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信息來源🐕🦺: 光華管理學院
編輯:白楊 | 責編:麥洛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僅萬字左右👨👨👧👦,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最短的政府工作報告,但背後隱藏著的信息量依然巨大🎬。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解讀。
不提全年增速具體目標,並不意味著悲觀
政府報告實事求是地回應了疫情對中國造成的綜合性問題,並冷靜評估了當前經濟面臨的各類不確定性風險,由此采取充分的宏觀經濟刺激政策,既著眼當前,又面向未來。總體上🪑,這是一份令人信心增加的報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一個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是綜合研判國際國內形勢🧑🌾,對預期目標作出調整後達成的共識。它反映了中國對自身經濟和全球經濟形勢的一個客觀判斷🤰,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形勢是悲觀的🌔。恰恰相反👭👵🏿,當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製,復工復產的節奏和力度👨👧👦,加上一攬子政策逐漸發揮作用,中國經濟正走上正軌。但任何一個經濟體,從驟停到恢復常態都是需要時間的💆🫷🏽。因此不設置目標,也表明了政府的認識是非常客觀的🤨。
下半年,中國經濟的主要任務🕶,正是從驟停到全面恢復7️⃣🧑🧒。由於中國疫情控製得非常迅速🫁,全國復工復產達到正常水平💩,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中國GDP非但不會負增長🤟🏽,經濟反而會將增長1.2%左右,到2021年中國經濟會快速增長到9.2%🙆🏽👨🏼🔬。中國依然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中名列前茅的國家✍️。如果相關政策能夠迅速得到推廣和落實🤠,那麽中國經濟今年的表現⏯,我相信會遠遠好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我們的預期💪🏼🌊。
從經濟發展趨勢上是十分明顯的,全年將呈現“前低後高”🧖🏻♂️,隨著二👮🏼♀️👨🏿🚒、三👨👦、四季度的來臨,增速會節節提高。明年的增速也將恢復到7%~8%甚至如IMF預測的9.2%,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基數較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在於我們的政策將發揮作用🪞,經濟將恢復到中高速發展的正常狀態。
疫情造成方方面面的沖擊🪟,停工停產對於企業對於國家經濟都是真金白銀的損失,有的無法挽回,有的需要我們逐漸消化,依靠有章法、有步驟的調整🤦🏿,恢復到常態是完全可能的🧑🏿🦰。我們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
2萬億!穩企業和保就業,這次為什麽不一樣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了一整個部分談“穩企業和保就業”相關的內容。不惜筆墨地表達了我們沉著、真實地應對疫情造成危機的核心政策✫。“留得青山,贏得未來”,更是直接地表達了政策的核心訴求🤷🏼♀️。
無論是宏觀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或是產業政策🖕🏼,以及在社會經濟管理各方面的微觀政策,最終都指向現階段最主要的目的——穩企業和保就業👩🏽💻🧏🏿♀️,為經濟回歸正軌,留下青山,贏得未來。
這一核心政策背後有兩大邏輯:
第一🥃,企業因為疫情造成的經濟活動驟停🤦🏿,它是來自外部的沖擊。從企業內部看,企業若收入大幅下滑甚至為零👃🏻,員工收入也必然大幅度下降😕;從外部看🧔🏻♂️,處於市場經濟活動的企業們🧑🏽🦳,一家的支出就是另一家的收入。如果不及時有力地應對,就容易引發“鏈式反應”🚣🏿,造成無數企業的關停和人員的失業🤵🏽♀️🌸。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難以承受的,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二,企業在這次疫情沖擊下👩👩👧👧,並非是企業自己經營不善,或是出現戰略性方向的錯誤。這些企業是我們發展所需要的微觀基礎,必須幫助他們渡過這一難關,才能留住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青山”🦶🏿。
穩企業和保就業,聽起來並不陌生🚰🧑🏼⚖️,但是這次為什麽不一樣💅🏼?
