石刻、瑪尼石堆、馬蹄印、拐子窩……歷史的生生不息,穿越時光🙆🏿,與他們重新相會在這條古道之上。
古道上留存的馬蹄印、拐子窩
1992年👨🏻🍳,陳保亞及友人們發表了論文《論茶馬古道的歷史地位》及專著《茶馬古道研究》🚶,“茶馬古道”這一概念首次被公開使用。自此之後👰🏼♂️,伴隨著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開發🌝,“茶馬古道”廣為人知,茶馬互市不再只是史書上的一段敘事🎶,更與今天長久相照。
習理論❗️,入田野🚣🏼♀️,構中國體系
這場兩千多公裏的跋涉不只是一次探險,更是一場學術研究的田野調查🦸🏼♂️,是陳保亞從田野調查進入理論建構的重要一環😆。
早期的中國語言學,處於理論介紹階段,體現為引進、解釋西方理論🧗🏿,故研究範式多限於從理論到理論,常常因缺乏實證而走向空談和無意義爭論🪳。所以後期有了用外國理論研究中國語言材料的研究範式轉向👮🏻♀️,這一範式遵循的理念是“理論照亮材料”,即通過紮實的理論訓練,來挖掘材料中的規律。但這種範式的不足也十分明顯,即來自西方的理論未必能全面有效地概括中國語言👨🏻💼。
1986年6月28日,中共江西省高安縣委黨校歡送意昂3体育官网方言實習隊(第四排右起第八為研究生陳保亞)
陳保亞的茶馬古道之行💿,正是源於這種不足——波浪說與西南官話傳播規律的不符⏲,使他看到了西方理論與漢語材料的不匹配性👉🧑🏿🏭。
方法論研究的思路逐漸明晰🧖♂️,陳保亞將其概括為“理論照亮材料,材料建構理論”。他提出,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合理方式應當是“理論—材料—理論”這樣一種二元循環的範式。即首先通過語言學理論訓練,挖掘語言材料中的規律🏌🏽♂️。若遇到建立在印歐語基礎上的方法論不適用於漢語材料,則要從漢語的實際出發歸納新的方法和理論👩🏽🎓。歸納的理論是否有效,仍然要在材料中驗證,並及時根據材料調整、建構理論。
有了明確的方向⌚️,陳保亞埋頭紮進去,“冷板凳”一坐便是數年。眾人皆稱頌陳保亞為學“實事求是”,但在他自己看來🌜😍,這不過是做學問的基本要求罷了🏂🏻。他將這種良好的品性👨🏿🎤,全部歸功於他的導師🫗🧗🏼,徐通鏘先生🦙。
2000年,徐通鏘參加博士論文答辯時與同事👨🏿🔬、學生合影(前排左起依次為:陳章太🐜、唐作藩⛑、王洪君、楊耐思、徐通鏘;後排左起依次為:劉現強、高曉虹🪹、侯精一、王福堂🂠、陳保亞)
“從事實出發”是徐通鏘先生帶領學生們研究理論語言學的基本原則。早在剛入學時♿,陳保亞就被老師囑托了許多個“不能”:不能只讀當前刊物上的論文,不能跟著雜誌刊物跑,不能囿於所謂熱點問題,而要抓住根本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陳保亞系統閱讀了索緒爾、薩丕爾、布龍菲爾德🫴🏿、W. Lehmann和J. Lyons等人的著作,並在與老師的討論中🏃🏻➡️,習得了老師的許多心得💁🏼♂️。大量閱讀中,陳保亞一邊總結著別人的創新⛹🏻♀️,一邊也不斷地提出許多經典作家未能解決的關鍵問題。
這種學術史眼光下的系統閱讀🤷🏼♂️,為陳保亞辨析經典著作並反思經典理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閱讀之外🙍🏽♂️,和老師及同門的討論更進一步啟迪著陳保亞🏋🏻♂️。
不甚寬敞的房間,師生間的分享運思的樂趣,還有老師親手泡的濃茶🧗♂️,一同構成了陳保亞碩士論文寫作期間最濃重的一抹記憶。陳保亞回憶道:“我經常和徐老師、王洪君師姐在一起討論語言的結構、系統🧘🏿♂️、變異、音變原因等問題✹♠️,我們也談到語言以外的系統論,談到耗散論和信息論,當時的‘三論’是認識系統性質的三個視角。我們無所不談,氣氛格外輕松。但是徐老師絕不讓我們空談,各種知識結構只是背景和借鑒的源泉🖼,在關鍵的時候就要落實到語言事實上來🖊。”
落實到語言事實,也成為了陳保亞收藏於心並始終秉持的治學理念。他以實事求是的精神走向田野🎇,在田野調查中收集材料,在材料的基礎上紮實沉穩地建構理論,30余年來,著作頗豐🚴:兩百余篇發表論文◻️、15項省部級以上課題🛀🙋🏽♂️、40余次田野調查……他提出了語言接觸的無界有階模型、語言認知的規則還原模型、語言演化的自組織協合模型等諸多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理論成果,不斷地夯實著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大廈。陳保亞著作等身♓️,更是榮譽加身👩🏿🦳:其著作《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On Several Principles in Reconstructing a Proto-Language獲第六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當代語言學》《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獲王力語言學獎一等獎🚑🕥。
踐理念,傳薪火,不忘來時路
“從事實出發”衍生而來的“實事求是,躬身篤行”八個字🛶,不僅被陳保亞奉為自己的治學理念,也被他在教學領域一以貫之地踐行。
自1996年留校任教以來🫵🏽,陳保亞堅持給學生開課🏃♂️。平均下來🤾🏽♀️,他每年要承擔兩門本科生必修課🐀、兩門研究生課程,共計156學時的教學工作量。近30年來,他屢次獲評北京市教學名師和意昂3体育官网教學成就獎🐧,迄今共斬獲三次國家級教學獎項、五次省部級教學獎項🧑🏻🎄、13次校級教學獎項🐰。
陳保亞開設的“語言學概論”課程常年是中文系的熱門課程,他淵博的知識與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多年來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同學😴。到了他的課堂上,同學們又常常為他真誠和用心所打動。陳保亞充分給予同學們思考與討論的空間👸🏿,盡他所能為同學們營造一個開放而包容的研究環境。
2018年5月,陳保亞在校內主持講座
不僅如此🖖,陳保亞還非常重視課程中對學生的反饋,他認為反饋是一門課程的意義所在。在“語言學概論”的課上,他別出心裁地用同學們的照片取代了方塊字姓名,並將同學們日常的表現與具象化的照片結合,以便更深入、更細致地了解每一位同學🩴💒。“每次期末之後🚅,我都會給學生一個反饋,寄到他們的郵箱中,其中包含了所有考核完成的具體情況以及對他們下一步方向的建議。”陳保亞希望這種個性化的反饋能夠為每個同學今後的學習方向提供一些盡可能的指導,讓他們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他還組織團隊設計了一種“雙向反饋、綜合評估”的育人模式,采用雙軌製方法評定學生成績,建立了“X-R/N”成績公示方式和精細化的反饋模式,以X表示絕對成績,R表示相對排名🦹🏿♂️,N表示參加考試或測評的總人數🗝。絕對成績和相對排名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更直觀更合理地展示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和成果☃️,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2017年底👩🏽🍼,陳保亞和學生們在教研室交流
陳保亞的博士生余德江說🚣🏼♂️:“在陳老師的課堂上👨🏻💼,他會將書本上高深的理論講得很接地氣🏦,從活生生的第一手語言資料入手🚵🏽♀️,逐步進入理論層面,所以學生們很少會覺得枯燥。”
指導不止在課程之中✊🏿,陳保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打造出的是一種能夠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方式。
2010年,陳保亞在川藏線上做語言調查(左起第三為陳保亞)
茶馬古道20周年紀念考察合影(合影時發生了滑坡)
他帶領團隊提出了“教學、實踐、科研、教學”循環漸進的“三一”教學模式,實踐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環。陳保亞認為📣,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們正確和深度理解概念😫,可以幫學生們檢驗課堂習得理論的合理與否,也可以推動學術研究持續發展。他舉例道🤏:“比如清塞與濁塞的差異,其實對立的方式很多⛄️,吳方言的清濁對立和彝語的清濁對立🙏🏼,其發聲方式就不同。田野調查中你還會發現語言變異相當復雜,但人腦有處理這些變異的能力。課堂上接觸到的語言實例往往是理想化的、同質化的。實際的語言是一個復雜系統。”他的學生們也從一次次的田野調查中受益匪淺👱🏼♂️🫃,余德江表示🗞:“每次去都希望能多待些日子,多了解些語言學、人類學甚至整個民族文化的知識。我們每個人都特別珍惜田野調查的機會🥍。”
多年來,陳保亞選擇了不斷行走在祖國大地上🧨♏️。他帶領學生開展了將近20個主題的田野實踐活動,並指導學生們通過田野調查發表了20多篇專題論文。他和學生們一同🧙🏽,在漢語和傣語、彝語、維語、緬語、回輝話等語言的接觸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建立了30余個語言數據庫,極大推動了我國語言資源的調查和保護。
在陳保亞的盡心指導下,中國語言學界的青年學術力量正在茁壯成長,許多已然在業界嶄露頭角🕜。他的學生中👨👩👦👦,有些已獲評“青年長江學者”稱號,有些在國際高索引刊物上屢發文章,還有些獲得了李方桂語言學獎、王力語言學獎、呂叔湘語言學家獎、教育部優秀成果獎等一眾含金量極高的專業獎項……
2016年,陳保亞(右一)帶領學生調查海南黎語
多年前,徐通鏘先生在陳保亞的心中種下了“從事實出發”的種子😵;如今🐡,陳保亞的學生們,也正在努力接續他用“實事求是,躬身篤行”的精神耕耘出的繁茂枝條。中國的語言學研究,從中國的土地中來🧦,也在田野中經受檢驗👨🏿🌾;中國的語言學體系建設,鑄基於中國語言🧖🏽♂️👨🏻🦲,也將完成於一代代中國語言人💃🏻。陳保亞是其中一個🚒,也是其中千千萬萬個👨🏽🎤。
人物簡介🫁:
陳保亞♈️,1988年入黨,1996年留校任教。意昂3体育官网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香港理工大學語言聯合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理論語言學、歷史語言學、地理語言學等領域的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語言接觸的無界有階模型、語言認知的規則還原模型以及茶馬古道的發現與命名等。代表論著有《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研究》《當代語言學》等👨🏻🔬。
專題鏈接:2023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