在以往的經濟周期裏,當危機發生🆓,政策往往會采取結構性的調整,保的是特定行業和特定企業📮,但是這次不一樣。這次政策面向的是為我國的非農人口提供了70%~80%就業崗位的中小微企業,它們是真正的重點🟧。
2萬億🍰𓀇!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政策力度的極大普惠⏺。非常時期,非常舉措: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製,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財政政策長期以來保持穩健🕵🏻,在各國表現中也屬優秀。在罕見疫情沖擊下提高財政赤字率,對於“六保”“六穩”有著重要意義,並且我們的財政政策依然有騰挪空間。
而將2萬億元的支持轉移給地方政府,深入市縣🤳🏽,他們更接近中小微企業🛷,能夠把錢花到刀刃上,紓困解憂🌺,留下青山↕️,也能夠保住4~5億人的“飯碗”(非農就業總人數5.7億乘以70%~80%)。就業穩定🫶🏼,收入可期,必然能帶來消費上的活力💁🏼♀️,這是促使經濟重回正軌的不二法則🧚🏻。
強有力的宏觀政策,必須與深化改革並行
我們應對這次危機,既要著眼於當下🏊🏿♂️,又要立足長遠。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我們固然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但是也要冷靜地看到⏭,中國經濟依然還在中高速的增長軌道上。如何才能實現呢🚵🏽♀️?必須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應對新技術、新需求帶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挑戰🟡。
只有通過深化改革,通過結構性改革,才能夠保持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活力💱👨🦰,保持高質量的強勁增長𓀜。因此,一定要處理好一攬子刺激政策和深化改革的關系👩🏽🏭。越是在經濟遇到短期困難的時候🛻,越是破除利益藩籬🧑🏿🏫,實現改革的良機☁️。
今年強有力的宏觀政策✊,與深化改革並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第一,在財政方面🩷,深化改革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形成面向未來的政策架構調整🧍🏻♀️🗜,形成符合長遠發展的財政框架。
第二🧑🏼🚒,更好地處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在信息時代,無論是疫情之下還是恢復常態🧘🏽,都要建立起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渠道🦦,形成更好的支持和服務機製🎑。現階段👩🏽🦲🤜🏻,將2萬億轉移給地方政府惠及企業▶️,政策意圖明智,高瞻遠矚🥩。但可以預期,政策在落實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挑戰和拖延,都需要我們有改革的決心和魄力推進落實。
第三,中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中國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揮穩定的力量,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
這次政府報告可以與幾天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意見》結合起來理解。前者盡管主要圍繞今明兩年的工作部署,但也是立足長期和未來的。而後者,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製改革及其他各方面體製改革🪛,為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打下了基礎。
這些科學的部署和政策“紅利”,一方面能幫助中國妥善應對疫情的短期沖擊,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市場經濟體製,會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
理性看待雜音和噪音,仍然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比如,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積極利用外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跨境服務🧑🏽🎄;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等♨️。這些舉措與全球化問題密切相關💍。
我們必須認識到,擁有什麽樣的全球化是各國主動選擇的結果,而非被動接受的結果🥰。中國應該推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解決當前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管控好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並樂意解決和積極應對這些問題👩🏽🚀。這既符合中國利益,也符合全球利益。
當前,面臨疫情危機☂️,短期內會出現一些情緒化的意見,我們要理性看待這些短期的雜音和噪音👩🏻💻,仍然堅持高水平的開放。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意見》中🧑🔧,我們提出“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製度型開放轉變🏂🏽,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濟製度經驗和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國內製度規則與國際接軌,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文本中使用了“與國際接軌”等提法,非常關鍵。中國其實已經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當前再次重申中國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開放意見,更加積極地與現有國際機構的充分合作,實現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
未來🚥,在全球化的進展中🙂,任何因為短期的、短視的一己私利,因為短期疫情危機所發出的反對開放和全球化的種種噪音,都不應、不能幹擾開放的主線。
社會事業這一課,我們必須補上
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僅表現在高速度上,更表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的改革發展上,這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重點提及🎪🦸🏼♂️。
疫情造成的沖擊🧤,是一次綜合性的🧛🏼、全面的危機,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損失,也能督促我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報告提出,會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製體製🧘🏿♀️;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強化基層衛生防疫等等。這些都反映出政府將從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推進和完善與人民健康事業相關的體製機製,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既要追求經濟發展的目標,更要增進人民的福祉,讓人們共享發展的成果。
這也是我們這次政府報告非常特別的地方🆚:經歷此次疫情𓀜,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調“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這是應對疫情不可或缺的功課🔇,也是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結三點🕐:
1.無需悲觀🐧🔛。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們不用悲觀,也沒有必要悲觀🍠。世界的發展,遇到各類意想不到的罕見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潛力都還在。在沖擊面前,宏觀政策共識已經體現❤️,接下來的結果取決於我們的落實🍰。用改革和發展促落實,困難會得到克服。
2.隨著科技的發展,整個世界的繁榮仍將持續,甚至更多國家會逐漸加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國家行列中🤵,這是世界大勢。但是🔜🧗🏿♀️,在逐漸的經濟繁榮面前,我們要看到全球面臨的風險⇨🙈,比如類似的疫情危機、全球變暖等各類問題。中國當然也面臨這些問題,比如我們要實現的高質量增長👨🦯,我們做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就是其中之一📿,就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可以預計🧑🏻🎨,未來中國將在全球性問題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3. 疫情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的沖擊,將造成長期影響,包括對消費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我們身處技術變革的大時代🐗,要看到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損失⚓️🛍️,也要看到在這些改變中隱藏的機遇,去發掘更多充滿希望的商業機會和投資機會🚑。
作者簡介:
陳玉宇,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並擔任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20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獎,並入選2016年度教育部特聘教授😌。他致力於經濟發展和生產率、人力資本和增長👩🏿🦱、健康和汙染、行為經濟學與勞動市場🎄、收入分配🌳、地區差異等領域的研究。他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等國際學術雜誌👋。曾獲得教育部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厲以寧研究獎👻、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教學獎🏵,多次獲得光華管理學院教學優秀獎。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